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

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
第116期 2012年7月5日

旅行的姿態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休閒旅遊也越來越受到台灣人民的青睞與重視。而新興的旅遊風潮,在意的不是旅行的「量」,而是旅行的「質」。

國人熱衷旅遊,從觀光局近年來舉辦的多姿多采活動也可看出端倪。例如最近方才轟動落幕的「2012台灣十大觀光小城PK」活動,每個城鎮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想要獨占鼇頭,以更加活絡當地觀光事業。先前還有轟動一時的「2010年特色夜市選拔」網路活動,不僅吸引了五十萬人次上網投票,更一舉將台灣獨特的夜市文化推上了國際舞台。

台灣人旅遊的「量」,可從觀光局最近的一項調查看出。受訪的五千多台灣民眾中,超過九成(93.9%)在2010年有過旅遊,他們一年內平均在國內旅遊六次,每次平均停留天數為1.5天,旅遊整體滿意度高達98%。另外,有兩成的人在2010年赴國外旅遊,比例也算相當高。而旅遊時主要從事的遊憩活動,以「自然賞景活動」的比例(54%)最高。以細分類來看,「品嚐當地小吃、特色小吃、夜市小吃」及「觀賞地質景觀、溼地生態」的方式最多,各有32%,其次是「逛街購物」,有28%。有意思的是,竟有將近九成(88.4%)的民眾是「自行規劃旅遊行程」,可見台灣人旅遊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更重視旅行的「質」。現代產業發達,雖然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但也造成了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因此,環境保護幾乎成了所有國家發展經濟時,不得不兼顧的問題。觀光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也有類似的副作用。有些缺乏完善規劃的熱門觀光景點,旅客同時也逐漸破壞了當地的文化生態,引起部分人士的不滿或抵制。近年來綠色、有機消費意識逐漸抬頭,許多旅遊業者開始也追求更具環保形象的經營策略。於是,所謂的「生態旅遊」、「永續旅行」、「綠色旅遊」等陸續出爐。其中,所謂的「永續旅行」,就是在旅行時設法降低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衝擊,以謀求地球環境、社會人文與經濟利益三者間的平衡

那麼,台灣有符合「永續旅行」標準的觀光景點嗎?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立德布洛灣山月村,今年4月正式取得國際「永續生態認證」標章,這是台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獲得該認證的業者。

究竟怎樣的旅遊姿態才符合所謂的「永續旅行」概念?布洛灣山月村又是如何獲得「永續生態認證」標章?看完本期封面故事後,也許今夏您也可以發掘全新的旅遊視野!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賴宛琳
封面故事永續旅行小撇步提供 /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整理 / 賴宛琳
封面故事你的旅行有多樂活?提供 /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 整理 / 賴宛琳

看台灣

看中國

看世界

看論壇

經濟經驗世事難料是可預料的事陳博志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李旺陽之死為何點燃香港人的怒火?何清漣
經濟新視野美國高中的「高分丸」樊家忠
財經搖滾工藝復興林茂昌

看生活

養生御膳房容光煥發溫嬪容

看古今

心靈觀點乘著美術的翅膀劉惠宜
紅塵手札老照片余立琴

看管理

職場42面相第六集 人中學 師如友戴士杰
職場42面相第六集 人中學 師如友戴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