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 讓醫病更有溫度

數位科技 讓醫病更有溫度
第269期 2025年8月5日

病患為中心

 

文⊙曾允盈

 

 

 

上個月久違地回鄉看牙醫,父子兩代經營的診所,還沒有導入預約系統,回診時護士在櫃檯,依舊有接不完的電話。

「智慧醫療」(Smart Healthcare)曾被廣達創辦人林百里稱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新科技的應用包括人工智慧、區塊鏈、雲端、大數據、邊緣運算和5G等,其中最廣泛的是取代大規模重複性的行政或診斷,包括影像判讀。

對護理人員來說,智慧醫療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負擔,部分工作可以自動化,這是智慧醫療的第一步。此後,從醫院場所延伸到居家場域,包括遠距監測、智慧醫材輔助,還有後端的保險給付等,醫療生態系結合新創、科技公司,還有製藥廠、醫材廠、保險業,是相當龐大的應用領域。

只是對於基層診所而言,導入數位服務有門檻。新北市中醫診所「六福堂」,主導轉型的二代負責人吳宇恩認為,經營中醫診所不容易。現代醫療的倫理規範中,醫院診所不是服務業,而是公共財。醫師開藥,不能有營業祕密。醫院不能營利,也不能追求股東最大利益,自然也不准許以「公司」型態經營。在這樣的框架下,就有不少醫師認為把病看好就好,推廣診所、提升服務體驗、數位化經營,都是次要的問題。

《看》雜誌本期封面故事,除「六福堂」外,也探訪了兩間軟體服務商。其中「AlleyPin翔評互動」發展多年,有超過不同科別的千家診所使用他們的服務,目前更專注開發與藥商、醫材廠商的名單串接,也成功在日本成立子公司,打進日本市場;「台灣牙e通」則開發AI模組,成功協助牙醫師判讀數以萬計的醫療影像,並計劃首次公開募股(IPO)。

AlleyPin、台灣牙e通為B端企業提供服務,也不約而同強調,數位科技讓醫師、護士的工作更便利,更能提升醫病關係。

本期雜誌出刊前夕,正逢台灣首波大罷免,無論民眾立場為何,都是台灣民主政治的具體落實,能夠上街、宣講、集會、自由談論立場,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這場罷免在海內外引起關注,折射出台灣社會族群與認同問題的變遷。其中令人欣慰的是,反共的「中華民國派」容納了國民黨支持者中的反共聲音,是在台灣前所未有的政治發展。

而煽動台灣社會分化,是中共對台統戰的長期手段之一。雖然大罷免劍指中共難竟全功,但相信愛台的民眾,不會因此削弱對民主價值的信心。

商業經營

旅人視野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剪影(之二)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封面故事

專家觀點

趨勢話題

GOODS

文化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