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福堂」導入數位轉型 「杏樹醫務管理」建立完善流程

▲吳宇恩接手管理六福堂超過10年。葉俊宏攝影
第269期
曾允盈

醫療診所與傳統產業一樣,逐漸意識到吸引新一代消費者的重要性;對中醫診所來說,更面臨產業轉型緩慢的困難。新北市健保服務量前5%的中醫診所「六福堂」,是家喻戶曉的老字號中醫,正積極於品牌塑造與數位轉型。

「杏樹醫務管理」創辦人,也是「六福堂中醫」執行長吳宇恩,談到產業轉型的挑戰表示,台灣醫療產業,在衛福部管轄下,以病人健康利益為優先,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因而導致醫療產業的經營模式,不若公司組織有相對成熟的內外部治理手段,其中中醫因為健保預算配給相對薄弱,也沒有太多資源培養跨領域溝通的人才和機會。

11年前接下六福堂時,吳宇恩剛從交大電子物理系畢業,尚未了解中醫大環境的挑戰。當時六福堂每年虧損約400萬,父親正在考慮是否停損出場。要不要接手?吳宇恩考慮良久,他不是醫師,沒有臨床背景,也對經營管理、品牌行銷一知半解。然而自小在中醫診所長大,沐浴在中草藥和診療室中的經驗讓他決定接下這個挑戰。

 

六福堂中醫診所入口。杏樹醫務管理提供

▲六福堂中醫診所入口。杏樹醫務管理提供

 

接手六福堂》一手改造品牌、設計櫃檯

回顧六福堂的歷史,民國80年就已創立,初期是一間街邊診所,憑藉早期健保制度的紅利,迅速累積病患數量,後因為健保便利,中醫利用率大幅提升,產業競爭者隨之變多。

2014年吳宇恩接手,他帶著健保卡掛遍台北市指標性的診所,去體驗流程和服務,並且排滿課程,從零開始自學。當時六福堂環境老舊,長期沒有目標,於是他從看診動線、品牌標示(logo)開始調整,甚至動手設計櫃檯陳列、宣傳立牌,憑一己之力建立診所的目標,「當時就像補丁一樣縫縫補補。」他比喻。

吳宇恩收集病患需求,和中醫師大量溝通,試圖改善原有陳舊的體系。只是和不同角色對話,耗費吳宇恩不少心力,為了讓不同專業領域的工作同仁能夠信任,連簡報都要反覆練習。一線人員負責看診、執行服務,當時沒有團隊,他身兼管理、行銷、財務,必須快速成長。

好消息是每年赤字400萬終於止損,第一年結算剩下一萬塊。理工的思考背景,讓他懂得「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系統化,系統的問題自動化」。

過程並非沒有挫折,「當時對品牌的觀念很薄弱。」吳宇恩曾在診所隔壁嘗試開了一間漢方飲料店,以為中醫可以結合飲食,藥食同源思維或許能夠互通。然而,不同產業的消費族群和場景不同,品牌要溝通的內涵遠比想像更深層。

一年半後,飲料店無意外收起來了,寶貴經驗讓吳宇恩開始用不同角度看待醫療產業。他明白,找出既有受眾真正的需求,自身提供的服務真正被市場需要,診所自然會向上發展。

 

杏樹醫務管理重塑品牌包括服務流程和空間動線。葉俊宏攝影

▲杏樹醫務管理重塑品牌包括服務流程和空間動線。葉俊宏攝影

 

轉型起點》重塑品牌與服務流程

中醫診所眾多,如何做出「差異化」,是吳宇恩很快就意識到的問題。2017年他開設杏福堂中醫診所,專治婦科、內科,當時的目標是在三重區精準聚焦婦女需求。

也是此時,他開始關注中醫診所病患更多面向的看診需求,發現退化性疼痛或代謝症候群的病患,反覆回診、就醫,卻未能逆轉病症,根本原因是生活型態造成,缺乏有益生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作息。

2020年吳宇恩整併兩間中醫診所,創立「杏樹醫務管理」。轉型從重塑品牌識別開始,找來曾打造恆隆行概念店、新光三越櫃位的陳易鶴,將形象改頭換面。他強調,接手以來就把診所視為服務品牌,不是單純的醫療場所。除了打造識別系統以強化六福堂的專業形象,也重新設計服務流程及空間動線。

品牌改革帶來初步成效,團隊了解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民眾需要一套良好的健康促進計劃,不能只在醫院裡才能多科會診,要在生活圈取得整合服務。

於是吳宇恩收斂出杏樹的目標,應該從醫療系統往前端推展,成為「傳遞現代運動科學及營養知識,為民眾建立良好生活型態的平台」。至此,六福堂開始擺脫傳統診所的格局,逐步轉型,並往數位化的方向前進。

 

六福堂LINE呈現品牌風格。手機擷圖

▲六福堂LINE呈現品牌風格。手機擷圖

 

導入LINE數位化》疫情期間接診上萬

六福堂的數位轉型,是從LINE官方帳號開始。吳宇恩表示,杏樹曾投入資源做APP,建立預約功能,但無法即時通訊,他認為效果不佳,和病患的關係如同隔一層山。

他提到,當時診所排程混亂、人力吃緊,於是2021年起,開始與「AlleyPin 翔評互動」合作,導入LINE官方帳號,將LINE設定為微型官網。看準台灣使用LINE人口眾多,透過LINE進行預約、回診通知門檻不高,甚至可進行視訊門診、健康問卷,無論幾歲的病患都能上手。

吳宇恩提到,疫情期間傳統整復被迫暫停,診間看診人數一路腰斬,將近一半營業額蒸發。最後能夠順利挺過疫情,就是靠數位系統一對一視訊看診,再連結到每個病患的病歷系統,三、四個月就接收超過一萬名確診者,「沒有線上系統,只靠電話不可能辦到。」

能接這麼多患者,吳宇恩強調是因為做了一個決定:不賣自費水藥的清冠,只做公費線上診療。診療後才評估適不適合用藥,而不是大量販售自製水藥,「這是我們的價值選擇。」

因為專業把關,建立醫病信任,並用數位工具留下患者資訊,疫情結束後持續回診的人次,每個月上看4,000。可知數位化不只是輔助工具,也是業務成長的引擎。

 

六福堂門口貼著夏季三伏貼的QR-Code資訊,路過可撕下帶走。葉俊宏攝影

▲六福堂門口貼著夏季三伏貼的QR-Code資訊,路過可撕下帶走。葉俊宏攝影

 

強化醫病互動》AlleyPin系統優化看診流程

杏樹導入AlleyPin的「1.Talk醫點通」醫病互動管理系統,一線人員的負擔因此降低,不用一直分心接電話、通知回診。例如:看診前隨時可以線上掛號預約,看診中可以查詢叫號進度,不用擔心過號問題。

看診後AlleyPin系統還會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病患分眾推播,傳送相應的衛教資訊。吳宇恩舉例,中醫傳統療法三伏貼,是利用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透過藥物刺激穴位驅寒,一年要貼六次;患者來貼一次,系統會陸續提醒下次的回診時間。

他還設計三伏貼互動小遊戲,透過LINE發送給經痛、過敏性疾病、虛寒體質等三類精準受眾,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體質,再了解建議的治療方式。因為LINE的標籤功能,可以依據不同的詢問內容分眾標籤,以利日後群發資訊,提供所需不同的資訊。

達到中醫文化推廣的作用之餘,也有效完成行銷,都是在串接AlleyPin系統的LINE上完成,吳宇恩強調:「LINE的互動過程,要呈現品牌的人設,必須符合杏樹的品牌形象。」因此,杏樹在選單的圖文設計、用字遣詞,都保有想呈現的特質。

 

吳宇恩(前排坐者)與團隊參與肌力與體能訓練。杏樹醫務管理提供

▲吳宇恩(前排坐者)與團隊參與肌力與體能訓練。杏樹醫務管理提供

 

突破傳統》提升醫療與健康教育服務

訪談中吳宇恩不斷提及,中醫跳脫「痛了才來」的被動模式,成為保健身體、生活調養的一部分,是他近幾年的核心理念。

接手前,六福堂每個月大約僅1,000人次看診,目前看診人數超過三倍,一年達4萬人次。為落實轉型理念,吳宇恩專注深耕體能訓練。他從自身做起,成為肌力和體能訓練博士何立安的學生,和團隊夥伴在「怪獸訓練」進修長達三年,也將所學用在診所病患,協助強化肌力、逆轉衰弱。吳宇恩看起來清瘦,卻訓練有成,他笑著說:「不要看我這樣,70公斤可以負重體重的2.5至3倍,這是長期訓練後被開發出來的結果。」

他表示,功能完善的中醫運作系統,包含中醫診所、傳統整復、漢方藥鋪、肌力與體能訓練。杏樹醫務管理目前是8人團隊,編制中包括服務流程設計、專案管理、中醫醫療研發、醫材統管和公關單位,目標就是以中醫為基礎,結合營養科學、肌力和體能訓練,推動生活型態傳統醫學,幫助里民更加健康強壯。

透過杏樹醫務管理的整合,六福堂已與傳統中醫診所大相徑庭,不少患者來看診,除了獲得醫療診斷,也開始關注生活型態的改善。吳宇恩透露,透過數位化協助,杏樹可以省去重複性工作,將心力與時間投入在提升病患的身體狀態,讓看診的人在醫療與健康教育,都能獲得更全面的支持,也期許杏樹可以成為超高齡時代,幫助台灣民眾健康強壯的重要推手。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達賴喇嘛的絕望促台灣人覺醒
在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說要在任內和北京簽《和平協定》之際,流亡的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卻準備放棄與中共和談的「中間道路」政策,…
首爾,大約在冬季
走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迎面而來的刺骨寒風讓我們一行人不禁「哇!」地叫出聲來,趕忙從行李內翻出手套、圍巾等裝備迅速著裝完畢,…
生命的智慧與芬芳
誰能拒絕嬰兒的笑容,看著他們笑得一臉純真燦爛,為「思無邪」下了最貼切的註解,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註解,孔子卻用了《詩經》的全部內容來闡述。…
歐美名校掀起孔子學院關閉潮
2015年是中英兩國政府開展的文化交流年。近日,英國媒體披露了2013年時,…
家在糖廠
每日擦身而過的人不下數十者,甚麼樣的人,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一個夏日午後,我們來到嘉義,一望無際的雲嘉南平原,空氣裡還有禽畜、…
從消費品到工業品 萬事萬物都能訂閱
書名:訂閱經濟:如何用最強商業模式,開啟全新服務商機 作者:Tien Tzuo(左軒霆)、Gabe Weisert(蓋比.偉瑟特)…
喝出百億商機 台灣手搖茶飲進軍國際
烈日當頭,走進街頭巷尾的手搖茶飲店,看見色彩繽紛的店面設計、琳瑯滿目的飲料品項,好像就能夠消暑解渴。手搖茶飲是許多人生活的調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