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

「生態旅遊」、「永續旅行」、「綠色旅遊」這類名詞總是讓人混淆,事實上都是透過不同角度切入以表達對地球更友善的旅行方式。
「生態旅遊」、「永續旅行」、「綠色旅遊」這類名詞總是讓人混淆,事實上都是透過不同角度切入以表達對地球更友善的旅行方式。Getty Images
第116期
賴宛琳

前不久,觀光局舉辦「2012台灣十大觀光小城PK」活動,每個城鎮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向遊客宣傳、拉票,為的就是爭取優質觀光景點的地位,達到吸引遊客的效果。

而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 Worldwide)也於日前針對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等單位的資料,公布2012年「全球最佳旅遊城市」。英國倫敦被選為第1名,台北市則一如去年穩坐第20名。消息一出,讓許多台灣人感到與有榮焉。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眾旅遊風氣相當盛行。不論是國內或國外,各種型態的旅遊皆有。旅行,成為許多人新的生活重心,也形成一股龐大的商機,讓一些經濟條件處於弱勢的地區,藉由成為旅遊景點或是發展觀光而一舉翻身,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

然而景點的爆紅、旅遊水準不足的遊客,加上只想透過觀光發大財的業者或政府單位等,使得旅遊逐漸成為繼工業汙染之後最大的環境殺手。遊客爬上神木大呼小叫、賞花民眾攀折櫻花樹優雅合影等,凡此種種失控的行為,讓人不禁搖頭大嘆:觀光,真的對在地環境、民眾有幫助嗎?

綠色旅行+責任旅行=永續旅行

因為缺乏完善的規劃,走訪熱門觀光景點逐漸和破壞當地文化生態畫上等號,引起部分人士的不滿或抵制。為了破除這類負面色彩,加上近年來綠色、有機消費意識逐漸抬頭,許多旅遊業者開始追求更具環保形象的經營策略。

於是,所謂的「生態旅遊」、「永續旅行」、「綠色旅遊」等名詞陸續出爐,這些類似的名詞總是讓人混淆。事實上,不同的名詞都是在表達對地球更友善的旅行方式,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其中,「永續旅行」觀念近年來也在國際間漸漸興起,成為近十年持續受到關注的議題。所謂的「永續旅行」(Sustainable Travel)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在旅行時設法降低對於環境和社會的衝擊,並同時促進旅遊地的經濟發展。它近似於我們所熟知的「生態旅遊」(Ecotourism)加上對於旅遊地區負有責任感的「責任旅行」(Responsible Travel)不僅止於推動地球環境保護,更強調旅人對於旅遊地的社會文化保存與地方經濟的支持,反應了永續(sustainability)的三個基本元素──地球環境、社會人文與經濟利益三者間的平衡(參見附表)

「永續旅行並非一種特定的行為或是制式化的旅遊方式,它是一種態度,只要你離開家裡,移動到其他地方,你就是一個旅人,而你可以用各種方式來表示永續旅行。」台灣永續旅行協會理事長陳盈潔解釋道:「就算只是帶個環保杯到其他地方買飲料,都是永續旅行的一環!」

原本看似單純的休閒旅行,原來,也可以成為一種態度的展現。

永續旅行小檔案

提供/ 台灣永續旅行協會、整理/ 賴宛琳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解釋,永續旅遊(Sustainable Tourism)包括下列重要特色:

著重知識分享──旅客不僅想認識他們造訪的旅遊所在地,期待獲得深刻的旅行經驗,也希望幫助造訪的地點能保留他們的特色;當地居民則瞭解到他們平日的生活方式或熟悉的文化、生態環境,原來也能吸引外來遊客的造訪。

支持地方,保持文化、景觀或生態的完整性──遊客在旅行期間會支持能保留當地文化或生態的觀光旅遊服務業者,藉由這些觀光旅遊活動帶來的收入,能幫助地方社區瞭解並重視自己特有的文化及環境資產。

幫助當地居民──觀光旅遊業者盡可能聘僱並訓練當地居民來提供旅遊服務,也盡可能透過購買當地食材、物資以及使用地方服務來幫助地區經濟發展。

保育天然資源──有環保意識的遊客會選擇那些願意盡力減少對環境造成衝擊的旅遊業者;如減少污染、廢棄物、能源耗用、用水、環境化學物以及不必要的夜間照明。

尊重地方傳統及文化──遊客懂得入境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禮節,並且至少學習地方語言說謝謝、對不起等禮貌性用語。對於有不同文化或期待的外地遊客,當地居民也學會如何應對。

不會過度消費觀光產品──旅遊景點的保護者事先已考慮到伴隨成長所帶來的壓力,因此會適度設限、運用管理技巧,防止觀光活動過度後造成的景觀或文化破壞。旅遊業者也共同合作保育當地生物與其天然棲息地,以及文化遺址、風景、地方文化。

重質而非重量──社區評估旅遊業是否成功,不應只以觀光客人數作為唯一的指標,而更應該加入遊客的停留天數、在當地的旅遊消費以及旅遊經驗的品質等項目,作為推動成效之評量標準。

很棒的旅行經驗──對旅行經驗感到滿意的遊客會將在旅遊期間學習到的新知識帶回家,也會鼓勵朋友到當地去旅行、享受同樣的旅遊經驗,如此才能為該地區持續帶來更多遊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MR JAMIE林之晨 先做了再說
提起林之晨,不見得人人聽過,但若提到「MR JAMIE」這號人物,想必常接觸網路產業或行動軟體創新服務應用的人一定不陌生。…
中國股市:政府與國企的提款機
北京一直聲稱要大力推行金融改革,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與國際接軌。但今年的中國股市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因為政府政策作用,…
美全球戰略布局 華為首當其衝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將正式對外宣布ISIS已被徹底擊敗,這表明美國超過17年的反恐戰爭即將落幕。但同時,…
來自天堂? 「木鱉果」大解密
聽過「木鱉果」嗎?光是名字便令人感到好奇。再看外觀,紅通通且滿布小刺,簡直像是外星來的;剖開後,蹦出的是橙黃色的果肉與大量紅色籽。…
雪掩半中國 如「明天過後」真實上演
電影《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是一部災難影片,劇情演的是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星空、稻浪、大坡池 遠離塵囂的池上漫遊(下)
▲一望無際的稻浪。楊櫻淑攝影   在大自然的包圍中一夜好眠,早起一走出客房,就被眼前驚人的美景所震懾──…
新銀髮市場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早年談到銀髮市場,我們總是聚焦在安養、醫療、照護、生活輔具等所謂「老有所終」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政府、企業、民間團體推出了養生村、…
日本震後供電不足 開啟省電新時代
日本大地震後3個月,面臨全國性的電力不足,致使日本經濟負擔沉重,關西電力公司也在6月要求省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