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醫流程、釋放醫護人力 AlleyPin助診所提升醫病關係

▲完成A輪融資後兩位AlleyPin創辦人羅偉誠(左)、周翊軒(右)合影。AlleyPin提供
第269期
曾允盈

就像訂餐廳、進門點餐、結帳的過程,預約看診、掛號、提醒回診,也可以在手機上就搞定。

看準全台診所林立,服務體驗成為診所越來越重視的環節,醫療科技公司「AlleyPin翔評互動」提供醫療院所數位轉型的解決方案,目前協助超過1,500家診所,提升醫療產業的服務效能。

「AlleyPin翔評互動」創立於2017年,目前主要有三項產品,包括:醫病關係管理系統「1.Talk醫點通」、醫病媒合平台「PinMed品醫社」,以及為院所品牌營運操盤的「醫療品牌顧問」。

AlleyPin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周翊軒,有超過10年的軟體開發經驗;另一位共同創辦人羅偉誠,目前擔任營運長,他表示起初看準診所的「看診旅程」需要被優化,因此決定打造一套從病患預約、診間互動到回診提醒的全流程管理工具,也是AlleyPin的第一項產品「1.Talk醫點通」。

 

「1.Talk 醫點通」產品服務使用情境。AlleyPin提供

▲「1.Talk 醫點通」產品服務使用情境。AlleyPin提供

 

創業機緣》從改善Google評論到牙醫診所

這是一段從觀察「病患與診所的互動痛點」開始的創業旅程。羅偉誠表示,讓醫療服務少一點摩擦、多一點溫度,是診所必須經歷的數位轉型之路,也是他的創業初衷。

AlleyPin是從改善網路評論開始,創業團隊最初並非瞄準醫療市場,而是協助中小型服務業優化包括Google評論(Google Review)在內的網路評價。對中小企業來說,口碑是相當重要的,希望可以透過主動的方式,讓企業的Google評論變得更好,帶動外部的外顯效應;並且透過評價機制,主動了解消費者的狀況以進行改善。

AlleyPin早期的客戶其實不是診所,而是一家律師事務所。透過系統化的回饋機制,讓使用者在服務結束後主動留下正向評論。

 

羅偉誠起初看準看診旅程需要被優化,決定打造全流程管理工具。葉俊宏攝影

▲羅偉誠起初看準看診旅程需要被優化,決定打造全流程管理工具。葉俊宏攝影

 

大約經過三、四個月,羅偉誠發現,診所更需要這樣的工具,於是轉向醫療產業,從牙醫診所切入。選擇從牙醫市場開始,純粹因為初期身邊有幾位牙醫朋友都很感興趣。另外還有兩個考量:一方面是量體大,全台約有2萬5,000家診所,牙醫就占了將近29%,走在路上很容易遇到牙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牙醫看診的流程清楚,相對規律,適合導入系統試水溫。

 

「1.Talk醫點通」提供從健保掛號到自費預約管理的數位化解決方案。AlleyPin提供

▲「1.Talk醫點通」提供從健保掛號到自費預約管理的數位化解決方案。AlleyPin提供

 

專注醫病關係》打通線上到線下的預約之路

「我們是在重構一個診所的營運系統。」羅偉誠說。這個「病患關係管理」(Pat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簡稱PRM)平台,就是「1.Talk醫點通」。

過往為避免牙醫師的時間空轉,櫃檯人員要花很多時間打電話確認預約、提醒到診,耗時費力,成效也不一定如預期。不同於傳統掛號系統,「1.Talk醫點通」以病患為核心設計,從病患搜尋診所、完成預約、接收提醒,到看診後的滿意度回饋、個案追蹤,就診旅程都被納入系統化流程。

「我們切成看診前、看診中、看診後三個階段去思考。」舉例來說,看診前除了預約提醒,系統會根據不同診所的預約型態彈性調整。牙醫通常採時段預約,如早上10點、下午3點;西醫、家醫科則多用序號掛號,病患拿的是「第15號、第28號」這種格式。1.Talk可以同時處理不同型態,還能因應混合診所的雙軌運作。

 

AlleyPin翔評互動團隊合照。AlleyPin提供

▲AlleyPin翔評互動團隊合照。AlleyPin提供

 

羅偉誠指出,1.Talk平均每個月可以為診所省下200至400通赴診提醒電話,很大程度優化了預約效率,最終帶動近八成的病患回診率。

看診後的服務也不馬虎。以HPV疫苗為例,病患須於特定時間完成三次施打,過去診所難以確保病患完成療程。導入個案追蹤模組後,系統會在不同階段自動發送提醒,疫苗或藥品到貨再提醒病患預約,並附上預約連結,病患不用白跑一趟,護理師也無須親自花時間溝通。

羅偉誠表示,訊息發送結合LINE與簡訊兩大通訊管道,根據不同病患的偏好可以靈活調配。「1.Talk醫點通」與LINE官方帳號、院內病歷系統做整合,病患對LINE本就熟悉,推動更易上手。「我們和LINE是官方技術夥伴,所以能做更深入的整合,例如用通知型訊息取代傳統的簡訊,既能降低診所成本又能提升送達率。」

1.Talk推出初期,反饋比預期更熱烈,羅偉誠提起某次印象深刻的經驗:「院長發現櫃檯每天光是接電話,幫病患確認預約時間,就要花掉一個小時,於是當機立斷導入系統,三個月內全面改為線上預約。」羅偉誠笑著說,甚至有一位院長週末突然打電話過來,說自己「嚇到了」。

整合力與模組化設計,「1.Talk醫點通」構築的是診所的PRM,不只是一套工具,也成為日常營運中的數位中樞。

 

AlleyPin辦公室滿滿植栽。葉俊宏攝影

▲AlleyPin辦公室滿滿植栽。葉俊宏攝影

 

突破撞牆期》B2B跨足B2C的困境

「1.Talk 醫點通」在診所端逐漸站穩腳步,AlleyPin團隊思考要把這樣的服務延伸到病患端,於是推出「PinMed品醫社」,目標打造一個結合健康衛教內容,讓民眾能快速搜尋、篩選診所,並直接預約的醫療平台。

然而經營一段時間,羅偉誠發現這個商業模式並不成立。原來設定的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平台,對診所而言不是剛性需求,在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診所早就有多元的曝光和預約管道,病患未必會在「PinMed品醫社」實際進行預約。

不論是靠廣告變現,還是依預約抽成,都相當難成立。羅偉誠坦言,更重要的是,團隊在本質上更熟悉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的經營。要轉換做一個社群、內容與流量的平台,對團隊來說是另一套遊戲規則。

此後,AlleyPin意識到平台的真正價值不在流量,而在底層能把資料打通的能力。羅偉誠重新定義「PinMed品醫社」的獨特性,在於能將民眾在平台上的預約請求,直接寫入病歷系統,這是其他平台難以做到的整合能力。

他改以B2B模式,思考「PinMed品醫社」作為一個聚合器,與有就診通路需求的藥廠、保險公司、醫美設備商等建立合作。對診所來說,平台可以帶來新病患;對其他企業來說,可以追蹤從線上導流到線下就診的真實路徑。

舉例來說,不少醫美設備商會在廣告中列出合作診所,提供消費者選擇就診,但無法知道誰真正去預約,這些認證診所沒有任何追蹤機制。透過「PinMed品醫社」,每一筆預約都能被標記來源,成為一條看得見、可追蹤的病患旅程數據。

 

AlleyPin獲2024日本Good Design優良設計獎。AlleyPin提供

▲AlleyPin獲2024日本Good Design優良設計獎。AlleyPin提供

 

跨國布局》進軍日本診所市場

重新聚焦B2B後,AlleyPin產品邏輯變得更清晰。截至目前,AlleyPin已服務全台超過1,500家診所,最初以牙醫科為主,目前擴展至中醫、西醫與自費診所,也跨足皮膚科、家醫科、婦產科等科別。羅偉誠表示,這樣的成長來自產品功能的完善,過程中團隊必須深入理解不同診所的需求,進行模組化的彈性設計。

「我們把系統比喻成『樂高』,診所根據自己的狀況,組出合適的解法。」舉例來說,身心科、婦產科需要進一步的個案追蹤與情緒關懷工具,都被AlleyPin納入系統模組中。

在台灣打下穩固根基之後,AlleyPin在2024年正式進軍日本市場。2024年10月AlleyPin完成250萬美元A輪募資。領投的「基石創投」曾對媒體表示,AlleyPin不僅具備執行力,更對診所的實際需求有深刻理解。

羅偉誠認為,海外發展首選日本,是因為日本和台灣同樣擁有高密度的診所制度與全民健保,結構相近。然而推進過程中的文化差異,也帶來不小挑戰。

「日本在看診前非常重視事前準備,一定要填寫詳細表單。」羅偉誠指出,「台灣人通常會臨時走進診所,沒有事前填寫病歷表的文化。」看似小細節的差異,直接影響系統設計與病患流程體驗。

此外,日本用戶對資訊透明度與視覺介面也有高度要求。「我們發現日本偏好長頁面,你要把所有資訊寫得一清二楚,但台灣人習慣簡潔、快速瀏覽。」AlleyPin於是重新設計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從視覺呈現到語言風格全面在地化,並重寫功能導引說明,以符合日本診所與病患的期待。

目前在日本已有超過30家診所導入AlleyPin系統,團隊也正與當地電子病歷系統商進行整合。雖然進展較慢,但羅偉誠很有信心,畢竟病患體驗與診所營運的數位需求,必定是全球共通的語言。

強化市場競爭力》「醫療品牌顧問」提高轉換效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隱私問題,AlleyPin目前是台灣少數同時取得ISO 27001(資訊安全管理)與ISO 27701(隱私資訊管理)雙國際認證的醫療科技新創公司。

針對診所的痛點開發服務,AlleyPin還有一項醫療品牌顧問服務。從2021年開始,AlleyPin建立一套為醫師量身打造的醫療品牌形象素材,從品牌定位、療程溝通到曝光路徑,並布局LINE官方帳號、官方網站和社群等曝光通路;沒有行銷資源的診所,在整合「1.Talk醫點通」預約模組同時,也能接軌最後一哩路,提高轉換效率。

羅偉誠補充表示,「醫療品牌顧問」目的就是擴展營收來源、強化市場競爭力,目前已經累積超過150件醫療品牌專案,包括牙科、美容醫學、大腸直腸專科、皮膚科、骨科、泌尿科等科別。

 

AlleyPin至今已服務1‚500家診所。葉俊宏攝影

▲AlleyPin至今已服務1‚500家診所。葉俊宏攝影

 

心態與習慣的轉換》醫療診所數位轉型起步困難

AlleyPin至今已服務1,500家診所,牙醫占了約600家。「比較難挑戰的是婦產科,尤其產科更為複雜」,像是寶寶的X光片,要整合在既有服務中確實相對較困難。

 

羅偉誠強調,醫療診所導入數位系統不只是技術問題,更重要是心態與習慣的轉換。葉俊宏攝影

▲羅偉誠強調,醫療診所導入數位系統不只是技術問題,更重要是心態與習慣的轉換。葉俊宏攝影

 

至於業務開發端遇到的困難,羅偉誠也強調:「功能再強,如果沒人用或用不好,那都是空談。」醫療診所導入數位系統,不只是技術問題,更重要是心態與習慣的轉換。

羅偉誠指出,在客戶成功案例中,有幾類特別願意嘗試。其一是開業初期的診所,因為和鄰近已累積既有受眾的資深診所相比,必須提供更多新的價值,貼近民眾的需求;另外則是開業多年想要轉型的診所,例如想從健保類型的服務,提升到提供更多自費醫療的選擇,在服務流程上就和健保不同。

他舉例,有一家位於雲林的婦產科,正值二代接班的關鍵時刻,年輕院長選擇不自建官網,而是和AlleyPin合作,透過LINE官方帳號打造簡易、即時、貼近使用者習慣的微型掛號系統;當時甚至訂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要團隊在三個月之內,把櫃檯預約完全轉成線上。最終成功關閉電話預約,讓現場人力可以更專注在照護與諮詢。

對於正在考慮數位轉型的診所來說,羅偉誠建議可以考慮從小事做起,例如如何讓病患自己查詢預約,或讓LINE提醒取代電話通知。在人力資源緊縮的時代,一個小小的調整,就能釋放大量資源,也讓病患體驗向前邁進。

創立將近10年,AlleyPin作為醫療數位服務的領先品牌,致力於提供不同診所,用不同方式組裝出適合自身需求的「數位醫療服務」,無論是串接LINE,整合Google Map導流,或是擴大自費項目,提高個案追蹤的接觸點等,用系統取代紙本、用自動化釋放人力,都圍繞著讓醫療的本質──以病患為中心,不斷試錯、升級服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法大選塵埃落定 歐洲或掀民粹左風
法國的總統大選在4月22日進行首輪投票,現任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以1.45%的微小差距敗給社會黨的歐蘭德(…
達賴喇嘛的絕望促台灣人覺醒
在台灣的馬英九總統說要在任內和北京簽《和平協定》之際,流亡的藏人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卻準備放棄與中共和談的「中間道路」政策,…
首爾,大約在冬季
走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迎面而來的刺骨寒風讓我們一行人不禁「哇!」地叫出聲來,趕忙從行李內翻出手套、圍巾等裝備迅速著裝完畢,…
生命的智慧與芬芳
誰能拒絕嬰兒的笑容,看著他們笑得一臉純真燦爛,為「思無邪」下了最貼切的註解,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註解,孔子卻用了《詩經》的全部內容來闡述。…
歐美名校掀起孔子學院關閉潮
2015年是中英兩國政府開展的文化交流年。近日,英國媒體披露了2013年時,…
家在糖廠
每日擦身而過的人不下數十者,甚麼樣的人,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 那一個夏日午後,我們來到嘉義,一望無際的雲嘉南平原,空氣裡還有禽畜、…
從消費品到工業品 萬事萬物都能訂閱
書名:訂閱經濟:如何用最強商業模式,開啟全新服務商機 作者:Tien Tzuo(左軒霆)、Gabe Weisert(蓋比.偉瑟特)…
喝出百億商機 台灣手搖茶飲進軍國際
烈日當頭,走進街頭巷尾的手搖茶飲店,看見色彩繽紛的店面設計、琳瑯滿目的飲料品項,好像就能夠消暑解渴。手搖茶飲是許多人生活的調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