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林茂賢 講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仔

▲林茂賢為賽制顧問暨評審召集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第252期
曾允盈

台灣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走進採訪現場,親和力滿滿的他,以流利的台語聊起自己每天滿檔的行程:前天在西螺,今天到田中、彰化。為了台灣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的宣揚與發展,他風塵僕僕四處奔走。

 

林茂賢是傳統戲曲和民俗領域知名學者。岳翔雲攝影

▲林茂賢是傳統戲曲和民俗領域知名學者。岳翔雲攝影

 

去年(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結束的「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總決賽,由文化部舉辦,林茂賢是賽制顧問暨評審召集人。這場從3月6日線上海選開始,歷時近7個月的全國歌仔戲比賽,不同於過往的選拔,不是選出誰最會唱,而是希望能夠遍地開花,「每一個台灣人都接觸歌仔戲,這是我的目標。」林茂賢說道。

「歌仔上青」帶動社會風潮

歌仔戲發源於台灣,因為時代變遷,觀眾銳減。林茂賢清楚這場比賽的目的,是為歌仔戲製造觀眾。「歌仔上青」分成專業組、一般組與青苗組,其中專業組鎖定40歲以下戲曲相關科系專生或從業青年參加,一般組廣邀40歲以下的高中以上學生或社會人士,青苗組的參加者則是15歲以下的國中以下學生及孩童。除了想給年輕人機會以外,林茂賢熱切表露心願:「想讓它成為一場社會運動。因為小朋友來參加,全家都會動員一起來加油,或是說你的朋友參加,也容易呼朋引伴,帶動一個風潮。」

 

明星導師張孟逸指導青苗組選手合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明星導師張孟逸指導青苗組選手合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歌仔上青」宣傳活動找來董事長樂團、王彩樺,以及快閃工作坊、StreetVoice線上COVER歌手、街聲專屬歌單多元齊下,也邀請唐美雲、張秀琴、陳勝在等歌仔戲明星拍攝示範影片,並整理16齣劇本、344首音檔提供下載。還有全國首創的行動報名車,跑遍各縣市,直接深入校園,加上社群大面積宣傳,線上線下共同推廣。「不管你是基於好玩、基於偶像崇拜都沒有關係,反正希望你來參與,參與才會跟歌仔戲產生連結。第二個目的是推廣台語母語。」不僅如此,連報名都非常簡易,不需身段或化妝,只要手機錄製一段唱曲就可以報名上傳,大大降低門檻。

 

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專業組總決賽圓滿落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專業組總決賽圓滿落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比賽吸引近三千人報名,其中青苗組與一般組,皆各衝破千人,成為歌仔戲比賽史上頭一遭。林茂賢滿意地說,鼓勵大家參與、比創意的目的達到了,不少不會說台語的年輕觀眾參與,還有人加上吉他、月琴、葫蘆絲、木魚自彈自唱,甚至融合布袋戲,展現歌仔戲與台語的多樣包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經年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扶持民間劇團培育青年習藝生。傳藝中心網路擷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經年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扶持民間劇團培育青年習藝生。傳藝中心網路擷圖

 

為傳統戲曲文化奔走

除了普及現有觀眾,歌仔戲也必須向下扎根。2024年文化部計畫推出「兒童歌仔戲」,從劇本開始為孩童量身定做歌仔戲。以古典神話、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為主體,打造卡通造型的角色人物,加以聲光特技效果,引發小朋友的喜愛。「教育的問題是我們的音樂課本沒有教,沒有南管、北管,沒有八家將,沒有民俗文化和傳統藝術,民眾從小就不了解,所以也要納入十二年課綱。」只是隱憂反而是「老師不會教」,林茂賢提到:「老師都沒聽過,所以我們也在舉辦研習、培訓師資。」

此外,針對表演藝術專業人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每年有藝生傳習計畫,針對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和口述傳統,持續進行培育。「傳習計畫要求非常嚴苛,」林茂賢作為計畫評審之一提到,「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藝師,不是演員也不是觀眾,我們會把你培養到幾乎變成是繼承人。」

除了文資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也有傳習計畫,進駐的藝生無不肩負傳承的使命。依循2005年開始訂定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台灣的文化資產必須登錄重要的民俗工藝並加以維護。林茂賢指出,每一種傳統文化都很珍貴,例如鄒族戰神祭、賽夏族矮靈祭、阿美族豐年祭等原住民祭典,都是國家指定的文化資產。林茂賢笑著說:「大多數原住民朋友平時跟漢人一起生活,只有祭典的時候回到自己的模樣!」祭典承載原住民的所有文化,包括身分認同,如果失傳,隨之滅絕的很可能就是語言、服裝與思想。

會擔心傳統戲曲越來越小眾?林茂賢對前景其實相當樂觀:「歌仔、布袋戲持續都在發展,傳統布袋戲再到金光布袋戲,從電視再到電影,不斷有新的變化,這類型的藝術需要的是創造觀眾。」

但歷史更悠久的北管戲曲,因為演出的語言既非北京話,也非閩南語、客家語,而是台灣人都聽不懂的「湖廣官話」,林茂賢直言推廣較困難,要尋找觀眾難上加難,就必須被當作文化保存起來,多半只能仰賴政府補助維生。

 

參與大甲媽祖遶境是林茂賢課堂必修課程。林茂賢攝影

▲參與大甲媽祖遶境是林茂賢課堂必修課程。林茂賢攝影

 

民俗文化的教育鋪墊

林茂賢以民俗教育推廣為志業,早在三十幾年前,捨棄穩定的公職機會,投入民俗文化推廣,後來有機會進入學校任教,獲得培育未來文化實踐者的機會。

回顧動員戡亂時期不能講台語的日子,「那個時代大家都經歷過,要在脖子掛牌子說不能講台語。」但明明父親是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人,台語是自己的母語,從小就在廟會和歌仔戲的薰陶中長大,林茂賢對民俗文化和傳統戲曲,有深刻的連結和親切感。大學期間加入地方戲劇研究社,開始學習北管和歌仔戲,出國念書之前就察覺到本土的文化正在流失,於是從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深造回國後,繼續投入民俗活動的保存直至今日。

「那個年代選擇這條路,要很有勇氣,很可能無以維生。」林茂賢玩笑地說:「我家都做生意不差我一個,但是保護自己的文化我有責任。」

現任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林茂賢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大甲媽祖繞境」活動。自1992年開始每年都親身參與,九天八夜的遶境,把學生們的心與台灣人情味溫暖纏繞起來。即使陸生參加前反抗,遶境後也都非常感動。「我沿途都會設簽到處,讓學生去感受大家照顧你,給你東西吃,帶你去家裡睡覺洗澡的直接感受。這就是實際參與,不然你聽我說媽祖進香,你只是觀眾而已。」如今連畢業生都回來,每年有超過1,800個學生參與。

林茂賢的必修課,大一期末考考「故鄉史」,每個學生都必須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從地理環境到歷史事件,再到地方信仰。林茂賢強調台灣是多元文化的海島國家,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講自己的語言,發揚自己的文化。「不然每個人都吃漢堡喝可樂,哪有特色?」

 

林茂賢長年參與全台各地民俗活動。林茂賢攝影

▲林茂賢長年參與全台各地民俗活動。林茂賢攝影

 

2022年宜蘭縣政府開辦蘭陽媽祖文化節,作為在地專家,林茂賢在臉書積極發聲:「民俗是民眾自主、自發性行為,不可由公部門編列預算主辦。無論大甲媽、白沙屯媽進香、北港迎媽祖,都是民間自發性活動,並非由公部發起主辦、介入主導。」他認為政府應當是配合民間辦理民俗藝文表演、學術活動,協助交通疏導、教育推廣、文宣紀錄。且基於公平原則,縣府也應舉辦佛祖、耶穌、天主、玄天上帝、城隍爺文化節,尊重每一種宗教信仰。

民俗是某一族群的生活方式,反映族群的社會價值觀。林茂賢常年走在田野現場,參加祭典、節慶與廟會活動,對公共政策的倡議更不遺餘力。雖然早就是民俗領域家喻戶曉的明星學者,他依舊心繫地方鄉土與傳統戲曲,持續因熱情與理想四處奔走。

 

 

林茂賢小檔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

經歷:《民俗曲藝》雜誌編輯、「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執行祕書、「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戲劇組評議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蘭陽戲劇團」副團長、「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演藝術聯盟」常務理事。目前擔任文化部中央審議委員、各縣市文化局傳統民俗類之審議委員、宜蘭縣政府縣政顧問。

著作:《台灣民俗記事》、《福爾摩沙之美——台灣傳統戲劇風華》、《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等。

協助企業減碳 綠屋家居推「訂閱式家具」

▲面對「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ESG浪潮可謂一波接一波。Adobe Stock
第252期
楊戎真
面對日益緊縮的ESG法規,企業無不想方設法減碳。以「環保不製造垃圾」,作為企業經營的準則的家具品牌「GREEN HOUSE綠屋家居」,推出「訂閱式家具」協助企業打造更減碳的空間。

面對「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ESG(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浪潮可謂一波接一波,碳費、碳稅、碳盤查、碳揭露,諸多相關法規步步緊縮。

2024年,台灣上市、櫃公司規定須於年報揭露氣候變遷對公司財業務影響、公司治理態度及風險評估等九大資訊,且到了2025年,連資本額20億以下的上市、櫃公司,也要編製永續報告書。越來越多且越發嚴格的規定,催生了企業推展ESG的相應做法,供應鏈無不想方設法搭上ESG的列車,採用更環保的物料、使用更多回收材料或採用循環包材。

 

綠屋家居創辦人暨總經理徐樹潭。葉俊宏攝影

▲綠屋家居創辦人暨總經理徐樹潭。葉俊宏攝影

 

在此大環境下,創立於2010年的「GREEN HOUSE綠屋家居」家具品牌,於2023年開始推展「訂閱式家具」的商業模式,協助企業打造更靈活的氛圍以及更減碳的空間。

 

「訂閱式」家具與購買家具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循環往復,過程中有助於企業減碳。Adobe Stock

▲「訂閱式」家具與購買家具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循環往復,過程中有助於企業減碳。Adobe Stock

 

步驟1:「從搖籃到墳墓」零廢棄循環

1995年開始經營家具市場,並於2010年創立品牌,綠屋家居創辦人徐樹潭表示,「訂閱式」家具與租賃或購買家具,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循環往復,過程中有助於企業減碳。但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使用的原物料必須是可以回收再製,真正做到「從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簡稱C2C)零廢棄的循環,整個環節生生不息,才有助於企業的ESG。

徐樹潭舉綠屋家居的產品為例: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材質加上ABS樹脂(常見塑膠材料種類之一)製成的椅子,變舊後送入絞碎機絞碎為顆粒,顆粒可用來再製,不斷地循環,就不需要用新的塑料生產;回收的舊木頭,絞碎後可以賣給肥料公司,成為土壤裡面的養分;沙發的布拆下來,提供給肥料公司製成麻布袋裝肥料;鐵材可回收再利用……

「我們幾乎用的都是可以回收再製的材料。」徐樹潭說,綠屋家居一直以來便將「環保不製造垃圾」作為企業經營的準則之一,因此在選用的材質,特別注重能夠循環。

 

綠屋家居的設計中心在北歐,經常派人員前往交流。綠屋家居提供

▲綠屋家居的設計中心在北歐,經常派人員前往交流。綠屋家居提供

 

步驟2:種樹造林善盡CSR企業社會責任

不光材料講究環保,九〇年代末,徐樹潭便推動「價格透明化」,走出傳統家具的藩籬發展品牌,對品牌的理念與使命,有著深刻的體會與認知。因此十多年前,當政府推動「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的時候,綠屋家居便不落人後,「我們賺十塊錢,不會十塊錢全部放口袋,會把三塊拿出去,做森林、做公益。我們合作的企業就很認同我們做的事情。」

徐樹潭說,綠屋家居的設計中心在北歐,每年他都要前往一、兩次,並住在設計師家中。喜歡運動的他,到了北歐也維持跑步的習慣,「我去運動的時候,設計師跟我說,你不要去自然林跑步,要去經濟林跑步,因為自然林很危險,裡面什麼動物都有,經濟林很安全,沒有動物。」

設計師的說法,震撼了徐樹潭,自然林是一個生態,經濟林是單一物種,動物無法在裡面生活。受到這件事的啟發,綠屋家居位於台中東勢的森林,徐樹潭決定任其維持自然林的樣貌,「森林上面有老鷹,裡面有老鼠、兔子,就是個小森林。」

步驟3:回收舊家具響應ESG浪潮

早在政府推動CSR的時代,綠屋家居便已經配合社會公益做家具回收。徐樹潭表示,在綠屋成立的第三、四年後,服務客戶時便發現兩個狀況:客戶買家具,就問可不可以協助處理舊家具。然而,這些舊家具多半依舊完好,沒有壞掉卻要被丟棄的家具量體很大。

「我們就開始在反思我們自己能夠做什麼。」於是綠屋家居開始了舊家具回收,成立了一個單位與榮民之家合作,把好的回收家具載到榮民之家,由其進行分配,運費由綠屋負擔,「將舊家具創造新生命,用這種方式讓它再利用。」

早已建構了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機制,徐樹潭也受到ESG的啟發,將「家具循環」規劃得更完整,於是用了兩、三年的時間研究發展,於2023年正式推出「訂閱家具」模式。

 

綠屋家居的訂閱式家具能夠為商業空間創造更多的變化。葉俊宏攝影

▲綠屋家居的訂閱式家具能夠為商業空間創造更多的變化。葉俊宏攝影

 

步驟4:推動「訂閱式家具」模式

綠屋家居的「訂閱式家具」模式,一共有四個循環。例如:訂閱一張全新的桌子,合約可以選一年、一年半、兩年,到期後由綠屋家居更換一批家具再續訂;如果想要保留家具,則可以加一個月的租金,便可將家具買下。

一些需要精緻陳設的商業空間,如:咖啡店、餐廳、醫美產業,可以租用全新的家具,到期後家具回收經過整理、修繕,進入第二次循環。對空間較沒那麼講究的早餐店可以租用這些二手家具,租金打六折;再往下有第三、第四順位的客戶,租金再打折。

家具租賃四個循環後,最終由綠屋家居收回,將材料分解、再製,讓材料再循環。「從搖籃到墳墓,墳墓那一塊,也必須有人處理,我們負起最終的責任。」徐樹潭說。

 

採用訂閱家具的梨子咖啡。綠屋家居提供

採用訂閱家具的梨子咖啡。綠屋家居提供

▲採用訂閱家具的梨子咖啡。綠屋家居提供

 

訂閱家具優點:愛地球、保持新鮮度、分期付款

徐樹潭指出,企業會採用訂閱家具,不外乎幾個原因:愛地球、保持新鮮度,以及分期付款。「ESG首重減碳,綠屋家居的訂閱模式,東西一直有人在用,四個循環等於只要生產一個產品,就可以滿足四個客戶的需求,一般模式則要生產四個,多生產三個,不就增加很多的碳嗎?」

過去舊家具丟棄是不少人心中的痛,也是困擾。採用訂閱家具,舊家具經處理後,再循環、再使用,就不會製造垃圾。徐樹潭認為,愛地球是訂閱家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打比方說:「如果這個產品要1,000個碳,四個循環只要負擔250個碳。」對企業來講,上市公司要做到碳中和,訂閱家具只要付四分之一的碳。他也指出,2027年,上市公司要做「碳揭露」,因此未來訂閱家具會是很多企業減碳的方式之一。

此外,訂閱家具讓環境可以保有新鮮度,一、兩年就可更換一次布置,創造空間的新鮮感。更重要的是,訂閱家具有如「分期付款」,過去買家具,一次要投入數十萬、百萬,現在可以分期付款,更輕鬆。租約到期想留下來,只要再多付一個月的租金,家具就歸你。

而為了減少新創公司的負擔,綠屋家居還擬定了「退場機制」。例如:訂24個月,到第6個月出問題,沒有辦法租,怎麼辦?徐樹潭表示,時下很多年輕人做新創公司,從數據看很多是失敗的,「你要幫他啊!我們就設計了退場機制,讓你下車。」

目前與綠屋家居簽約的企業,包括:專營戶外休閒用品的歐都納、位於台中由德國鋼琴家開設的DI ART Caf'e咖啡館,以及梨子咖啡館連鎖店,陸續還有十多家正在洽談當中。這些合作的企業,或因對ESG的重視,或因理念、環境需求與商品契合,分別訂閱餐桌椅、沙發等,作為整體空間規畫的方式。

 

徐樹潭強調推動「訂閱制」對企業本身是一大挑戰,不但要有足夠的資金,還要攬下後續的回收的責任。葉俊宏攝影

▲徐樹潭強調推動「訂閱制」對企業本身是一大挑戰,不但要有足夠的資金,還要攬下後續的回收的責任。葉俊宏攝影

 

推動家具訂閱:需有足夠資金支撐

綠屋家居創立之初便已投身公益,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帶著這樣的品牌基因,當全球ESG浪潮湧入台灣時,徐樹潭認為,作為一個講究環保的企業,自己責無旁貸,「本身我們這個品牌,講的就是環保,我們義無反顧地走這條路。」

徐樹潭也強調,推動訂閱制對企業本身是一大挑戰。不但要有足夠的資金,還要攬下後續的回收的責任,以及要有足夠的物流基礎。他坦言,付出的代價相當大。「資金要夠,原本做一億的生意,就收一億,可是現在做一億的生意,只能收一千萬了,因為分開攤,財務要受得了。」

由於綠屋家居以貿易起家,且具備與大型建商合作的基礎,各方面條件足以應付訂閱家具的服務。更重要的是,所產製的家具必須符合環保的要素,且商品的品質要夠優良,才能在訂閱的模式中不斷循環,真正達到減碳的目標。

傳統家具走向品牌之路 「綠屋家居」堅持價格透明

▲簡約的北歐風家具,很受當代消費者的喜愛。綠屋家居提供
第252期
楊戎真
從傳統家具走向品牌家具,綠屋家居創辦人徐樹潭一度因為價格透明化幾近破產,所幸差異化路線給他一線生機,透過創辦品牌與接貿易訂單,讓這一條價格透明化的家具之路延續至今。

家具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儘管替換速度不若其他生活用品,但依舊有其汰舊換新的需求。「GREEN HOUSE綠屋家居」創辦人暨總經理徐樹潭表示,家具是萬年產品,但現代人每幾年就會汰換,且隨著年輕世代的成長,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視,汰換的速度就越快,「早期大概一輩子買一次,後來買兩、三次,現在到年輕世代,三、五年就要換一次。」

 

總太建設附有家具的建案,創造了更好的銷售。綠屋家居提供

▲總太建設附有家具的建案,創造了更好的銷售。綠屋家居提供

 

「綠屋家居」是台灣少數能與大型建案合作的家具品牌。建商「總太建設」與之搭配後,曾創下900戶建案,一個月內銷售450戶的佳績。對於這樣的成果,徐樹潭認為與綠屋家居鎖定北歐風格所創造出的氛圍與環境有關,「我們致力創造環境,為大部分人的空間,創造一個新的視角。」

 

綠屋家居創辦人暨總經理徐樹潭。葉俊宏攝影

▲綠屋家居創辦人暨總經理徐樹潭。葉俊宏攝影

 

15歲的領悟:家具對環境影響太大

1970年出生的徐樹潭,形容自己是個在愛與呵護中成長的孩子。成績優秀的他,15歲中學畢業後,到工廠做大夜班,一個月賺了2萬4,000元。領到工資後,他做了一件令大家驚訝不已的事,「我把我的房間家具拆掉,買了一批新的家具,重新布置了房間。」

不但地毯、床墊、床包全換掉,還買了窗簾、吊扇、組合櫃、音響櫃,並用童軍繩做輕隔間,走道可以掛書包、帽子,甚至把一張桌面有地圖的橘色桌子,鋸短變成和室桌,並噴成白色,「房間就弄得很漂亮!」提到那段過往,徐樹潭不禁微笑。

令他意外的是,房間變漂亮後,兄弟姊妹感情也變好了。他說自己是老大,弟妹小時候總是愛告狀,房間重新布置後,弟妹覺得很漂亮,總是央求要睡在他的房間。因此,他們就不告狀了,感情也就變好了。

而那個小小的天地,也成為同學假日聚集的地方,「同學來家裡玩,都是驚歎:你房間好漂亮!每個人放假就喜歡窩在我房間。」徐樹潭對家具因此有了全新的認識:「家具是情感的疊加,我那個時候發現環境太重要了。」

除了買家具,當年徐樹潭還把第二個月的工資,購入一批中國結,並在過年時銷售,短短15天便賺了5萬元。「那一年給我兩個最大的啟發:賺錢要做生意,以及環境可以改變很多事情。」

 

為了改變傳統家具不標價讓顧客殺價的狀態,徐樹潭大膽決定「價格透明化」。葉俊宏攝影

▲為了改變傳統家具不標價讓顧客殺價的狀態,徐樹潭大膽決定「價格透明化」。葉俊宏攝影

 

價格透明化:創舉難敵消費者習慣「殺價」

退伍後,徐樹潭很快就進入家具產業,從業務做起。那三年,他都是公司的頂尖業務,每個月薪水高達30萬到50萬元,「我三年賺了一千萬,所以我25歲才能夠創業成功,第一年營業額就達到一億。」

1995年,徐樹潭自立門戶創辦「千華家具」,事業風風火火。但是經營一、兩年後,當他看帳目的時候發現,因為傳統家具店的商品沒有標價,不少親朋好友來買家具時,竟然都用最高價購買!這件事讓徐樹潭惴惴不安,「看到帳的時候,自己會惶恐,怎麼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是買最貴的,一毛錢都不殺。一般業務開價就會留一點點空間給你殺,家人反而不好意思出價,所以內心衝擊很大。」

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態,他大膽決定「價格透明化」,訂下25%的利潤,商品都標上價格。然而,這一策略,卻為他帶來幾近滅頂的災難。「我創業第一年營業額是一億,第四年業績掉到剩下三千多萬,一年虧一千多萬。」

徐樹潭沒想到制定了那麼公正的一個商業模式,客戶反而不接受。由於整條家具街只有千華的價格透明化,但客戶習慣殺價,「哪一間不可以殺價?就你們!所以客戶很生氣,罵一罵人就走了。」徐樹潭頗感無奈,應該是對的事情,市場卻不接受,購買習慣無法顛覆。

在大型家具賣場尚未進駐,便利商店還沒普及的年代,不僅消費者不買單,上游的供應鏈也不支持,因為價格透明化也代表價格實在,因此千華賣的東西其他家具店都不賣,「一樣可以賺40%、50%,甚至100%,消費者殺價就賣。」徐樹潭嘆氣道:「不到半年,我的組織就崩解了。」

產品差異化:體認「品牌」才能帶來生機

然而,事情只能往前走,沒辦法回頭。面對供應廠斷鏈,徐樹潭開始找其他工廠合作。先是嘗試台灣設計、台灣生產,但只有千華一家,成本高賣不出去;第二年找人合夥,但談不攏;第三年,徐樹潭轉向海外尋找出路。

為了找到願意合作的工廠,徐樹潭幾乎每個禮拜出國,一年飛了46趟,最終在馬來西亞找到了一家工廠,願意把他的理想設計生產出來。下單後,整個公司只剩下最後20萬元資金。

所幸皇天不負有心人,產品進到台灣後一炮而紅。爆紅的程度,徐樹潭以每天「漲停板」來形容。對於能夠受到消費者青睞,徐樹潭認為主要關鍵在於「差異化」。在傳統的家具市場上,他推出了較具「現代感」的家具,消費者要購買,僅此一家。因此,商品價格透明化這條路,硬是被他走出來。很快地,千華擴增第二家分店。

也因為這次的成功,讓徐樹潭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一定要有自己的產品、自己的通路,有定價的能力。」他開始著手寫品牌計畫,訂定品牌意義、核心目的,以及品牌主張與使命。他胸懷大志:「不可以以賺錢為目的,必須要找一群人來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件事是什麼?主張是什麼?這個主張可以號召一群人來共同做這件事情,那就是品牌的使命。」

經過三、四年的凝鍊,最終定調「永恆不朽、功能性、原創性」作為品牌的核心,2010年,「GREENHOUSE綠屋家居」就此誕生。

 

綠屋家居總經理特別助理徐鈺晴表示,北歐風家具很受年輕人的喜愛。葉俊宏攝影

▲綠屋家居總經理特別助理徐鈺晴表示,北歐風家具很受年輕人的喜愛。葉俊宏攝影

 

鎖定「北歐風」:切入市場確認品牌風格

決定做品牌時,徐樹潭不再站在個人的立場做事,而是以市場需求出發,「因為品牌必須具有願景與使命,要帶動一群人來做,就不能把這群人帶去不對的地方。」

公司著手市調,經過分析與研究,發現如果不計年齡,有38%的人喜歡北歐風的家具,而25歲到50歲的人,喜歡北歐風的高達70%。「我們就很清楚,市場就在這個風格。」

 

逢甲大學與綠屋家居合作後,學生不再跑附近的星巴克了。綠屋家居提供

▲逢甲大學與綠屋家居合作後,學生不再跑附近的星巴克了。綠屋家居提供

 

綠屋家居總經理特別助理徐鈺晴,舉長期配合的逢甲大學為例:目前該校一些師生與教職人員的使用空間,均採用綠屋家居的北歐風家具,「董事長跟我們分享說,用了我們的家具之後,學生不再跑到附近的星巴克,都待在學校。」

除了有市場基礎,徐樹潭個人也偏愛北歐風,他認為北歐具備高度的美學底蘊,且尊重大自然,樸素中帶著溫度,生活與工作平衡的風格,很貼合他的生活哲學,「北歐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不多不少剛剛好。」這種「更多留白,更無為」的概念,也正好貼合空間日益狹隘的當代生活。三年後,綠屋家居便超越了千華的營業額。

 

徐樹潭從原料著手,大量購買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綠屋家居提供

▲徐樹潭從原料著手,大量購買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綠屋家居提供

 

從材料節省成本:接貿易訂單以量制價創造利潤

開始經營品牌不久,大型家具賣場開始進駐台灣,儘管市場定位不同,競爭力依舊不容小覷。徐樹潭認為,要能夠在市場上更穩,必須降低成本。他分析家具產業的成本結構:一張沙發材料就占了60%,工錢占20%,其他費用占20%,「如果從工錢開始的話,省不了多少錢,所以我們就從材料下手。」

然而,要從材料節省成本,需要的就是量。他打比方:超市買一包米要100元,但是如果在產地買只要10元,條件是要買一噸,「我就開始想怎麼樣可以做到一噸。」徐樹潭走「接貿易訂單」這條路,產品設計出來,除了銷售台灣,也開始推歐美等海外市場,由於量大,幾乎減掉一半的成本。

產能、利潤空間都出來了,綠屋家居成為少數能與建商大量合作的家具品牌,可以承包一年幾千戶的家具。目前,綠屋家居在家具市場上,客戶有海外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原廠設計代工),本地的台中總公司,新莊、桃園兩家門市,以及21個經銷點,加上線上的通路。2023年還開始推動「家具訂閱服務」,協助企業減碳。

 

由逢甲大學發起的小書屋計畫,讓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有一個學習、吃飯、睡覺的場所。綠屋家居提供

▲由逢甲大學發起的小書屋計畫,讓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有一個學習、吃飯、睡覺的場所。綠屋家居提供

 

行有餘力:為善捐助100所「小書屋」

三十歲不到便創業,徐樹潭經歷過大起大落,一度因為推動價格透明化差點破產,「當初做價格透明化,如果拆成兩、三步來走,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大的風險。」不過,他也認為,危機也是轉機,當初如果不是轉彎太大,導致調整的力道也很大,綠屋家居可能也不會有現在的基礎。

讓他慶幸的是,年輕時便接受這樣的挑戰。他覺得自己被眷顧著,「第一次我差點失敗。還好,上帝又給我一道光,可憐我這個小孩子夠善良,又給我機會,能夠走過來,我覺得很感恩。」

 

小書屋所需的家具由綠屋家居贊助。綠屋家居提供

▲小書屋所需的家具由綠屋家居贊助。綠屋家居提供

 

也因此,身為逢甲大學校友的徐樹潭,當逢甲大學創校50週年,推展蓋100所「小書屋」計畫時,他慨然承諾捐助所有小書屋的家具。「小書屋」計畫整合了學校、企業,社會各界人士的力量,在一些偏鄉小學周遭蓋小書屋,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提供他們一個學習、吃飯、睡覺的場所與環境。

「原本逢甲找我合作第一所。第一所參加完,我就跟學校講,家具不用再找人合作,這100所小書屋,綠屋全部認下來。因為每一個小書屋都有很感動的故事。」

徐樹潭談到,第二所書屋開幕時,一個十來歲的孩子領著幾個更小的孩子,一起上台致詞,感謝所有參與的叔叔、阿姨的幫忙,讓他們有一個家、有一個地方安頓下來。儘管聲音稚嫩,卻字字都重重地敲打在徐樹潭的心上。

「他上面在講,我一直在哭、一直掉眼淚,心如刀割,台灣怎麼還有如此處境的孩子?」他認為,小書屋的計畫很有意義,不僅為偏鄉地區無助的小孩子提供一個環境,讓他們吃、住、休息、溫習功課,還創造一個知識平台,裡面有很多的書可以讓他們閱讀,讓他們有更寬廣的面向去看這個世界。如今小書屋的計畫,甚至推展至尼泊爾與泰國。

企業充電站

第252期
整理☉曾允盈
每月推薦讀者新創投資、管理實務、電子商務、行銷業務、財經資訊等領域之實用課程與論壇資訊。

開店創業教戰班 創業資金及帳務規劃

 

開店創業教戰班 創業資金及帳務規劃

 

投入創業之前,務必熟知創業流程及資訊,做好準備再出發。本課程將指導新手老闆實務操作步驟:如何籌措創業資金、營業稅務及勞健保規定、行銷與店面經營,減少摸索期,做好創業前的準備。課程包括資金籌措來源、創業貸款申辦條件及流程、如何與銀行往來、創業計畫書撰寫要點、掌握損益平衡點、記帳vs. 作帳、收支報表製作與分析。

 

時間:2024年1月9日 9:30~16:30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

報名費:一般票2,200元

 

 

跨界對談 蔬食創業家的冒險之路

 

跨界對談 蔬食創業家的冒險之路

 

蔬食市場是門好生意?素食市場有多大?三位「蔬食」專家:「嚨來共Podcast」主理人謝豐嶸Zong、「熱浪島南洋蔬食」連鎖品牌島主廖惠如、「得來素蔬食」創辦人關登元,將分享對新崛起「綠色蔬食」的獨特見解。對談將幫助你深入了解新一代的飲食趨勢,探索創新的顧客經營之道。無論是正要開始蔬食創業之路,還是推動事業轉型的餐飲業者,都將獲得實用的見解和啟發。

 

時間:2024年1月11日 19:00~21: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2樓之1

報名費:單人票899元,雙人優惠票1,599元

 

 

零售策略線上讀書會  6本書解決經營難題

 

零售策略線上讀書會  6本書解決經營難題

 

本讀書會將帶來系統性知識建構,有意識的學習體驗,並和產業人脈交流。主講者Lynn曾在美式賣場擔任商品採購,主要負責管理供應商的商品上架到實體通路,將把過往的通路經驗,梳理成產業的知識,搭配每次一本主題書,分享給對通路經營管理有興趣的參加者。參與讀書會的上班族、創業家老闆們,透過這場讀書會可以學習如何打造獨特的市場地位,提高其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時間:2024年1月27日~6月15日9:00~12:00

地點:線上

報名費:一場500元,六場2,988元

阿丹的養雞實錄(六)

第252期
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丹尼爾 Daniel Ulrich
來自瑞士的台灣女婿阿丹,在台定居超過十年歲月。在此期間,他上山下海幾乎跑遍台灣大小祕境,足跡甚至遠踏金門、蘭嶼。如今阿丹遷居美國紐約州,除了與太太兩人親手建造自己的屋舍外,依舊不改四處尋幽訪勝的喜好,順便將美國風光介紹給他心繫的台灣朋友。

阿丹的養雞實錄(六)

近期本欄目推出的是阿丹的「快樂養雞農場」攝影實錄。這100隻蛋雞已堂堂邁入第六個月大。

上次問這些蛋雞何時可以下蛋?阿丹說:「快了!」果然,大約兩週後牠們就開始生產雞蛋了。雖然不是所有品種的母雞都在產蛋,而且有些蛋很小,但有些已經很大了。阿丹特別把巢箱漆成紅色,因為母雞們會被紅色所吸引,約有95%母雞都會將蛋產在這些紅色巢箱中。

小有所成,阿丹頗感快慰。

阿丹說,他很喜歡這張照片,因為畫面中所有的雞都專注地看著一隻白色小母雞端坐下蛋。「或許因為牠是小妹吧!」原來,彷彿帶有光環小白母雞,就是那隻先前介紹過,出生後差點存活不了,有段時間身形特別嬌小,因而被命名為「小妹」的可愛小母雞。

拍照當天,恰好是聖誕節。通往雞舍的路結冰了,阿丹不得不在路上撒鹽,才能順利開車前往完成拍攝。感受此情此景,很溫馨、很有平安夜的氣氛……

台灣奇士美精準定位 擴占眼妝版圖

台灣奇士美精準定位 擴占眼妝版圖
第252期 2024年1月5日

真與假 圓與缺

 

文⊙平凡

 

 

 

又到歲末。揮別2023年之際,許多團體或國家也依例選出了最能代表過去一年的「年度字」。

其中,美國權威《韋氏字典》(Merriam-Webster)選出「真實的」(Authentic)作為2023年的年度字。原因是2022年底OpenAI公司推出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快速席捲全球,激發人們對文字、圖像及影片「真實性」的關注。雖然ChatGPT讓資訊的取得與整合更加便利,但凡事有利有弊,「真」與「假」之間的界線,卻也更加撲朔迷離。難怪《韋氏字典》總編輯彼得.索科洛夫斯基(Peter Sokolowski)感嘆道:「雖然『真實』是一種令人嚮往的品質,但是它卻很難被定義,而且還存在著爭議。」看來,在科技超乎想像發展的時代,「真實」的背後也隱藏著對「虛假」的不安。

至於台灣,因為2023年人民頻頻感受到缺蛋、缺水、缺電、缺房之苦,所以選出了「缺」作為台灣的年度代表字。然而,台灣人的生活真的那麼差嗎?可能要看怎麼比。首先,受到烏俄戰爭、禽流感、寒冬等因素影響,全球不少國家的蛋價都上漲,不是只有台灣。而知名財經月刊《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年終之際以經過「購買力平價」(PPP)指數調整過(即反映實際購買力)的人均GDP來排名,台灣以7萬3,344美元(約新台幣228萬元)高居全球第14名。前10名依序為:愛爾蘭、盧森堡、新加坡、卡達、澳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士、挪威、美國、歐洲小國聖馬利諾共和國。台灣不但位居全球前20名之列,甚至贏過荷蘭(15)、冰島(16)、德國(17)、法國(29)、英國(31)等歐洲先進國家;在亞洲排名也超越韓國(30)、日本(38)、中國(77)。如此說來,相對於許多國家,台灣缺的不算多,引起的物價上漲也不算慘烈。

其實,經濟學家早就發現一國的經濟發展,長期來說有其自然的「景氣循環」週期,也就是經濟過熱必然會回落,跌落谷底也必然會反彈,如此周而復始。就像「月有陰晴圓缺」,生活有「缺」後,有朝一日也會轉「圓」。

但願,2024年,人類能生活得更加真實,也更加圓滿。

商業經營

旅人視野阿丹的養雞實錄(六)攝影⊙丹尼爾 文⊙陳荷
活動櫥窗企業充電站整理☉曾允盈
每月選書最重要的SEO概念:搜尋意圖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封面故事

專家觀點

中國經濟社會系列哈佛大學校長「保位戰」的背後何清漣
長看天下別拿加薩比台灣曹長青

趨勢話題

GOODS

文化與生活

邊走邊看台灣十大絕美步道之一 花蓮瓦拉米步道文、攝影⊙趙若蘭
品味古時尚春秋戰國也講武德 故宮「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精銳盡出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婚一年雙喜臨門,愛雅辣呦推全新口味「海鮮叻沙饗味鍋」

海鮮叻沙饗味鍋選用頂級椰漿、南薑、香茅、檸檬葉、獨家咖哩粉,黃金比例的秘製配方,口感濃郁鮮香。愛雅辣呦提供

編輯部
【發布時間:2024年1月2日】

剛新婚一年的愛雅再度帶來好消息,耗費近半年研發全新口味,終於推出「海鮮叻沙饗味鍋」與粉絲見面。愛雅表示,因為自己很喜歡叻沙口味,但是平時要找到好吃還要濃郁的不容易;身邊也有不吃辣的朋友狂敲碗,希望趕快推出不吃辣也能吃的產品,這才決定開發這次的新口味。

1

愛雅透露研發時期,每天回家都在跟老公討論新口味的調整。愛雅辣呦提供

 

愛雅也透露,這次新產品的成本真的超乎想像,「聽到報價的時候,我有嚇到想說怎麼這麼高,賺不到錢就算了,很擔心會賠錢。」光是湯底就經歷數十次的口味調整,最終有三款進入評比,還找來全公司的夥伴進行盲測,「果然大家都很懂吃,投票結果就是成本最高那款獲勝啊!」愛雅笑稱「中間我有一度想說要不要選第二名的湯底就好,其實口味也很好」,但最終還是敵不過心裡那道檻,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市面上素食產品眾多,但想要做出與眾不同,愛雅認為視覺跟味覺都很重要,海鮮叻沙饗味鍋裡面內含獨家素食鍋料,特別選用大豆蛋白、高纖蒟蒻製成的蝦子、花枝海鮮造型,吃起來Q彈有勁,口感絕不輸葷食,打造素食界無論葷素都愛的異國美味。

問到創立副業先生是否支持?愛雅也透露「當初是老公鼓勵我把媽媽的味道留下來,只是他可能沒想到,我會繼續拉著他開發新口味,還好最後的成品我們都很滿意,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喔!」

跨年省荷包優惠,攏總報你知,陪你熱鬧過年!

2024就以健康安心的蛋品迎接新年。勤億蛋品科技提供
編輯部

2023進入倒數計時,緊接而來的是元旦假期,想好跨年怎麼慶祝了嗎?歲末迎新聚會多,省荷包的優惠活動不能少!手搖飲龍頭清心福全不僅有新品上市,更全面抗漲,祭出折扣;而勤億蛋品科技也回饋消費者44年來的支持,推出買蛋送蛋活動;還有大牙自創飾品品牌List .U買一送一,以及手機備份知名品牌Maktar民傑資科特惠禮盒,新的一年絕對讓粉絲省錢有感。

元「蛋」送好蛋

雞蛋是每個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勤億蛋品科技懷抱著感恩回饋的心推出「幸福滿滿,買蛋送蛋」活動,是好亮葉黃素蛋以獨家配方營養全照護,溯源牧場追蹤更安心,讓民眾在新年初始就能享用優質蛋品。

勤億蛋品科技深耕台灣44年,以獨家視好精料飼養,雞隻在細心呵護下產出健康安心的雞蛋,更獲得第60屆金馬獎青睞,成為貴賓指定禮品。

妳的美麗清單買一送一

由藝人大牙創立的飾品品牌「List .U」,創業第一年營業額就直逼8位數。歲末年終List.U也祭出滿滿優惠活動,來感謝消費者的支持,活動期間全館商品買一送一,單筆滿1,299元再加碼限量的懶人毛毛夾,要讓喜愛List.U的粉絲好好的選購一波,快揪姊妹閨密們一起來美美過好年囉!

蜜桃控升級2.0版 甜蜜加倍

看準跨年假期商機,手搖飲龍頭清心福全除了聖誕節一直延續到跨年的折扣優惠,更將原本就大受歡迎的「蜜桃凍紅茶」,加碼升級推出「雙倍蜜桃鮮奶茶」,雙倍份量的蜜桃果肉嚼起來更有感,蜜桃果香馥郁,搭配濃醇鮮奶茶,層次豐富,溫潤順口,冷熱都好喝,全台均一價105元。

1

卡娜赫拉的小動物備份豆腐特惠禮盒組實用又可愛,不論送禮自用都合適。Maktar民傑資科提供

 

卡娜赫拉的小動物 陪你熱鬧過年

產品熱銷海內外的「Maktar民傑資科」,這回也推出兩款吸睛又實用的禮盒,卡娜赫拉的小動物備份豆腐禮盒組內含:卡娜赫拉的小動物Qubii Duo備份豆腐USB-C+快充傳輸線+20W快充+128G記憶卡,再加贈卡娜赫拉的小動物收納袋和擦拭貼。

全通路購買印花口袋快充系列,在官網登錄購買資訊,每月再抽3名幸運兒至印花樂「印花作伙」大稻埕實體門市參與拉鍊扁包雙色絹印體驗課程。

 

看雜誌第252期

NT$128

台灣奇士美:精準定位 擴占眼妝版圖

在行銷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整合既有資源,集中行銷火力,因精準的品牌定位,總經理李琳媛帶領台灣奇士美年售百萬支睫毛膏,長銷至今。奇士美在台經營超過50 年,不僅成功打造品牌與眼妝龍頭地位,更為台灣人開發「濕熱帶氣候」保養品,並擴展市場版圖至東南亞。原本是日本品牌的「KISS ME」,如何華麗轉身為「台灣奇士美」?

===============

建構300 個SOP 台灣奇士美搶下眼妝龍頭 ☉楊戎真

從代理走向品牌 台灣奇士美開創濕熱帶氣候保養品市場 ☉楊戎真

灣聲樂團2024新年音樂會再次感動上演!

朱宗慶老師(左)、灣聲樂團音樂總監李哲藝(右)。灣聲樂團提供
編輯部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8日】

2024年即將來臨,新舊交替之際瀰漫著令人振奮的節奏,灣聲樂團一年一度的《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如期而至。1月1日下午兩點整,灣聲樂團將在旅美指揮陳美安的帶領下於國家音樂廳奏響悠揚的音樂,期盼著再次與觀眾相聚,歡慶一年平安地度過,以喜悅的心情共度新年的第一天。

1

灣聲樂團呈現多元的臺灣音樂風貌。灣聲樂團提供

 

今年的音樂會匯聚了陣容堅強的音樂家,帶來多元的臺灣音樂風貌。由奧地利施蒂利亞格拉茲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陳美安與灣聲樂團首次合作,活躍於國際舞臺的她選擇在新年伊始來到臺灣,共演在地音樂風貌。熟悉灣聲的觀眾將在音樂會一開場再次聽到《馬卡道狂想曲》。在新年音樂會中放入原住民元素幾乎已成為慣例。還有臺灣知名作曲家石青如的作品《金色的詩歌》,取材自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篇,歌詠著光明與希望,又有著濃厚的臺灣風情。

2024《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一大亮點之一,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加入。自創團音樂會起,朱宗慶老師就經常身體力支持灣聲樂團,並提出將李哲藝作曲之《弦舞》改編為打擊樂團版的想法。今年這個構想終於在舞臺上實現,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加入將為音樂帶來鮮活的生命力。另外還將帶來《六六大順》,也是朱宗慶委託李哲藝所作,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巡演各地。適逢適逢新年音樂會第六年,特別在新年音樂會中加入此曲,為觀眾博個好彩頭。

 

2

2024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記者會全體音樂家。灣聲樂團提供

 

再一次,為臺灣寫情書

在熱情磅礴的開場之後,下半場的曲目將喚起臺灣人心中的浪漫情懷。以知名言情小說家瓊瑤的經典作品為主題,演出長笛協奏曲《劇未了,情待續》與交響組曲《時代的情書》。瓊瑤的小說作品幾乎每一部都被改編為電視劇或電影,書中詩情畫意的文句、生死相許的愛情不只是許多臺灣人的青春記憶,更在整個亞洲地區享有盛名。其中《劇未了,情待續》由國際長笛天后崔娜卿Jasmine擔綱獨奏。崔娜卿為世界十大傑出長笛演奏家之一,音樂實力不在話下。藝術總監李哲藝特別盛讚她多元活潑的演出風格,可以古典、可以爵士,當代作品更是拿手,與擅長跨界的灣聲樂團非常搭配,在中西合璧的《劇未了,情待續》中引領觀眾進入瓊瑤的小說世界。

《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邁入第六年。引起的迴響年年都在增加,音樂會的網路直播更成為許多旅居海外臺人的心靈寄託。這份熱情真確反映在票房的銷售上。2024新年音樂會銷售首日即賣出大半,一個多月便宣告全數售罄,銷售速度為歷年之最。從錄製首張專輯《寫給臺灣的情歌》開始,灣聲對這塊土地的愛從未消減,對於觀眾的熱情相挺,灣聲樂團感激且榮幸,這份愉悅將一同帶入嶄新的一年,期待2024年1月1日與您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