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資本市場競爭加劇,台灣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聯手推動「創新版2.0」,成為新創企業走向國際的關鍵跳板。29日由創投公會與證交所主辦的「解碼創新板 創業投資新機遇」,期許創新板能成為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打造亞洲的那斯達克(NASDAQ)。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指出,等待創新板的開放已有30幾年,很羨慕那斯達克交易所的活躍,以及公司掛牌的速度。
過去企業平均要花15年才能上市,但創新板問世以後,相信好的新創公司,5至7年就可掛牌,對創業家與創投業來說,是非常重大的鼓舞。
創新板新制今年上路 全面開放市場參與
邱德成看好創新板未來的三大貢獻,第一,資本市場是企業的「成長放大器」,包括全世界大公司從蘋果、微軟、亞馬遜等,有超過90%甚至95%市值都是在上市後才創造出來的,至於台灣的台積電、聯發科、鴻海、和碩等,掛牌後市值的成長軌跡也都相當類似。
其次,創新板也是新創事業最好的跳板。過去的上市條件偏重獲利穩定,但也因此高成長、高潛力被抹殺,而現在創新板成立後,創新技術和高度成長公司也可獲開放上市,他也看好台灣資本市場生態也會改變。
第三,台灣有潛力成為「亞洲那斯達克」,他看好台灣擁有半導體供應鏈、科技製造業、優秀人才,相信有實力成為亞洲募資的樞紐,這也呼應金管會的亞資中心政策,吸引更多國際企業新創事業來台灣。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提到,創新板2.0今年初登場以來,截至4月18日,創新板總成交值,已接近2024年全年的8成,日均成交值更較去年成長191%。目前創新板20家掛牌公司,有13家去年呈現獲利,打破新創公司「未獲利」的印象。20家公司2024年營收年增79%,大幅領先一般上市公司的平均成長13%,展現新創公司的成長爆發力。
創新板新制今年1月6日正式上路,透過全面開放市場參與、優化交易機制,大幅提升市場流動性。
創新板其實就等同於上市公司,在創新板掛牌兩年後,也可以轉列上市(櫃)股票。至於創新板的掛牌標準,則與一般上市股票更為寬鬆,是以「市值」做為評斷的核心,並輔以營收或營運資金的要求。
過去證券市場偏好穩定獲利企業,讓許多潛力新創難以上市。創新版2.0正式引入「市值掛牌」制度,讓具有創新技術與高速成長潛力的企業也能進場募資。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強調:「這不只是一項政策鬆綁,更是資本市場文化的革新。」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也指出,從美國納斯達克20年來市值暴增13倍的經驗看出,支持創新的資本市場是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他強調,台灣具備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與科技製造實力,加上創新版制度改革,有機會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募資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