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林茂賢 講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仔

▲林茂賢為賽制顧問暨評審召集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第252期
曾允盈

台灣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走進採訪現場,親和力滿滿的他,以流利的台語聊起自己每天滿檔的行程:前天在西螺,今天到田中、彰化。為了台灣民俗文化與傳統表演藝術的宣揚與發展,他風塵僕僕四處奔走。

 

林茂賢是傳統戲曲和民俗領域知名學者。岳翔雲攝影

▲林茂賢是傳統戲曲和民俗領域知名學者。岳翔雲攝影

 

去年(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結束的「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總決賽,由文化部舉辦,林茂賢是賽制顧問暨評審召集人。這場從3月6日線上海選開始,歷時近7個月的全國歌仔戲比賽,不同於過往的選拔,不是選出誰最會唱,而是希望能夠遍地開花,「每一個台灣人都接觸歌仔戲,這是我的目標。」林茂賢說道。

「歌仔上青」帶動社會風潮

歌仔戲發源於台灣,因為時代變遷,觀眾銳減。林茂賢清楚這場比賽的目的,是為歌仔戲製造觀眾。「歌仔上青」分成專業組、一般組與青苗組,其中專業組鎖定40歲以下戲曲相關科系專生或從業青年參加,一般組廣邀40歲以下的高中以上學生或社會人士,青苗組的參加者則是15歲以下的國中以下學生及孩童。除了想給年輕人機會以外,林茂賢熱切表露心願:「想讓它成為一場社會運動。因為小朋友來參加,全家都會動員一起來加油,或是說你的朋友參加,也容易呼朋引伴,帶動一個風潮。」

 

明星導師張孟逸指導青苗組選手合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明星導師張孟逸指導青苗組選手合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歌仔上青」宣傳活動找來董事長樂團、王彩樺,以及快閃工作坊、StreetVoice線上COVER歌手、街聲專屬歌單多元齊下,也邀請唐美雲、張秀琴、陳勝在等歌仔戲明星拍攝示範影片,並整理16齣劇本、344首音檔提供下載。還有全國首創的行動報名車,跑遍各縣市,直接深入校園,加上社群大面積宣傳,線上線下共同推廣。「不管你是基於好玩、基於偶像崇拜都沒有關係,反正希望你來參與,參與才會跟歌仔戲產生連結。第二個目的是推廣台語母語。」不僅如此,連報名都非常簡易,不需身段或化妝,只要手機錄製一段唱曲就可以報名上傳,大大降低門檻。

 

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專業組總決賽圓滿落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專業組總決賽圓滿落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比賽吸引近三千人報名,其中青苗組與一般組,皆各衝破千人,成為歌仔戲比賽史上頭一遭。林茂賢滿意地說,鼓勵大家參與、比創意的目的達到了,不少不會說台語的年輕觀眾參與,還有人加上吉他、月琴、葫蘆絲、木魚自彈自唱,甚至融合布袋戲,展現歌仔戲與台語的多樣包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經年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扶持民間劇團培育青年習藝生。傳藝中心網路擷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經年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扶持民間劇團培育青年習藝生。傳藝中心網路擷圖

 

為傳統戲曲文化奔走

除了普及現有觀眾,歌仔戲也必須向下扎根。2024年文化部計畫推出「兒童歌仔戲」,從劇本開始為孩童量身定做歌仔戲。以古典神話、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為主體,打造卡通造型的角色人物,加以聲光特技效果,引發小朋友的喜愛。「教育的問題是我們的音樂課本沒有教,沒有南管、北管,沒有八家將,沒有民俗文化和傳統藝術,民眾從小就不了解,所以也要納入十二年課綱。」只是隱憂反而是「老師不會教」,林茂賢提到:「老師都沒聽過,所以我們也在舉辦研習、培訓師資。」

此外,針對表演藝術專業人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每年有藝生傳習計畫,針對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和口述傳統,持續進行培育。「傳習計畫要求非常嚴苛,」林茂賢作為計畫評審之一提到,「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藝師,不是演員也不是觀眾,我們會把你培養到幾乎變成是繼承人。」

除了文資局,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也有傳習計畫,進駐的藝生無不肩負傳承的使命。依循2005年開始訂定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台灣的文化資產必須登錄重要的民俗工藝並加以維護。林茂賢指出,每一種傳統文化都很珍貴,例如鄒族戰神祭、賽夏族矮靈祭、阿美族豐年祭等原住民祭典,都是國家指定的文化資產。林茂賢笑著說:「大多數原住民朋友平時跟漢人一起生活,只有祭典的時候回到自己的模樣!」祭典承載原住民的所有文化,包括身分認同,如果失傳,隨之滅絕的很可能就是語言、服裝與思想。

會擔心傳統戲曲越來越小眾?林茂賢對前景其實相當樂觀:「歌仔、布袋戲持續都在發展,傳統布袋戲再到金光布袋戲,從電視再到電影,不斷有新的變化,這類型的藝術需要的是創造觀眾。」

但歷史更悠久的北管戲曲,因為演出的語言既非北京話,也非閩南語、客家語,而是台灣人都聽不懂的「湖廣官話」,林茂賢直言推廣較困難,要尋找觀眾難上加難,就必須被當作文化保存起來,多半只能仰賴政府補助維生。

 

參與大甲媽祖遶境是林茂賢課堂必修課程。林茂賢攝影

▲參與大甲媽祖遶境是林茂賢課堂必修課程。林茂賢攝影

 

民俗文化的教育鋪墊

林茂賢以民俗教育推廣為志業,早在三十幾年前,捨棄穩定的公職機會,投入民俗文化推廣,後來有機會進入學校任教,獲得培育未來文化實踐者的機會。

回顧動員戡亂時期不能講台語的日子,「那個時代大家都經歷過,要在脖子掛牌子說不能講台語。」但明明父親是宜蘭縣五結鄉利澤簡人,台語是自己的母語,從小就在廟會和歌仔戲的薰陶中長大,林茂賢對民俗文化和傳統戲曲,有深刻的連結和親切感。大學期間加入地方戲劇研究社,開始學習北管和歌仔戲,出國念書之前就察覺到本土的文化正在流失,於是從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深造回國後,繼續投入民俗活動的保存直至今日。

「那個年代選擇這條路,要很有勇氣,很可能無以維生。」林茂賢玩笑地說:「我家都做生意不差我一個,但是保護自己的文化我有責任。」

現任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林茂賢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要參加「大甲媽祖繞境」活動。自1992年開始每年都親身參與,九天八夜的遶境,把學生們的心與台灣人情味溫暖纏繞起來。即使陸生參加前反抗,遶境後也都非常感動。「我沿途都會設簽到處,讓學生去感受大家照顧你,給你東西吃,帶你去家裡睡覺洗澡的直接感受。這就是實際參與,不然你聽我說媽祖進香,你只是觀眾而已。」如今連畢業生都回來,每年有超過1,800個學生參與。

林茂賢的必修課,大一期末考考「故鄉史」,每個學生都必須了解自己成長的土地,從地理環境到歷史事件,再到地方信仰。林茂賢強調台灣是多元文化的海島國家,要知道自己從哪裡來,講自己的語言,發揚自己的文化。「不然每個人都吃漢堡喝可樂,哪有特色?」

 

林茂賢長年參與全台各地民俗活動。林茂賢攝影

▲林茂賢長年參與全台各地民俗活動。林茂賢攝影

 

2022年宜蘭縣政府開辦蘭陽媽祖文化節,作為在地專家,林茂賢在臉書積極發聲:「民俗是民眾自主、自發性行為,不可由公部門編列預算主辦。無論大甲媽、白沙屯媽進香、北港迎媽祖,都是民間自發性活動,並非由公部發起主辦、介入主導。」他認為政府應當是配合民間辦理民俗藝文表演、學術活動,協助交通疏導、教育推廣、文宣紀錄。且基於公平原則,縣府也應舉辦佛祖、耶穌、天主、玄天上帝、城隍爺文化節,尊重每一種宗教信仰。

民俗是某一族群的生活方式,反映族群的社會價值觀。林茂賢常年走在田野現場,參加祭典、節慶與廟會活動,對公共政策的倡議更不遺餘力。雖然早就是民俗領域家喻戶曉的明星學者,他依舊心繫地方鄉土與傳統戲曲,持續因熱情與理想四處奔走。

 

 

林茂賢小檔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民族學博士班研究。

經歷:《民俗曲藝》雜誌編輯、「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執行祕書、「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戲劇組評議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蘭陽戲劇團」副團長、「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表演藝術聯盟」常務理事。目前擔任文化部中央審議委員、各縣市文化局傳統民俗類之審議委員、宜蘭縣政府縣政顧問。

著作:《台灣民俗記事》、《福爾摩沙之美——台灣傳統戲劇風華》、《台灣傳統戲曲》、《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0十大國際事件: 6. 變》多國政壇變天 換人做做看
6.  變》多國政壇變天 換人做做看   多個國家在2010年更換了新的執政團隊,氣象一新。有的舊團隊聲望日跌、搖搖欲墜;有些還在戀棧硬撐…
伊戰五周年 美伊人民兩樣情
伊拉克戰爭已屆滿5年,雖然國際紅十字會的報告稱,目前伊拉克的生活條件是世界最差的國家之一,但是一項最新民調顯示,…
唐高駿渾身是勁 搶救宜蘭「大病院」
在十年前,從台北到宜蘭,不論是搭二個小時的火車走北迴線,或是開三個小時的車走濱海公路,抑或穿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都不是件舒坦的事。…
朝核危機「第一季」謝幕
4月15日是北韓的「太陽節」(即金正恩祖父金日成的生日)。先前幾週,北韓一直宣稱要在當天核爆,…
【北台灣】遊北海岸 欣賞大自然藝術創作
第一站 ──野柳地質公園+龜吼漁港吃海鮮 藍天白雲的女王頭。 龜吼漁港漁船。 趁著早晨太陽還很和善的時候,…
中秋金風送爽 佳禮濃情傳香
中秋節,無疑是華人節慶中,最浪漫多姿、最引人發思古幽情的節日。而今年的中秋節,更是格外讓人「想念」。 今年中秋最「想念」所謂「…
董不董事
加州最近通過法律,要求總部設在加州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一定要有女性成員,而且董事會越大,要求的女性代表越多。這要求,還會逐年增加。…
五年五任總理 澳洲政壇宛如旋轉門
澳洲前銀行家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9月15日宣誓就任總理職務,他是澳洲二年多以來的第四位總理。過去五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