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是開發商最重要的原料,而建築師的規劃設計則決定了未來住居的舒適度。臺中市建築經營協會邀請重量級建築師吳六合在該會4月份「大師講座」,分享「建築與基地條件的整合」,該會理事長楊志鵬表示,吳六合務實、求新求變,北、中、南建案都能取得平衡,令人佩服。
吳六合的父親從事木工,天地四方,謂之「六合」,加上吳六合排行老六,便為他取名「六合」。他從小跟著父親進出工地,對建築心生嚮往,因而以此為職志。
》條件不好的基地,如何處理?
從各式各樣的基地到形形色色的開發商,吳六合身經百戰。他表示,台中建商經過九二一大地震,對於外觀、結構、衛浴開窗等最為重視,而針對條件不好的基地該如何規劃?他引用擅長脫困沙坑的前高爾夫球王伍茲建議——你最好不要打到沙坑。
他補充道,基地的停車位配置是重點,如已購入條件不好的基地,等待整合也是解方之一。
》預鑄工法難推動之因
近年,台灣面對缺工問題,站在建築設計的角度,他認為預鑄工法雖可靠「複製」降低昂貴成本,但實務上仍有難處。
例如:一塊基地規劃南、北二棟建築,受限於日照、汽車出入口等法規,二棟建築的動線規劃、空間設計都會不同,無法「複製」同款設計,等同是二個案子,成本自然難以下降。
》921地震後 成立工務部門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施工品質,吳六合表示,建築是手工作業,因此施工品質不是一次決定,而分為許多層次與面向,例如:地板平整度、牆的平整度、結構安全等。
而他自己則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在事務所成立工務部門,每層樓灌漿前,皆會勘驗二次,包括組模板之前,「早期去看工地,鋼筋綁好、模板組好,但柱筋有問題,就沒辦法拆掉。」他表示,不管售價高低,事務所對結構安全皆一視同仁。
自1992年創業以來,該事務所每年約設計25至30個建案,包括上市公司與豪宅建商,曾獲國家卓越建設獎、國家金質獎、國家金石獎、台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等的肯定。至今仍堅持環境、空間、地理、人和為重,以設計造就最獨特且適合環境的建築作品。
此次,他以「天匯」、「曙光二期」、「水岸岩」、「洲際W」等破䅰,剖析如透過精準的基地條件評估,塑造具有地標性的建築語彙,也希望啟發年輕建築師思考如何透過基地條件整合,打造具時代價值的建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