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論壇

澳洲政府剛於5月初公布了下一個年度的預算案,其中一些關於澳洲財政與中國經濟的分析,引發了一些疑慮。為了讓大眾消除疑慮,財政祕書馬丁‧派金生(Martin Parkinson)銜命對大眾進行說明。…
中國孕婦湧來 香港無解
愚人節剛過,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就宣布,香港公立醫院將限制接受中國孕婦來香港產子的數量。這是因為公私營產科服務已經飽和,短期內沒有方法增加產科醫護數目。而私家醫院則因為「向錢看」因素,…
北京能夠降伏通膨之虎嗎?
中國的通貨膨脹其實已經持續了三年左右,由於中國統計數據習慣性的造假,真實物價上漲率無法從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中反應出來,但民眾受通膨之苦可從一些相關的信息裡看出來。 通膨緣於人民幣發行過多…
保留盈餘加稅不是為了公平正義
政府打算將對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由目前的10%提高到15%。這項政策贊成和反對的意見都有一些理由,但由國家稅制整體的立場來看,這項加稅政策是不恰當的,因為它並沒有多少對有錢人加稅的作用…
西蒙波娃《第二性》興趣索然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曾被視為女權運動的「百科全書」,該書(法文版)1949年一出版就造成轟動,創了一週售出二萬本的紀錄。隨後在美國推出英文版,也上了暢銷榜。…
在中國,我們經常看到民眾與「城管」爆發衝突的事件,城管令人憎惡的程度接近公安,以其欺壓弱勢族群之故。香港「回歸」中國後,警察「公安化」,食環署(食物環境衞生署)的小販管理隊也在逐漸「城管化」。…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今年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與艾未未被捕事件,讓國際媒體人切實感覺到中國媒體作為中共宣傳機器的政治特色:滿嘴謊言,價值取向與文明國家背道而馳。最近有三位外媒記者分別寫出自己對中國喉舌媒體的厭惡與感想。…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R. Krugman)上月撰文指出,高學歷已不再是中高所得甚至有就業機會的保證(《經濟日報》,2011年3月8日,A8版,〈高學歷勞工的悲歌〉)。他的觀察分析,…
澳洲的「大怪獸」──賭博業
一般民眾對澳洲人可能有以下幾個印象:講的英語有嚴重口音,喜歡喝酒,還有喜歡玩弄鱷魚。這幾項習慣的真實性儘管尚須考證,但最近灰頭土臉的澳洲政府,卻需要緊急處理一項澳洲人比較不為外人所知的嗜好──賭博。…
「瑞典模式」再次成為樣板
瑞典是北歐的小國,人口只有840萬,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瑞典的經濟模式曾被全球關注,因它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既不是美國式的原本資本主義,也不是中國式的國家計畫經濟,…
4月1日夜裡,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亮起點點燭光。這個只有六四與中秋才出現的夜景怎麼會在這時出現?是愚人節的把戲嗎?不是。這晚,維園舉辦了「愛心無國界311燭光晚會」,有日本、韓國、印尼甚至澳洲、香港、…
用藝術實現的中國「茉莉花革命」
從2月20日中國出現茉莉花革命的傳言以來,在中國許多城市裡的革命場景亦真亦幻。說它是假的,卻有大量軍警便衣出場,在北京還發生了警察毆打十餘位外國記者的事件;說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