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中國媒體不缺錢,缺的只是公信力
伊扎特質疑:「中國記者在連線中不斷強調大部分利比亞人都支持卡扎菲格達費,難道那些整日聚集在廣場和街道上的反對派們都是天外飛仙?」
Getty Images
第86期
何清漣

今年阿拉伯世界的革命與艾未未被捕事件,讓國際媒體人切實感覺到中國媒體作為中共宣傳機器的政治特色:滿嘴謊言,價值取向與文明國家背道而馳。最近有三位外媒記者分別寫出自己對中國喉舌媒體的厭惡與感想。這三篇文章是:

伊扎特(半島電視台北京分社社長)寫的〈阿拉伯人對中國媒體的十萬個為甚麼〉;穆‧岑山(Mu Chunshan,《外交學者》記者)寫的〈中國媒體的鴕鳥政策〉;理查‧伯格(Richard Burger,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外籍編輯)寫的〈《環球時報》中外編輯之間關於艾未未的對話〉。

阿拉伯記者為何要問中國十萬個為甚麼?

《十萬個為甚麼》是中國於20世紀60年代出版的一套長盛不衰的科普讀物,用問答形式解答青少年有關科學領域的很多問題。來自巴勒斯坦的伊扎特長期生活於中國,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遼寧瀋陽),對中國很熟悉,於是借用這套書的書名來譬喻他對中國媒體在報導今年「阿拉伯世界變革」時的傾向不理解與懷疑。

伊扎特指出,「阿拉伯革命作為一起全方位多層面的變革,本身就是最具價值的新聞。而現在,伴隨著阿拉伯革命的發展,中國媒體的報導方式也成為了各國媒體和網民的焦點」,中國媒體看待阿拉伯問題的立場「是對民意的一種刻意誤導」。

他的質疑包括:「中國記者在連線中不斷強調大部分利比亞人都支持格達費,難道那些整日聚集在廣場和街道上的反對派們都是天外飛仙(或者中國媒體也像格達費一樣,認為這些示威者是「老鼠」)?」

「中國媒體告訴我們格達費的部隊如何如何將反對派擊潰接連收復失地,卻不告訴我們替格達費殺掉他的人民的有幾萬殺人不眨眼的外國傭兵;它們告訴我們利比亞人都享有免費的醫療保險,卻不告訴我們格達費在長達42年的統治時間裡在利比亞建了多少所醫院;告訴我們的黎波里(利比亞首都)的人民對格達費上校感恩戴德,卻不提在這個每天出口160萬桶全世界最昂貴的石油的國家,600萬平民每人能分上幾杯羹。所謂大阿拉伯利比亞社會主義民眾國,無非只是張空頭支票。」

由此,作者指出:「中國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媒體理應在國際舞台上具有與之等同的地位和影響。但遺憾的是中國媒體在國際上的聲音並不存在,我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是中國媒體缺乏自身的公信力。在國外,公信力就如同媒體的生命力,沒有公信力的媒體最終會走向倒閉,當然中國媒體就不會有這樣的擔憂。畢竟醜化別人的形象並不能達到美化自己的作用。」

比伊扎特早發表三天的那篇〈中國媒體的鴕鳥政策〉,談的也是同一個問題,即為甚麼中國的媒體一味地報導前格達費軍和其反對派之間的衝突,而忽略分析為甚麼那麼多人反對格達費統治。作者認為,由於擔心或者不願意面對動盪局面背後的真正原因,媒體決意把頭埋在沙子裡,只報導純新聞。「假若媒體深度報導了在格達費政府執政的大量時間內,其家庭內部是如何開始腐敗,並引發了公眾不滿,那麼,群眾可能會自覺地與中國現狀相聯繫,並採取相應行動,因此,這種報導是冒著擾亂穩定性風險的。」

作者當然也知道,這是中國當局要求中國媒體堅持遵守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報導風格所致。但他也指出媒體自律在其中所起作用。由於長久在控制下有選擇地報導新聞,「媒體對於鴕鳥政策的使用愈加熟練,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當局的明示,媒體管理者也會進行自我檢查,避免出現敏感話題。當所有的報紙都在報導和新華社一樣的新聞,這種協定好的穩定性已成為一種恥辱。」

北京操縱中港黨媒圍剿艾未未

近三年以來,在中國非常活躍的藝術家艾未未最近被抓。這是一位喜歡用行為藝術諷刺中共當局並積極領導維權的藝術家。他有些作品用前所未有的姿態戲弄諷刺中共並挑戰當局的政治權威,著名的是那幅〈草泥馬襠(黨)中央〉、〈一虎八奶圖〉(暗喻中共養了八個民主黨派做二奶),他還參與了四川汶川地震後對死亡學生人數的調查,領導了不少在中共眼中極其出格的政治異議活動,成為中國那些對政府心懷不滿的青年心目中的偶像。

這種挑戰方式表面上的嬉皮性質吸引了西方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西方媒體當然也理解這種嬉皮外表下掩藏著與權力的激烈對撞。因此艾未未成了近幾年政治異議的靈魂人物,中共對艾未未恨之入骨,4月3日,中共在北京機場抓捕了艾未未,並發動了一場近年來很少見的輿論圍剿戰。其中堪稱「扛鼎之作」的是這麼幾篇:兩篇由新華社旗下《環球時報》發表的社評:〈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腰〉(4月6日)、〈是誰在嚴重違背法律精神?〉(4月8日);香港中共黨媒《文匯報》發表的〈艾未未真面目上:五玩藝術家五毒俱全〉(4月15日)。

關於《文匯報》的政治背景,我在博文〈晾晾多家港媒老闆的政治面目〉裡講過,這是一家由中共全資投入主辦的媒體,在1989年以前,由中共在香港的地下黨員充任社長等領導層;97香港回歸之後,該報社社長與董事長直接由新華社派過來的張國良(新華社祕書長,全國政協委員)、王樹成(新華社北京分社社長、《經濟參考報》總編)先後擔任。這家報紙發表的文章當然是秉承北京命令。這裡只談《環球時報》這場輿論圍剿讓該報社的外籍編輯心生極強反感因而寫博文抒發不滿。

近幾年,中國出於大外宣的需要,聘請了不少外籍員工負責《人民日報》、新華社、《環球時報》的英文版編輯採訪業務。理查‧伯格(Richard Burger)是《環球時報》的外籍員工。近幾年美國歐洲不少傳統媒體因受到互聯網的衝擊而相繼關門,中國官媒聘請這些外籍員工所付的薪酬比較優渥。如果不是這些媒體所做之事太過齷齪,沒人願意與自己的飯碗過不去。而伯格正好就是被這種齷齪所激怒的人。

在〈The Global and Ai Weiwei」〉一文裡,伯格敘述了《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怎樣秉承上意,下令全體中國編輯記者上網搜尋互聯網上一切有關艾未未的討論,然後按照黨的路線對其加以批駁,「要把艾未未描述為一個自封的獨行俠、一個被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來刁難、傷害和破壞中國的人,他活該被拘留。這不是一個要求,而是一個直接的命令,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伯格憤怒地指出,「這樣做是對新聞職業道德的嚴重侵犯簡直可以說是毫無羞恥。它把五毛黨的概念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令人作嘔」。伯格毫不客氣地指出,「《環球時報》本身實際上就是中國渴望展示軟實力、渴望得到全球聲譽和尊重的一個產物」,但最近這「臭名昭著的社論」一出來,恰好與該報的目標「背道而馳」。

上述文章都涉及到中國媒體的一個致命缺陷,即缺乏公信力。而公信力正好是媒體生存的基礎。從毛澤東直到胡錦濤,中國的統治者無一例外地都相信控制輿論憑藉欺騙就能營造民意基礎,從而達到穩固統治的目的。近年來投入450億美元巨資,在世界範圍內推進「大外宣計畫」,目標就是「爭奪話語權」。但最近從這些身在北京的外國媒體記者對這些惡劣的宣傳品的反應來看,這種大外宣非但不能令人信服,反而讓中國在價值觀上成了「亞細亞孤兒」,淪為國際笑柄。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世界經濟復甦舉步維艱
美國財政懸崖隱患重重、歐債危機揮之不去,世界經濟的2013年看來注定要以弱勢開局。事情本可能更糟,幸好美國政客雖然搞得一團糟,卻避免了災難…
美國通貨膨脹該怨誰?
美國去年1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前一個月增加0.5%,年增7%,並連續三個月超過6%,是美國近40年來的最大增幅。拜登政府、…
花蓮漫遊 從七星潭到曼波園區
花蓮的海與其他城市不同,湛藍的海水,襯托新月般的弧形海岸線,岸邊圓滑的鵝卵石就像雞蛋,靜靜望著就被療癒。 七星潭屬於危險海域,…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狼來了!?中共的灰色地帶戰略
〈狼來了〉是一篇家喻戶曉的《伊索寓言》,村民因為牧童三番兩次說謊,失去戒心,即使真的狼來了也不相信。而今在國際舞台上,有一匹「戰狼」…
兆豐銀醜聞和私有化出路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因違反洗錢法被美國紐約州金融署開罰57億台幣,再次引起公股銀行民營化的討論。Thinkstock 台灣「…
懷舊的眷村滋味
前一陣子有齣講眷村生活點點滴滴的舞台劇上演,引起了很大迴響。舞台劇的製作人是眷村子弟,對戰後公眷、…
敘利亞人民書寫壯麗的歷史
從突尼西亞到埃及,再到利比亞,中東的「茉莉花革命」不斷開花結果。但在敘利亞,卻遇到空前的阻力,阿塞德政權用坦克大炮鎮壓人民的反抗。據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