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電影
萬事萬物似乎都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律在運作。年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就連經濟景氣都有成長、高峰、衰退、蕭條、谷底、復甦等周而復始的循環。如果放小一點看,任一產品或行業也都有其生命週期,電影這一行當然也不例外。
台灣電影目前似乎正處於復甦階段。在此之前,有好長一段時間幾乎不曾聽聞有甚麼轟動的國片。遙想當年,台灣電影也曾風光一時,例如「二秦二林」(秦漢、秦祥林、林青霞、林鳳嬌)的文藝片時代;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等揚名國際導演輩出的新浪潮電影時代等。在那之後,國片沉寂許久,直到2008年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號》電影票房一舉突破五億新台幣後,才又重新帶起了台灣電影的風潮。
最能讓人直接感受到電影業興衰的,當屬「電影院」了。門可羅雀、小貓兩三隻的窘境,和門庭若市、大排長龍的盛況兩相對照,真是再明顯不過了。而眾多電影院經營者又是如何熬過台灣電影業的寒冬,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以迎向似可預期的台灣電影榮景,也是眾多影迷在「看電影」時值得一探的話題。
本期封面故事要為讀者介紹一些「私房電影院」,它們是復刻古早味、見證九份興衰的「昇平戲院」;堅持播放好片《錢不夠用2》至今將屆滿40個月、創下全球電影「播放天數最多」紀錄的「萬代福影城」;全台少有的校園戲院、將看電影作為校園通識教育一環的中央大學「107電影院」;以及享有尊榮華貴設置、名符其實「豪華飯店電影院」的六福皇宮「大千電影院」。當我們走進這些別具特色的電影院,將自己置身在不同於商業理念的環境中,選擇一部非主流電影觀看,或可體驗到「看電影」的全新感受。
講到「看電影」,又不得不聯想到「人生如戲」。電影演繹的,其實也不過是真實生活的反映。最近世界持續上演著許多大戲,受到普遍關注的不外是美國大選、歐債風暴以及中國薄熙來、谷開來、王立軍連鎖事件。在本期雜誌中,我們對於這些事件都有相關分析與評論,如〈美國大選是「統獨」之爭〉、〈無力回天梅克爾或拆解歐元區〉、〈專家:谷開來案背後有重大隱情〉等,都是讀者深入「看戲」的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