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

由美國「教育券」看台灣十二年國教

教育券計畫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已有32個計畫在進行,在1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為超過21萬學生提供服務。圖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園一景。Getty Images
教育券計畫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已有32個計畫在進行,在1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為超過21萬學生提供服務。圖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校園一景。Getty Images
第120期
樊家忠

正當台灣進行高中入學方式變革的時候,美國許多地方也持續進行著基礎教育的制度性改革。由於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基本上是由各州政府來籌辦,所以各州政府基於不同的理念,往往採用很不同的制度,等於提供了一個實驗平台,測試各種制度的效果。

近期的《經濟學人》雜誌介紹了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教育改革,非常具有啟發性。

饒富爭議的教育券制度

印第安那州州長米奇•丹尼爾斯(Mitch Daniels)大約在一年前開始實施教育改革計畫,是該州歷年來最大的一次。這個計畫不是一個單項的措施,而是一個包含多項措施的包裹,其中包括實施教育券(school vouchers)、將學生學業表現作為教師評等的基礎、增加校長的自主權力以及鼓勵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的設立等。

其中,「教育券」是指政府把原來直接投入公立學校的教育經費按照單位成本折算以後,以面額固定的憑證形式直接發放給家庭或學生,學生憑教育券可自由選擇政府所認可的學校,包括公立學校或私立學校就讀,不再受學區的限制。教育券可以沖抵全部或部分學費,學校憑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門兌換教育經費,用於支付辦學經費。

教育券計畫在美國全國範圍內已有32個計畫在進行,在1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為超過21萬學生提供服務。不過,教育券制度一向在美國受到很大的爭議,反對的觀點之一是,發行教育券將耗竭公立學校的資源,弱化公立學校,並且將教育制度私有化;另一個反對的觀點屬於憲政層次的議題,因為教育券可以用在私立學校或者宗教學校,可是教育券的經濟來源屬於納稅人,納稅人卻無法對私立學校或者宗教學校的預算具有決定權。

教育券的支持者認為教育券讓學生與家長有選擇學校的權利,學生「用腳投票」的結果,將使得學校面臨競爭壓力,教學品質得以提升,學生將受益。從政府財政的角度來看,教育券的好處在於,由於效率的增加降低了政府所需要負擔的每個學生的平均教育支出。對家長們而言,教育券也有吸引力,因為他們選擇的機會因此增加。

教育券制度讓低所得孩童讀私立高中

印第安那州的教育計畫的設計是,低收入的家庭可以免費取得教育券,中等收入家庭只需要負擔少額的費用。因此,第一年實施下來,使用教育券的中小學學生中,有大約85~90%來自低收入家庭。

2011年的一個案例是,一名16歲女孩Dayana,其父母都是墨西哥移民,家庭收入無法承擔Roncalli私立高中每年8,030美元的學費。但他們們覺得Roncalli高中比附近的公立高中的品質來得好。透過教育券計畫,Dayana得以在Roncalli高中就讀,而且目前正準備攻讀大學。

州長丹尼爾斯認為,教育券首先必須實現社會正義。「一個人的教育選擇不應該因收入低而受到限制。」他強調:「州政府的目標是由政府來提供教育,但選擇甚麼樣的學校與教育內容應該由家長們來做決定。」

印第安那州的教育改革計畫同時撤除了學區制度,使得一個學生可以就讀州內任何一個學校。這使得公立學校為了吸引學生,開始祭出各項吸引人的就學條件,例如購置iPad讓學生使用。不少學校也開始做廣告推銷自己,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設置廣告看板,給家長寄信等。

報導指出,這些改革帶來了明顯的成果。印第安那州公共教育司長班內特博士(Tony Bennett)指出,過去一年來,該州每一個學生表現的指標都有所進步,達到全美第二,同時,高中學生的畢業率達到歷史新高。

十二年國教與隱性的教育券

反觀台灣,高中免試升學即將在兩年後實施。姑且不論入學方式的變動所引發的各項爭議,一個不太受到各界注意的新措施是拉平公私立學校的學費。由於這項改變不是將公立學校的學費提高到私立學校的水準,相反地是政府透過對每一位學生的補助,將私立學校的學費降低到公立學校的水準。這樣的設計下,私立學校每收一個學生,就可以多得到一份政府的補助,而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選擇就讀的學校,使得學校有很大的招生競爭空間。因此,這實質上就是一個近似教育券的設計。

於是也就不難想像,這個設計會跟上述印地安那州的教育券制度一樣,增加高中之間的競爭,並促進私校的發展。這就是為甚麼即使距離政策正式實施還有兩年,私校就開始積極展開了各項「促銷」手法。近日台灣媒體報導「公私立翻轉」的現象,讀私校成為頂尖品牌學校的「替代方案」,也和印地安那州的經驗不謀而合。

預期未來的發展

台灣社會似乎存在普遍的「恐私症」,其中最普遍的擔心是私校的崛起會讓教育市場化,以致教育機會的不平等程度增加,使得低所得者陷在更不利的處境。然而,印州的經驗清楚地顯示,一個教育自由化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幫助來自低所得者家庭的學生就讀高品質的私校。

印地安那州的教育改革計畫中,不論是教育券還是其他措施,其目的都是在增加家長與學生(也就是客戶)的選擇權利,並讓學校有誘因透過競爭改善教學品質。不過,有許多關心教育議題的人士認為,在升學主義強盛的台灣社會,學校之間的競爭只會進一步增加學生課業上的壓力,對學生身心發展無益。

近年來,由於高等教育的所得回報(return in earnings)不斷增加(這是全球的普遍現象),因此台灣的升學主義在短期內應該不會消退,學生的課業壓力也應該不會減少。不過,畢竟台灣的學生與家長們有不同的偏好與需求,私校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將會致力於教育內容的創新與多樣化。長期而言,這應該是一個避免台灣教育制度僵化程度的一個契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的不同選擇
造成人類社會二千年發展緩慢的罪魁是專制,其中最壞的模式是政教合一。而人類的主要飛躍來自憲政民主、政教分離等思想的進步,…
司徒華的「反共愛國」
司徒華是香港民主派前輩,被尊稱為「華叔」,於1月2日與世長辭。他甚至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泛民(泛民主派)精神領袖。基於對中共的深刻認識,…
科學家牛頓 終其一生追隨神
牛頓(Sir Isaac Newton)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在物理、天文、地理、數學、神學等領域裡成就輝煌。他從研究大自然的奧祕開始,…
水的陰陽平衡
記得去年夏天,所在的城市裡下了幾場暴雨,一時間雨水漲滿了街道,有些低窪的地方,水勢洶洶,淹沒車輛,汽車發動機進水無法啟動,…
【化險為夷】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一
陳美合(法國國立巴黎大學藝術博士,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助理教授)── 當人被逼得山窮水盡的時候,再看下去可能就不一樣了,…
失去雙眼卻能看見的美國男孩
美國《時人》雜誌(People)2006年報導了一篇動人的故事──〈用聲音看的男孩〉(The Boy Who Sees with…
在海天之間──澎湖行(上)
澎湖之旅,是我首次採用摩托車旅行。對一個中年大媽的體力來講,實屬不易。 「在澎湖,你租摩托車,比轎車便宜很多,又好停車,…
女性法律人 為法界寫下不朽傳奇
有個故事如此說道: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旅行,不小心在途中發生了車禍,救護車將他們送到醫院急救。由於兒子傷勢嚴重,急救小組將他送進開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