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教育
「起雲劑」內含超毒塑化劑事件,最近「風起雲湧」地在台灣掀起軒然大波。當我們自豪台灣食品比中國黑心食品安全之際,這樣的事件,無疑嚴重挫傷台灣商人形象,甚至連台灣整體國際信譽都賠了進去。
人為甚麼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他人的生命?
也許是一句八股話,但還是不禁要感嘆:「台灣的社會道德,敗壞沉淪至此?」當官方震怒之餘祭出「千面人條款」──將已摻入、添加或塗抹毒物之飲食,公開陳列、販賣,致人於死將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來對付不肖業者之時,多數人都會同意,重罰「治標」之後,真正需要的還是「治本」。那麼,如何治本呢?
且將時空轉到有「台灣最美大學」之稱的東海大學。
此刻校園中高大的鳳凰樹綴滿了豔紅花朵,宣示著已是驪歌聲響、莘莘學子即將學成離校的時刻。被譽為「私校中的台大」的東海大學,其過人之處在哪裡?
我們有幸採訪到從姓名就知道和「東海」有不解之緣的程海東校長。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留美獲得西北大學材料工程學博士學位,後在伊利諾大學材料工程學系、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科學系任教並掌理行政工作的程海東,身為基督徒的他,在一次夢境中感受到神的點化,毅然放棄了香港城市大學的高薪,推開了「一道微亮的門」,返回台灣和先前毫無牽繫的東海大學,展開了至今六年的治校大任。
問及程海東校長是如何定位東海的教學方向?他毫不遲疑地提到,東海大學應該把學生訓練成「有博雅胸懷與人文思想的健全人格者,將來扮演穩定社會的角色」。這便是東海大學「博雅書院」大力推行中的「博雅教育」的宗旨。程海東校長認為,除了專業學習外,大學生應該還有人格特質、動力、熱誠、終生學習等所謂的「博雅學習」。也就是校方企圖在基本學科知識外,還注重「倫理」、「美學」、「時間、金錢管理」及學生的「自我醒覺」等,讓學生能夠培養藝術涵養、責任感及價值觀,建立健全的自我價值體系。
當我們看到一所大學的校長以無私的心回國貢獻心力,看到校園中重視的價值是以健全人格為主的「全人教育」時,我們也看到了這所美麗大學的真正美麗之處──它內在的豐富與美好的價值體系。
也許,東海大學的新傳奇,包括程海東校長歸國的故事以及「博雅教育」的內涵,能帶給台灣當代社會一些啟發,並提供一條改變社會的「治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