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麗的花園?還是虎視眈眈的凶猛野獸?
該開啟這道門走進去?還是選擇前幾扇閉鎖的門?
這是現任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博士,2004年時考慮是否回台擔任校長時,夢中出現的意象……
***
時空轉到2011年的春末初夏。
車行下台中中港交流道後,西向龍井區方向沿著中港路逐漸爬坡往大肚山。當看見右手邊出現台中榮總醫院時,左手邊映入眼簾的則是東海大學紅磚砌成的圍牆。這道紅牆綿延漫長,讓人不進校園就可感受到東海校地廣闊的特色。
校園裡舉目皆是蓊鬱樹林,儘管是初夏的午後,漫步於此格外涼爽。在著名的地標──鼎鼎大名的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與台灣建築師陳其寬之作──「路思義教堂」的斜對面,一棟木造的矮房,也是貝聿銘的作品,被人喻為「柯比意的薩伏耶別墅」以及日本「桂離宮」的建築,就是校長室所在。
位於台中大肚山上的私立東海大學,不僅是國內唯一最完整的教育學苑──從幼稚園、中小學到大學和研究所,也是一所涵蓋教育、研究、服務、生態、生活五元一體的綜合性大學。近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受到少子化、國外學校來台招生、台灣學生選擇出國或前往中國大陸就學的衝擊,加上大學數量過多、教育補助經費被稀釋,私立大學在招生與經營上面臨嚴峻的考驗。如何開創大學的自主性、獨特性,成了私校在大學生存競爭中的重點。
自程海東上任以來,東海大學連續六年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並開創國內首個以「創意」為名的「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與「復興舊東海精神」的「博雅書院」。
如今治校有聲有色,廣獲好評,但回首程海東當初回台擔任校長時,卻是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轉折1:
好友一席話 程海東離開頂尖名校
身材高瘦、頭髮半白,一眼望去便感覺很有學者風範的程海東校長,背靠在沙發上,手拿著一杯清茶,悠悠地分享著這段回台擔任校長的心路歷程。
2004年前半年,正是台灣總統大選選戰如火如荼的時刻。大選結果,民進黨贏得繼續執政。那時有媒體熱議,當時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的程海東,因台灣的政治局勢紛擾而不願回台擔任校長;還有媒體甚至在香港追他追了幾天。
回想起當時媒體對他的報導,程海東搖搖頭、笑了笑說:「我來東海本來是中部版的地方新聞,因為總統大選,東海出現在全國版幾天,這是我的笑話。那時總統大選,連我回不回來都成了新聞話題,這是媒體的聯想力。」
程海東自台灣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就到美國西北大學進修碩、博士學位。取得西北大學材料工程學博士後,赴伊利諾大學擔任材料科學及工程系教授,還擔任學術副校長行政專員。不論西北大學還是伊利諾大學的材料科學系,都是該專業排行全美前三名的系所。能在全美頂尖大學任教,不是一流人才根本無法做到。
在資源豐沛的頂尖學術環境裡任教,又享有美國大學教授優渥的薪資,而且即將拿到教授終生職的程海東,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卻決定離開伊利諾大學。
促成他離開的「人為因素」,就是程海東稱之為「我的恩人、貴人、朋友」的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
國際知名的計算機科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炯朗,1998年回台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前,也在伊利諾大學擔任資訊工程系教授。
一天,當時的教育部長吳京去美國拜訪台灣旅美的學者,到了芝加哥宴請當地學人。因為劉炯朗和吳京是成功大學時的同學,老朋友相見,劉炯朗也邀了同樣任教於伊利諾大學的程海東和于子橋(于右任的孫子)共同前往。
往事歷歷,講著故事的程海東似乎回到改變命運的那天。宴會結束後,約晚間九點多,劉炯朗、于子橋、程海東三人走在霧茫茫、下著小雨的芝加哥街頭,正要前往火車站搭車回家。他們三人走到一座橋上,看著對面歌德式的《芝加哥論壇報》大廈(Tribune Tower),劉炯朗突然開口問了個問題:「我想問你們兩位,假如台灣某所學校給你們校長的位子,你們會不會去?」
專攻區域研究的于子橋說道:「喔!這個要看看是甚麼樣的狀況,政治狀況如何?」而程海東沒多想,回答說:「那當然回去啊!」
沒想到不久之後,劉炯朗真的宣布要回台擔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職位!在歡送宴會上,劉炯朗語重心長地告訴程海東:「海東啊,你有機會的話,也應該要離開伊利諾。」
在伊利諾大學,程海東能發揮的主要是研究長才。但他不諱言,在這所世界頂尖的大學裡,由於人才太多,自己並沒有機會參與行政或重大公共事務的決策。程海東開始思考轉換跑道到更能發揮自己才華的地方:「我所謂更好不代表收入更高,而是才華跟能量應該在更多的機會裡去發揮,讓更多的人,不管是學生、職員、社會人士,能夠因為自己的才華、能量,而得到更多好處。」
轉折2:
香港經驗 打下東海任職基礎
於是程海東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因緣際會下,唯一在香港有材料系所的香港城市大學,重金禮聘程海東到物理及材料科學系擔任系主任。兩年後,程海東把伊利諾大學的教職辭掉。外界說,這是因為香港提供的待遇太好。
香港城市大學提供的薪水是台灣教職的四倍,光一年的房租津貼就達五萬美金,加上一年三個月的假期,還提供家眷來回香港的機票,以及到羅馬渡假的假期,待遇甚至比在美國好;加上香港離台灣很近,讓他更方便與在台灣的家人相處,程海東不諱言,香港城市大學的待遇真的很好。
但是,當他決定回台擔任東海大學校長時,外界揣測他因高薪而去香港的聲音頓時消失。
當時,劉烱朗得知東海大學在遴選校長,報名即將截止,趕忙對程海東說:「履歷給我,我幫你推薦進去!」
程海東在東海大學完全沒有人脈背景,在台中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到火車站接他的司機阿明。程海東笑稱自己是「空降部隊」!最後會被遴選為校長,連他自己都覺得奇怪!
程海東詼諧地說道:「我本來是砲灰,陪打的,結果變成是他們要求我來當校長。可能因為我不是校友、不是東海老師,沒有包袱。」
作為一位基督徒,程海東相信自己的人生道路是由神安排的。除了上述的因緣之外,他對自己去香港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直到回到台灣擔任東海大學校長後,程海東才明白,在香港城市大學擔任系主任的歷練,對現在擔任東海大學的校長,大大有幫助。他如此形容:「香港那四年是很重要的四年,是造成我能夠來東海的必要條件。」
在台灣,要成為大學校長,必須有四年一級行政主管的經歷。而在香港城市大學的四年,恰好讓程海東擁有成為大學校長的資格。另外,香港的經驗也增加了程海東對亞洲區域性教育體制的瞭解,程海東解釋:「香港不見得和台灣一樣,但至少介於海峽兩岸之間,一些教育的共通性還是存在,促使我更瞭解這個地域的教育發展。對我來說,從美國一下過來,沒有這段經驗會有落差。」他舉例:在香港的工作習慣以及公文的處理,都是中、英二文,在美國就只有英文。所以在香港四年,讓他事先就習慣了中文的處理方式。
畢竟離開台灣長達三十年以上,熟悉了西方環境後的程海東,回到東方後反而「水土不服」。程海東說一種是真正的水土不服,如氣候各方面;另一種水土不服是東方和西方做事的習慣不一樣,速率、講話技巧不一樣。他舉例,在台灣很多人是想聽你講沒有對別人講的話,但在美國講話非常直,沒有所謂沒告訴你的話,不要去猜。這都是風土人情,而香港讓程海東得以重新適應所謂東方的「水土民情」。
也因此,外界又有人揣測程海東把香港當作來東海的跳板。程海東淡然否認。他表示,自己原先也沒想到會回到台灣,以為會在香港退休,還在精華地段購置了房產,準備將來享天年。回台的決定,使他賤價賣了香港的房產。程海東說:「如果不賣,現在漲兩倍。要算的話,我約損失三百萬美金。」
當年決定回台時,其實程海東同時有四個工作等著他選,除了東海大學的職位在台灣,其他三個機會分別在香港、美國和新加坡。而東海提供的薪資是其中最低的。然而,程海東還是選擇回台任職。
轉折3:
打開微亮的那道門 發展東海特色
在抉擇時,信神的他在夢境中看到一個意象:一條幽暗的長廊上,蜿蜒的走廊邊上有四道門,前三道門都是緊閉著,只有第四道微開,從門縫中透出微微的亮光,門後是未知的世界。
程海東領悟到,那道微開的門就是東海大學校長一職。於是他選擇遵從神的指引,開啟了這道門,走了進去。
打開這道門後,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個未知的世界?
程海東說:「來到台灣才發現,以資源面來說,比香港差太多了。但是我決定來,也不去懊悔。到這邊來後發現,很多的規章條例,約束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些是改不了的,有些則要盡量想怎麼改變。」
程海東頓了頓,喝了口茶繼續說道:「在伊利諾大學,那已經是世界一流了,全世界Top50的學校。我作為一個小螺絲釘的位置,鞏固好學生、研究即可;到了香港,本來是Top200的系所,我要衝進Top100,所以要加強研究,要有資源去做;但是到了東海,根本不用想全世界Top100、Top200、Top300、Top500,這些都不要想,因為不可能,那你要做別的東西。」
那麼,程海東是如何定位東海的教學方向?他認為,相較於頂尖大學熱門科系著重研究成果,東海大學應該把學生訓練成有博雅胸懷與人文思想的健全人格者,將來扮演穩定社會的角色,這是東海大學最能著力的地方。「除了專業學習外,還有其他的,人格特質、動力、熱誠、終生學習,這些是我們叫『博雅學習』的這塊。如何加強?我能夠做的是,東海大學進來的學生,出去以後要成為甚麼樣的學生?學生在社會個人崗位上所扮演的角色是甚麼?很可能更重要,因為他是一個中間的位置。」
源於早年「小而美」創校精神,培養「全人學子」的「博雅教育」,如今已經成為東海大學的一項特色。程海東認為,東海大學在台灣社會整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其「關鍵位置」(key position),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人文的關懷」。因為東海大學不是一個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科技方面可能無法掛帥,「所以台積電不太找我們,但是其他軟實力方面的東西,在我們學校出來,能帶給社會穩定性,以及在各個角落上扮演的家庭角色、職業角色,不見得比他們弱。」
去年是東海大學創校55週年,程海東在校慶上宣布未來五年發展計畫,他自己笑稱這是東海的「十二五」計畫(編按:中國大陸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已經編製了十一個五年計畫,2011年開始第十二個五年計畫,稱為「十二五」),在未來的五年內將成立GREEnS東海特色教研中心、國際學院、跨領域產業學院平台、推動城鄉發展媒合平台以及普及「博雅教育」。
在香港任職的經驗讓程海東發現,香港是以砸重金吸收世界一流人才的方式,迅速打造世界一流水準的大學,他笑說:「香港一所大學,人口跟我們差不多,年度經費差不多一樣,差別在匯率,差四倍,港幣是台幣的四倍。等於是以四倍多的金錢在經營一個學校,常常有人在說笑話,但這是個事實。」
因此,程海東提到東海的願景,將爭取更多的經費打造「有特色」、「有高度」的大學:「我們希望東海大學四、五年後能夠爭取國家五年五百億的經費。現在學校先自行投資,一年大概五千萬、一億。我們也會邀請國際級大師帶領我們的研究團隊,包括五位在中央研究院當院士的校友,成為所有私立學校中,最多校友為院士的學校,請他們到我們學校舉辦榮譽講座。」
程海東信心滿滿:「目前已經規劃有二十幾個計畫進來了,經過第一輪審核後,由上到下、下到上互相綜合,大概還要再花半年的時間才可以定位。我們不要倉卒地去定位,可能會找到三、五位世界級的人來帶領東海的研究,目標是五年內達到某種成果。」
如今,想起當初開啟在夢境中那道微亮的門,程海東充滿喜悅:「走到那條路上,你就盡心盡力地運用你的能量、資源,做好你所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