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師」談起
台灣的五年級生或六年級生,目前大致步入中、壯年,可說是社會的中堅分子。這些人年輕時,社會或家庭給予的期許,大概逃不過所謂的「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當時,如果家裡出了個考上醫科的孩子,尤其是第一志願台大醫學系,那簡直是轟動鄉里的大事!不僅紅榜與賀詞會貼滿住家的門、牆,並保留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有媒人馬上就會登門提親呢!
直到現在,「三師」在台灣還是代表著一定的社經地位。隨著時代演變,由目前的大學聯考志願排名可知,即使有2008年的金融海嘯,各大專院校的「財務金融」或「財務管理」學系,可謂「後起之秀」,讓許多莘莘學子趨之若鶩,其熱門程度絕對不亞於「三師」科系。
然而,「三師」在世界各國、包括台灣,都有公認的專業認證資格,開業也多半必須取得執照。那麼,與財管科系相關的職業是甚麼?有沒有公認的職業認證呢?
一般說來,財管科系的畢業生,可就業的領域甚廣,包括銀行、金控、保險等金融服務業,相關證照,比「醫師、律師、會計師」的專業認證更多元、複雜,也沒有明顯的單一專業職稱。如果硬要說有,且有類似「專業顧問」意涵的職業來說的話,一般人也許會說是「理財專員」,也就是俗稱的「理專」。有人認為,理專的好處除了「百萬年薪」外,還可以認識許多有錢客戶,是一個收入不亞於三師的職業,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現代社會,可說是絕佳的「金飯碗」。也確實如此,有些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裡的理專,年薪超過千萬的,可謂比比皆是。
從另一角度來說,在現今社會中,不論富不富有,每個人都需要「投資理財」,這也是人人都關心的熱門話題。然而由於社會日趨複雜,尤其金融商品五花八門,卻形成了「人人熱理財」卻「人人不懂理財」的矛盾現象。
那麼,生病找醫師、打官司找律師、報稅找會計師,投資理財是否就要找理專?有沒有類似的職業提供更專業的理財服務呢?
有一種職業叫做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他們是提供專業理財服務的人。這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的焦點,目的是透過這個職業,也讓一般對「投資理財」感興趣卻又茫然不知所措的社會大眾,建立起一個正確且有利的概念。希望,即使你不懂理財,卻能夠找到好的「財務管家」代為服務,像「三師」一樣,讓你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