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英國列格坦研究所發表了2008年各國的繁榮指標(Legatan Prosperity Index),這項指標衡量的問題包括經濟基礎、民主制度、健康、治理、社會資本、企業精神和創新、教育、安全、…

這十多年來很多國家都積極在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但由於中國強硬阻擾,我國和重要國家一直無法簽定自由貿易協定。…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所以要講一些民眾聽得懂的數據。
三個問題加一個認識…

這兩年我國財政赤字暴增,政府負債逼近法定上限,主權評等因而被調降,財政問題甚為嚴重。要完整分析這問題並提出正確對策,先要釐清一些事實和觀念。財政問題的對策,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流」,…

馬政府和劉內閣去年上任不久即犯了不少錯誤,當時我曾指出他們許多錯誤都是由七個問題所產生,即方向偏差、目標誇大、死守政見、草率行動、理論錯誤、誤解實況、以及疏離民眾(見本刊17期〈…

監察院長王建煊擔任財政部長時,一口氣開放了15家民營銀行新設,其中還包括一家由國民黨出資的銀行。這項政策當時學者就認為極不妥當,後來果然使我國銀行過多而造成過度競爭,並助長了1990年代的泡沫經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國民黨新任的主席馬英九最近分別接受了某雜誌專訪。該雜誌又把兩人的談話放在一起。我們若把兩人的談話做個比較,會很驚訝地發現,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先生可能比較喜歡蔡主席。…

大部分的經濟政策都是對一部分人有利,但對另一部分人不利。因此政府決策不只是要衡量利弊的大小,而且要設法降低和補償受害者的損失,然後依補償後的社會淨利益來看這政策是否值得採行。…

政府開放中國大陸資金來台投資,國內有人欣喜有人擔憂。我們可由造成國際投資的各種經濟動機或目的,來分析各類來自中國的投資,到底對我國是有利或有害。
中資帶來資金 我們資金早已過剩…

在上一期中,談到台灣現階段科技研發的三個重要原則:差異化、比較利益以及群聚效應。在這三大原則下,可再分別細談研發方向中,有下列七種比較合適的努力重點:
一、以超越別人為目標的研發…

科技的重要性是不用多說的,而大家也都知道科技研發是愈來愈重要。以往我國科技落後時,我們只要學習別人既有的科技,就可以使經濟乃至學術能力快速進步。但我國目前已是較發達、有錢的國家,…

我國幾十年來都想吸引國際觀光客,也得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政府至今似乎仍不太瞭解吸引國際觀光客的策略,因此不少政策都不夠務實。挑戰2008觀光客倍增目標,以及近日交通部提出的五大國際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