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鎖國和意識型態是台灣統派人士對非統派人士慣用的批評,但這批評卻並不正確,批評者的講法也常扭曲事實或自相矛盾。
例如最近社會上多數人質疑政府的ECFA等政策會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

台灣政府緊鑼密鼓要和中國簽訂ECFA,希望使台灣對中國的經貿往來,比對其他國家更優惠和方便。這種協議一旦簽署,台灣經濟無可避免將更依賴中國。因此,「台灣是否太依賴中國」,以及「更依賴中國好不好」…

中國經濟愈來愈大,且有大量出口及大量旅客到外國,因此人民幣在全球必然會愈來愈重要。然而我國有很多人對中國存有誇大的幻想,因此對人民幣未來的地位也有更為誇大的幻想。這種誇大有可能造成公私決策的錯誤,…

馬總統在電視上為連名稱內容都講不清楚的政策辯護時,引述鄧小平先生的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都是好貓(這是鄧小平為推動改革開放時說的一句話,表示只要達到目的就是好的,其他不重要)。…

上個月我曾在這個專欄主張,不景氣和失業造成人民很大的痛苦,政府各種政策都應思考到失業的問題,但政府卻未及時察覺失業的嚴重,原本可以幫助失業者的消費券政策也因規劃不當,而未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全球金融海嘯從2007年底次級房貸引爆至今已一年多,世界各國至今仍陷在經濟衰退的泥沼中。台灣也受到嚴重衝擊,從主計處公布去年第四季GDP為-8.36%,以及今年GDP預估為-2.97%來看,…

最近台灣政府用了CEPA、CECA,以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等等名稱,強力要和中國簽訂某種合作協議。相關政府官員說這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是和國際接軌;又說若不簽這協定,…

政府在1月18日發放了消費券,而且從當天開始就努力宣傳說消費券政策成功,不少民眾可能也被政府宣傳引導而認為政策成功。然而消費券政策是否成功,目前實證上還無法判斷,政府和媒體所提的成功之證據,…

不景氣通常只是經濟成長率降低一點,經濟常仍繼續成長,即使是較嚴重的不景氣,經濟就算負成長2%或3%,也就是國家的總生產或人民的總收入減少2%或3%,照說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但為何大家要這麼怕經濟不景氣…

台灣高科技產業包含了半導體、光電、網通、電子、電腦等相關產業,在過去十多年來,吸納了很大一部分台灣高學歷優秀理工人才。科技業所提供的待遇、福利、高額分紅獎金等,讓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簡稱台成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