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政府最近要求大幅舉債來擴大公共投資,甚至要發消費券給人民以增加人民的支出。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提振景氣和經濟成長率。這是典型的凱因斯學派政策。這種政策在70年前凱因斯(J. M. Keynes)…

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出現負成長,政府決定發放消費券來增加人民的消費,藉以提振下滑的景氣。政府一口氣要發出800多億元這麼多錢,看起來好像對提振景氣應該會有效,然而它比例上的效果卻可能相當有限,…

我在上一期文章中已詳細說明,和中國簽訂CEPA之類的緊密經濟合作協定,將會嚴重傷害台灣的產業和就業。然而國內為何有不少人仍然積極要簽CEPA?有些人當然可能是不瞭解其對產業和就業的傷害;…

馬政府想和中國簽訂CEPA或CECA這類更緊密經濟合作之協議。有些人士也鼓吹這種協議所帶來的利益。不過即使純從經濟面來看,CEPA之類的協議只可能帶給少數人好處,而對大多數人民和整體經濟,…

去年大學入學考試出現總分18分就可考取大學的現象,今年更低到7分就可被錄取。社會上很多人大聲批判大學太多和大學品質不好,而主張大學要有退出機制。台灣的大學也許真的太多,確實也有很多大學品質不良,…

國際油價上漲一段時間之後,7月中出現了下跌的趨勢。為了8月1日是否要再依反映成本的公式而調漲油價,政府似乎傷透腦筯。有人主張7月平均進口成本既然仍比6月為高,即應依市場機制而調漲油價;…

馬政府上台之後在政策和官員的言論上犯了許多錯誤,造成人民的不滿,也使經濟受到傷害。由於所犯的錯誤及人民的不滿都很多,因此犯錯的原因也就眾說紛紜。若要由這眾多錯誤和可能原因一一去追究而求修正,…

政府為股市護盤雖非我國獨有的事情,但很少其他國家像我國這樣讓護盤成為文化,而且發展出一大套的技術和制度。政府該不該護盤是頗複雜而見仁見智的問題,所以暫時不談。但若要護盤,一定要有足夠的技術。…
經濟學有些道理很精緻,也很有價值。然而代表這些精緻的道理之用語,卻常被一般人,甚至經濟學者濫用。不少人在一些不符合這些道理的假設之情況,也隨便用這些經濟用語或道理來推銷它們很可能不適宜的結論。「…

許多國家正在互簽自由貿易協定或成立其他合作組織,它的基本概念就是組小圈圈,圈內更密切合作,而相對地和圈外國家較疏遠。目前中國正積極推動「東協加三」(即10個東南亞國協國家加上中、日、韓三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