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透視「庶民經濟指標」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
Getty Images
第48期
陳博志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所以要講一些民眾聽得懂的數據。

三個問題加一個認識

政府關心庶民本是正確的態度,但吳內閣這項主張卻引起不斷的批評甚至嘲笑。吳內閣即使在說法上做了一些調整,一個多月來仍然批評不斷。吳內閣的庶民經濟會受到這麼多批評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在不瞭解現在各種統計指標之前就妄加批評,而顯示他們對經濟分析乃至經濟問題的外行。第二個原因是,他們雖然講庶民,但看來卻像更關心資本家而非弱勢者。第三個原因是他們的目的,比較像是要做政績宣傳和信心喊話,而不像是要發現真正人民的感受。吳內閣必須針對這幾個問題改善,庶民經濟的口號才能被人民認同。 

認識:指標是甚麼?

在分析這幾個原因之前,我們要先講一下:指標或統計指標是甚麼東西。社會上的事情極多,即使是同一類事情,每個人在每個時點所遭遇的情況也不相同,沒有人能同時掌握這麼多的資訊。統計指標,就是要將一部分資訊結合成單一個數字,以方便掌握。

例如各地每天不同時間的氣溫並不相同,我們要去某地之前通常只是先瞭解當地的平均氣溫是多少,甚至只是瞭解是寒冷或炎熱。但這種「平均」的指標有時並不能反映真正的情況,例如統計學中常說的一個笑話就是,你若一手放進火爐一手放進冷涷庫,統計學家會說平均溫度很舒適。這當然只是笑話,統計學家瞭解「平均」可能掩蓋很多事實,因此也常會提供「差異」的資訊,以免大家被平均數誤導。例如氣溫資料除了平均之外,也常附有最高或最低溫資料。由於全部的資訊太多,我們不可能全部掌握,因此我們必須運用統計指標。但運用統計指標時,我們也要知道它的限制。

由於社會經濟的問題極多,因此為了不同問題和不同目的,我們也需要不同的統計指標。我國在這方面已有長期的努力,因此統計資料和指標相當豐富。雖然各種指標都有其限制,而社會上也總有一些事情仍沒有適當的指標來代表,但政府決策所需的資訊,絕大部分都已有某些指標可以代表。單一指標不足以反映事實時,我們也常可同時觀察幾個指標來掌握大致的事實。吳內閣的庶民經濟指標所以飽受批評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瞭解統計指標的性質,也不知道我們已有那些指標,就隨便對統計指標提出批評,而又隨便提出自己的指標。

問題之一:指標萬能?

以物價為例來看,各種產品的價格漲跌幅度常不相同,每個人買的產品結構也不相同,因此每個人對物價上漲的感覺當然也不相同。通常的物價指數乃是要計算所有的人「平均」的感受,所以必定和某個個人或群體的感受不完全相同。為了更精細掌握不同地區、不同所得階層、乃至不同產業的感受,我們以往就編有各種不同的物價指數。但這些分類指標,也仍只是那一類人民和經濟活動平均所感受到的物價上漲而已。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有一種物價指數可以恰好掌握到所有人民的感受。所以吳內閣想要建立新指標來掌握人民之感受的想法,乃是不瞭解指標的先天限制。政府該做的其實不是編一個新指標,而是好好運用現有的各種指標,去更具體瞭解不同人民的不同感受。

而這些現有指標還不足的部分,政府則常該更直接深入相關的問題,而不是再多編指標所能解決。例如蔥價大幅上漲時,因為蔥只占總支出的一小部分,因此對絕大部分人民平均的影響都很小,政府不該想編出一可以明顯反應蔥價的指標,或是明顯反應蒜價、麻油價、米酒價、或香菜價的指標。這種個別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時,政府要直接去瞭解那些大量使用這些產品的少數人所受的衝擊。政府特別要去瞭解這價格大幅上漲中是否有壟斷炒作或任何政策不當的因素。人們大部分時候對個別物價上漲的不滿其實是來自這些因素,而不是任何物價平均的上漲率真的讓人民活不下去。所以政府要關心人民,不要只繞著指標轉。

問題之二:誰是庶民?

就算要看指標,在代表全國平均數的指標之外,政府最近重視的指標,理應是較能顯示弱勢者之問題的指標。但吳院長一開始提出庶民指標時,卻強調和有錢人較有關的股價點數和餐廳生意等等指標,而完全未提到和弱勢者相關的指標。這是吳內閣的庶民經濟指標飽受批評的第二個原因。一般統計指標要代表社會的平均,而政府最須關懷的是那些比平均差,甚至差很多的人。所以平均所得和經濟成長率等平均指標最受批評的地方,即是它們忽略了所得分配惡化的問題。政府要重視庶民經濟,要重視人民的感受,重點就是要重視底層的人民之痛苦和感受。

例如有多少人失業,總是比有多少人找到工作,更被人民和各國政府所關切。政府關心庶民,應對失業問題和相關指標做更深入的分析。這些問題其實也有很多既有的資料,例如:有多少人因關廠歇業而失業?失業的人已經失業多久?勞動市場找工作的人,平均有多少工作機會可找?有多少人工作時間和工資被調降?有多少人因為難找工作而放棄再找工作?等等。這都是政府最該關心的事。但政院高層對部會的指示卻不是去看這些有用的指標,而是說要多強調就業機會的創造,因而變成像是要多宣導政策,而不是發現問題。

問題之三:庶民之苦?

這也牽涉到輿論對吳內閣庶民指標的第三個質疑,也就是提出庶民指標的目的是甚麼。吳院長最早提庶民經濟指標時,是說要指標更貼近民意,反應人民對經濟環境的感受,所以他才說股市是「最直接的信心看板」,是「更能即時反映經濟興衰的重要經濟指標」。

但若只是要反應人民整體的感覺,直接做民調,或做和民調類似的景氣和消費者信心調查豈不更精確?政府施政卻不只是看人民整體感覺好不好而已,因為整體感覺已是事後的指標,政府的工作更重要的則是要在事前,要在問題未發生之前,人民也多半不知道之前,就有先見之明地把問題解決掉,就規劃出使未來能更好的發展方向。這些都不是只看人民的感受就能做好,而是要看更多事實的指標,對問題做更深入的瞭解,才能做到。吳院長最近改口說他提倡庶民經濟的目的,是要更貼近庶民的心,了解庶民的需要。這種說法雖比最早的說法進步,但瞭解需要和瞭解問題仍有一些距離,只瞭解需要,不小心也可能變成民粹。

關心庶民?或說服庶民?

而政府實際上的做法,似乎連瞭解人民的感受和需要都還沒做到。政府的做法更像是要說服人民說經濟不錯或政府做得不錯,也就是傾向於報喜不報憂。例如近日政府說9月對中國的出口恢復成長;這雖是事實,但政府卻「忘了」提醒大家,去年9月我國對中國的出口恰好開始由正成長變成負成長,而且萎縮達17%,所以9月變正成長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下降很多,人民的感受更可能是目前的出口仍比前年低很多,而不是政府想要宣傳的0.3%正成長。政府說9月總出口減幅是11個月來最低,以及最快下個月就可能看到總出口二位數成長;這都是好消息,但也都沒告訴人民總出口也是從去年9月開始負成長,去年11月負成長達23%,12月負成長更高達42%,今年12月我們要是仍沒有兩位數的正成長,那出口就是比前年還少3成以上。所以只講2位數成長而不講和前年水準的比較,也不容易知道人民的感受和仍存在問題之嚴重性。

由此看來,吳內閣只說庶民經濟並擬一些新指標是不夠的,吳內閣應該更務實分析各種既有指標,必要時並深入瞭解個別人民的困難,以真正感受人民的感受,並真正發現問題,才能苦民所苦,而不是只求宣導政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放下自我 終能成就自我的大長今
韓劇《大長今》轟動一時,故事傳達了勇氣與堅持,是其能收視長紅、震撼人心的關鍵。 人生的所謂「前途」不在獲得財富尊榮,而是不放棄真理。…
五月天的樹海與花海
時序進入五月,在北台灣,只要走到郊外往山頭一望,眼前的景象您一定不陌生。這片林口台地的山頭上滿滿一片樹海,穿插著白色與金黃色的花海。阿丹說…
奇人異事
 俄羅斯夫妻 照顧孤兒小熊23年 人們飼養的寵物無奇不有。俄羅斯有一對夫婦斯韋特蘭娜與尤里潘特利寇(Svetlana…
請不要排擠我的錢
經濟學家常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是「各項公共政策的效果」。探討這個效果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了解該政策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翁松燃、姚嘉文世紀對談:川習政治下的台灣處境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為改變前朝作風,正雷厲風行、強力施政。習近平五年前就任中共總書記,面臨江澤民集團的奪權陰謀與貪腐遍地,…
中國貪官數量 官民認知差距大
從官方口中的「極少數」到民眾的「無官不貪」,在中國,貪官數量似乎超過人均收入、住房面積等成為最具爭議的數字。 中共政法委機關報《法制日報》…
聖誕不一樣!認識各國奇特的聖誕習俗
原本是宗教節日的聖誕節,如今已成為兼具文化意義與促進商業活動的全球性慶典,從教會到市街、百貨等,盡皆瀰漫著歡樂溫馨的氣氛,…
長女與弟弟
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做人家的女兒實在是滿辛苦的,爸媽可能只重視兒子,而把自己當作「賠錢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