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年輕人的職涯瞭望台

如何讓別人聽得進你的批評?

我們的批評如果要讓別人「聽得進去」,進而產生正面的影響,就要講究方法,而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替對方著想的批評方法」。
我們的批評如果要讓別人「聽得進去」,進而產生正面的影響,就要講究方法,而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替對方著想的批評方法」。
Getty Images
第31期
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學副教授)

從《台灣霹靂火》開始,這幾年陸續出現一些類似型態的人氣本土連續劇。這些連續劇既然能夠收視長紅,當然有其魅力所在。不過,我對於這些連續劇裡面的一個重要元素始終覺得很難接受,那就是:在這些戲劇裡的不少主角,往往身分的設定是成功的商界人士,但是當他們批評別人時,用的幾乎都是讓人一聽就會血壓急速上升的方式,例如:指名道姓、人身攻擊、大翻舊帳、刻薄貶抑,而對話中更是充滿衝突、情緒與憤怒。

我很難接受的不是這些對話(這或許是一種能夠讓不少觀眾宣洩情緒的奇特娛樂方式),而是這些人物的身分設定-這些人既然習於這樣負面的批評方式,怎麼可能會是「成功的商界人士」呢?除非他們的顧客與工作夥伴不是虐待狂,就是被虐待狂。

批評,不是為了得罪人

無論如何,雖然這些劇中人物的批評方式不足取,這些戲劇的情節還是與職場現實有所呼應,因為在職場的日常生活當中,為了把工作做好,不管是批評別人,或是被別人批評,的確都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但是,即使出自再正當的理由,批評別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絕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們自己──通常都不太樂於聽到別人說自己的不是。而如果我們一開口批評別人,就讓對方覺得「聽不下去」,不只自己希望對方有所改變的目的達不到,還徒然得罪別人,那麼恐怕還不如保持「沈默是金」的態度要好些

「替對方著想」的批評方法

我們的批評如果要讓別人「聽得進去」,進而產生正面的影響,就要講究方法,而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替對方著想的批評方法」(註)。

要以「替對方著想」的方式來提出批評,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

階段一:客觀與中性地描述現況與問題。我們大概很難讓別人在聽到批評時「如沐春風」,不過我們能做到的是,盡量試著用客觀的角度與中性的語言來描述我們看到的現況與問題。在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部不帶個人情緒的攝影機,只是客觀記錄與重現問題發生的情形,而不必加入情緒性與裁判性的語言。

階段二:提供一個對對方更為有利的理想情境。在敘述完問題後,我們最好不要直接跳到「我覺得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先為對方設想,從對方的立場與利益出發,提供一個「如果這樣的話,會對你更好」的可能情境,而讓對方在比較「目前行為所產生的現況」與「行為改變後能產生的情境」後,自己得出「改變行為會有利」的結論。最好的情況是,對方已經在某些時候表現過較佳行為,也可看到所帶來的較佳結果。如果是這樣的話,要特別把這一點以正面的方式指出來。

階段三:提出正面建議,或跟對方一起討論,如何能夠減少現況與理想情境之間的落差。「替對方著想」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對方不見得不知道有更佳情境的存在,也不見得不希望能達到更好的理想情境,但是為何不能表現出比較好的作為?是不是因為資源有所不足?受到什麼限制?還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做」的方法?在這個階段,我們要盡量去替對方設想這些問題,並提出正面的建議;或者跟對方一起腦力激盪,看看能不能找到可行的改進做法。

簡而言之,「替對方著想的批評方法」精神就在於:客觀面對真實問題,但將討論聚焦在對方的利益與正面的解決方法上。

舉例而言,你如果希望某位下屬或工作夥伴能對簡報多做一些準備,而不是急就章,與其指責「你做事不用心!」「你讓大家失望!」「你讓我丟臉!」(情緒與裁判語言),或者只是要求「下次不能再沒有準備」(聚焦在負面行為),不妨試看看下面的批評方法:

「我觀察到你這幾次的簡報好像都準備得不是很充分,你自己報告得不是很順,你自己跟客戶也都對報告不太滿意(階段一:客觀陳述問題)。不過我記得你以前在哪些會議中,下了相當功夫做很紮實的練習與準備,那幾次不只你自己覺得很滿意,客戶與公司也都對你讚賞有加(階段二:指出理想情境)。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你最近多接好幾個案子,所以比較沒有時間,不過你或許可以抽出一些時間,對簡報的開頭與結束多做一些練習,這應該就會讓你表現得相當不錯(階段三:提出正面建議)。」

註:這個方法的英文名稱為Compassionate Criticism。我們對此一方法的討論主要參考Otazo, Karen, "The Truth About Managing Your Career," Prentice Hall, 2006。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器官等待病人」 美國會揭開中共恐怖黑幕
在中國,移植患者並沒有等待器官,相反的是器官在等待著病人,這一現象揭開中共不可告人的黑幕。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
官員犯罪展覽 中國貪官「怕老鼠」
重慶在5月16日至25日舉行為期10天的「官員犯罪展覽」,並公開貪官在法庭上的懺悔。據《重慶晚報》報導,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
一個黑奴的自傳 奧斯卡最佳影片《自由之心》
天賦人權幾乎是現代文明國家的基本原則。它主張人有自然的權力,非他人所能剝奪。 《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
出售港中資產 李嘉誠惹揣測
9月17日,原本是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邀約媒體午宴,午宴近結束時,李嘉誠突然現身,滿臉笑容向各人握手打招呼,並且表示「無事不可問、…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王岐山「故交」建言 「反共不反國」建兩岸共和
近期,北美獨立學者劍申鵠致中國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公開信在網路上流傳,信中就蔡英文台灣總統大選獲勝後的兩岸問題向北京建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北韓頻送秋波 美國南韓再啟援助
最近北韓對南韓與美國頻頻示好。北韓於8月29日釋放於7月30日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故障而迷航進入北方水域遭扣押的南韓漁船「沿岸號」與4名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