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世的書法名作挺有意思。有些不經意間揮灑的序文、尺牘(書信),無意求名,卻能流芳萬世。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韭花帖〉即是如此。
正直勇敢 楊凝式勸諫父親裝瘋避禍
楊凝式(公元873年~954年),字景度,號虛白,別號癸巳人、希維居士、關西老農等。他出身顯赫,是隋朝越國公楊素的後代。因自幼聰慧,工詩文、善書畫,進士出身,累官至太子少師、太子太保等,世稱「楊少師」。
唐朝末年,節度使朱溫叛亂,欲篡唐稱帝。當時的宰相、楊凝式的父親楊涉,接下將傳國玉璽送交朱溫的任務。楊凝式極力勸阻:「父親為了保全富貴,要把國璽交給逆臣,千年之後世人如何評斷您?還是推辭了吧!」
楊涉聞言大驚,唯恐此番諫言遭人竊聽密報,給家族帶來滅頂之災。楊凝式只好佯裝痴癲以避禍,時人稱為「楊風子(瘋子)」。
知足感恩 〈韭花帖〉是皇家珍藏的墨寶
被讚譽為「天下第五行書」的〈韭花帖〉,高26公分,寬28公分,全文63字,是一封寫給友人的信札:「晝寢乍興。輖飢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狀。七月十一日凝式狀。」
內容大意是:我睡午覺醒來,感到肚子超餓,忽然收到你的來信,還慷慨為我送來飯菜。當秋天第一片葉子落下,預告涼意之際,韭菜花的味道正濃郁,搭配肥嫩的羊肉,真是難得的美味佳餚。非常感激你的饋贈,讓我飽餐一頓,感激之情深深烙印在我心底。
外人看來不過是一盤尋常滋味的韭菜花,一件平凡小事而已,但透過楊凝式樸素的語言,生動呈現出飢腸轆轆的午後,朋友捎來的深情厚誼和意外飽食一餐的驚喜,十分溫馨。尤其透露出亂世中知足感恩的心境,成為皇家珍藏的墨寶。
▲天下第五行書楊凝式〈韭花帖〉是不經意寫成的尺牘。圖為清乾隆《三希堂法帖》拓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閒適瀟灑 〈韭花帖〉有「五代蘭亭」美譽
〈韭花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字形精妙,布白舒朗,風格淡雅,清秀灑脫。其用筆深得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筆意,章法也和〈蘭亭集序〉的排列有異曲同工之妙,故有「五代蘭亭」美譽。
黃庭堅盛讚:「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韭花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留有大片空白,行間距的寬度顯著超過字距,這在行書作品中顯得十分奇特。
整體看似簡單自然,卻也險絕精緻,雅逸風流,平中寓奇,令人叫絕。無論是書信內容或書法本身,都讓人有秀雅恬淡、閒適瀟灑的感動。通篇章法間隙疏闊的特色,給予明代董其昌很大的啟發和影響。
▲唐代隱士盧鴻所繪〈草堂十志圖〉(部分)。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承唐啟宋 五代唯一書法家楊凝式
唐亡後,各地藩鎮自立為王,戰亂頻仍。生性耿介、熱愛書法、不喜做官的楊凝式雖歷仕五代,但屢次因心疾辭官,或授閒散官職。換言之,他做官是為生計混口飯吃,寫書法才是人生目標。
▲五代唯一書法家楊凝式為唐代盧鴻〈草堂十志圖〉題跋。圖為宋代李公麟臨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動盪局勢下的中國書法發展史,還好有楊凝式填補空白。他初學歐陽詢、顏真卿楷書,再學「二王」(晉朝書法家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等人行書,尤工行草。楊凝式曾為唐代隱士盧鴻所繪〈草堂十志圖〉題跋,即為其行草字跡,用筆雄強奔放,結體、布白自成風格。〈草堂十志圖〉描繪嵩山十景以展現隱逸生活,今僅存宋代李公麟臨本。
楊凝式上承顏、柳,和顏真卿並稱「顏楊」;下啟宋人書法對「意」的追求,影響北宋書壇甚巨。宋代書法大家黃庭堅給予楊凝式很高的評價:「二王以來,書藝超軼絕塵,惟顏魯公、楊少師相望數百年。」
性喜題壁 黃庭堅遍觀書跡讚歎不已
楊凝式身處亂世官場,抑鬱無奈。遂不時在生活中尋求一些樂趣,自娛娛人,留下不少軼事趣聞。
楊凝式性喜「題壁」。他在洛陽時,喜歡遊覽寺院、道觀,吟詠勝境,揮灑抒懷。洛陽一帶兩百多間寺院、道觀的牆上都留有他的墨寶,僧人、道士們視若珍寶,呵護有加。
還沒有被楊凝式題字的寺院、道觀,僧人、道士們就先粉飾牆壁,等著他上門。當楊凝式看見光潔可愛的牆壁,總是不拘禮節,席地而坐,盯著牆壁猛看。興致一起,一面吟詠、一面書寫,非得把所有牆壁都寫滿才過癮,而且一點兒也不累。
黃庭堅曾到洛陽遍觀楊凝式題壁書跡,讚歎不已,將其書法和唐代吳道子的畫並稱「洛中二絕」。
待人隨和 順從老僕心意遊石壁寺
楊凝式的家就在府衙西門咫尺處。平時入府上班,他讓人抬著竹轎走在前面,牽馬的人在後頭,自己卻拿著拐杖,戴著粗布帽,距離數十步之遙,跟在後面慢慢走。旁人看見都笑話他,不知他心裡在想什麼。
楊凝式對待僕人很隨和,沒有官架子。有一回要外出遊覽,前面開路的人問他要去哪兒?楊凝式對老僕說:「今天我想向東遊廣愛寺。」老僕說:「不如向西走,去遊石壁寺。」
楊凝式舉起馬鞭說:「還是遊廣愛寺好了。」遂舉鞭打算驅馬向東。但老僕仍執意西遊石壁寺。楊凝式也不發火,緩緩說道:「那就遊石壁寺吧!」
▲乾隆御筆「楊少師韭花帖妙蹟」。公有領域
幽默賦詩 消遣張從恩押解蝗蟲大軍
後晉時期,張從恩曾任宣徽南院使、權西京(洛陽)留守。他到洛陽後不久,楊凝式也從東京(開封)得假往洛陽,夜宿中牟縣。當時正在鬧蝗災,遮天蔽日的蝗蟲從東京飛到洛陽。某日,張從恩去鄭州,當晚蝗蟲也飛至鄭州。隔天,張從恩到滎陽,不料一大群蝗蟲竟又飛到滎陽。
楊凝式遇到正要前往洛陽的驛使,遂修書一封問候張從恩,還附上詼諧的詩句消遣他押解蝗蟲大軍:「押領蝗蟲向洛京,合消居守遠相迎。」
張從恩知道楊凝式家貧,餽贈給他的禮物都相當豐厚。有一年,冬天快到了,楊凝式家人還沒有禦寒棉衣。楊凝式向朋友哭窮,朋友送他50匹綢和百匹絹,讓他為家人備冬服。沒想到他竟全部捐給寺院,卻讓家人們凍得哀哀叫。
張從恩得知此事後,召集一些擅做女紅者,按照楊家的人口數,為一家大小做冬衣,做好就立刻送去。楊凝式笑著對家人說:「我就知道張從恩一定會送衣服來。」
紛亂的時局中,如何自處?楊凝式既不憤世嫉俗,也沒有隨波逐流,他寄情書法,又暢遊山水,題壁吟詠,並以幽默的方式自在生活。
〈韭花帖〉體現出楊凝式內在的精神世界,恬淡雋永。時局不安,而心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