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背後的模擬者 戴敬晃談修復師的用色與用筆

▲油畫家、畫作修復師戴敬晃,曾於2010年、2015年分別獲得台灣全國油畫展的金牌、銀牌。
第265期
文、攝影☉謝平平

油畫發源於西方,以礦物質顏料調膠,再於畫布上作畫,是與水墨完全不同的作畫方式,但卻與膠彩頗為類似。台灣在日治時期,引入膠彩、油畫,莘莘學子負笈日本,一批批美術專業人才陸續回台,把油畫帶入台灣社會。然而,台灣的文物修復遲至1999年,才有台南藝術學院(今「台南藝術大學」)成立古物維護研究所,系統培育修復專才。

在南藝大成立古物維護研究所(後與博物館學研究所合併為「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之前,戴敬晃就前往法國知名的「孔岱高等藝術設計學院」(Condé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攻讀藝術修復碩士,回國後修復多件作品,包括新竹縣峨眉鄉天主教堂的畫作。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特展展出畫布尚未出現前,畫家以木板為基底,較大幅作品則以多片木板拼成,背後有刀鑿痕跡。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特展展出畫布尚未出現前,畫家以木板為基底,較大幅作品則以多片木板拼成,背後有刀鑿痕跡。

 

修復師理性多於感性

「修復師看油畫,與畫家的感性不同,必須實事求是。」戴敬晃曾師事楊永福等知名畫家,走上美術這條路,是100%的理性,「我看我哥從小被打,就跟姊姊決定要走一條老爸管不到的路。」戴父學電子工程,教子甚嚴,於是戴敬晃選了美術,姊姊則是建築景觀,刻意避開父親的專業,卻也看到不同的世界。

 

戴敬晃表示,一幅油畫作品有數層,從凡尼斯層到基底層,皆會相互影響。

▲戴敬晃表示,一幅油畫作品有數層,從凡尼斯層到基底層,皆會相互影響。

 

一般人從正面欣賞油畫,修復師則要正反看個透。他解釋,修復範圍包括:內框(基底)、隔離層(凡尼斯層)、打底層、顏料層等。一幅受損的油畫,修復師需先判斷原因出在哪一層,每個環節還涉及不同細部,如:油畫裂痕是過早裂痕,或是年代裂紋,「過早裂痕就是像鱷魚皮一樣,有可能是畫家筆法或顏料少油;年代裂紋就是老化造成。」

 

修復師需要理性腦。

▲修復師需要理性腦。

 

一幅油畫的受損原因

畫家使用的內框、畫布、顏料,也會在時間推移中,形成問題,如:畫布可能會被蛀蝕;鐵釘釘上畫布的內框,可能會鏽蝕、脫膠,造成畫布變形。

 

油畫表面龜裂可能為過早裂痕(畫面右方)或年代裂紋(畫面左方)。

▲油畫表面龜裂可能為過早裂痕(畫面右方)或年代裂紋(畫面左方)。

 

一幅油畫完成後大約三年內,還能修改,但作品會陸續固化,顏料慢慢滲入畫布中,打底層有油性底、半油性底、吸收性底,顏料也有多種品牌,「不同時代的顏料細緻度不同,各品牌顏料的含油率也不同。」雖然從顏料老化程度可以判定作品的年代,但他建議畫家們,最好使用中上品質的顏料,作品才不至於快速崩壞。

換句話說,經過時間的積累,每一層都可能產生問題,而每一層也可能與相鄰的一層產生混合問題。戴敬晃表示,修復最難的部分,是找出問題出在布料?顏料?還是收藏環境不佳?要從何處先著手?除了經驗判斷,現代還有光學儀器可以輔助,大大減低了誤判的機率。

現代機器輔助

十五、十六世紀,西方已有修復師的出現,修復十四世紀以前的宗教畫。而隨著修復技術的進步,今日多以團隊進行——主要修復師在分析出問題後,交給其他成員進行,包括:檢測確定、清洗與填色加固、基底材轉移等三大範圍,成員各有專精。

其中,檢測倚靠多種機器判定,例如:X光、X射線螢光分析、紅外線、紫外線、顯微鏡等,完整的一套檢測可從基底材到凡尼斯層,降低人為判斷的誤差。

 

修復色粉,與油畫顏料不同。

▲修復色粉,與油畫顏料不同。

 

修復主流:修舊如舊

法國在大一就開設有探測相關課程,並讓學生接觸油畫、器物、雕塑等不同類別的修復,分科專業則在高年級實施。

戴敬晃指出,學生進入修復學的第一堂課是「道德」,了解修復師的職責在於「維持作品的生命,而非創造新的作品」,如同修復古蹟講「修舊如舊」。

 

工作室中,除了待修復油畫,還有油畫顏料、畫筆、色粉等,放在不同的架台上,戴敬晃拿起筆仔細的點點,「我們是修復,需有可逆性,不是創作,所以不用油畫顏料,是用色粉,下一任的修復師能洗掉。」

▲工作室中,除了待修復油畫,還有油畫顏料、畫筆、色粉等,放在不同的架台上,戴敬晃拿起筆仔細的點點,「我們是修復,需有可逆性,不是創作,所以不用油畫顏料,是用色粉,下一任的修復師能洗掉。」

 

因為每個修復師手法、用藥方式,甚至對修復到何種程度的想法也不同,以〈蒙娜麗莎〉為例,作品中的人物本就無眉毛?或可能在某次修復中,眉毛不慎被洗掉?修復界目前仍沒有定論。

修復油畫作品,可說宛如破解一樁案件,修復師既像偵探,也像醫師。戴敬晃依照經驗判定,作品問題有一半來自畫家使用的材質,另一半則是保存造成的問題。他表示,保存油畫的最佳環境為溼度為55度、溫度攝氏25度。

回國後,戴敬晃從事修復相關工作多年,他喜歡觀察畫家對光與色彩的細膩表現,如:冷黑、暖黑的表現,不同白色的用法等。但擔任修復師,戴敬晃只能模擬原作,多年的觀察只能放在自己的創作中。當放下修復色粉,換上油畫顏料時,不知此時他是感性多?還是理性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四):自我評估(中)
在上一期專欄當中,我們開始介紹加拿大滑鐵盧(Waterloo)大學職涯規劃手冊中提供的自我評估方法,其中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寫下「…
老爸傳絕藝 兒子承衣缽
清晨4點鐘不到,邱益華就與兒子邱國彰一起巡視魚塭、整理漁獲出貨。邱益華很高興兒子邱國彰可以繼承衣缽:「我們父子像兄弟,第二代有決心要接班,…
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悄然試航
8月10日凌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Varyag)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由拖船悄悄拖出大連港灣,再自行首航。由於有濃霧,…
ISIS囊中羞澀 籌資手法讓人瞠目
由於美國所領導的聯軍接連不斷的空襲,伊斯蘭國(ISIS)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資金緊張。ISIS控制的石油精煉廠、油輪、…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泰國素輦象節 看大象顯絕活
泰國曼谷東北部的素輦(Surin)古以「大象之城」聞名,許多人家都養象。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是當地的素輦象節,…
荷蘭村生態園區 盡攬北歐浪漫景緻
荷蘭村生態休閒園區以荷蘭風車為地標,在台南柳營德元埤的荒蕪之地,精心打造梵谷吊橋、渡船碼頭、建物等設施,並架起白色圍籬圈養乳牛,…
攻入精品咖啡市場 「咖啡杯杯」打造綠能商用餐車
咖啡,是人文的表徵,也是溫馨的意象。台灣近二十年來的咖啡市場,從平價咖啡戰到精品咖啡,經營模式從店面拓展到行動咖啡館,「雨後春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