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陳韋佑拜在陳錫煌(左)老師門下成為藝生,至今已邁入第九年。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第242期
謝平平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陳韋佑曾是攝影師取景鹿港的小小模特兒,七、八歲的他站在板凳上操偶,氣勢十足。他記得,每次跟大人同台演出,阿公都會給他一疊鈔票,「我一直以為布袋戲是用來賺錢的。」

布袋戲,是台灣的敬神文化之一,過往廟方每年固定邀請布袋戲戲團盛大演出,從下午到晚上,廟埕人聲雜沓,涼水、肉圓等攤販各霸一角,夜幕低垂,民眾還流連忘返。當廟方備好宵夜,讓布袋戲團人員休息時,已是凌晨子時,人方四散。

一年365天,這麼熱鬧的日子並不多。

陳峰煙的父親陳木火本身也是藝師,能說會演,還會寫劇本,創立祥盛天掌中劇團,可惜遇到二戰末期,日本殖民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演出機會幾乎是零。在陳峰煙接下劇團後,開始成為斜槓劇團——無演出的日子,原本載道具的牛車轉而幫農夫繳交公糧、把稻穀賣給碾米廠,直到今日。

陳峰煙後來受聘在台中教育大學社團任教,陳韋佑閒來無事,開車陪阿公去教書,看著精緻的動作,對掌中戲之美深深著迷,印象也隨之改觀。

 

「彰藝園」團長陳韋佑從小就能操偶。岳翔雲攝影

▲「彰藝園」團長陳韋佑從小就能操偶。岳翔雲攝影

 

不會口白 入門重新學習

他翻出家中古早的劇本,有看沒有懂,劇本上只有簡單提要,還有幾個人名,偶爾上面畫一個「X」,「就是這人要在這一幕歸西。」

祥盛天掌中劇團在1958年更名為「彰藝園掌中劇團」,是大彰化唯一的布袋戲團,但從陳韋佑的父親與阿伯開始,就是「錄音班」,「我們出去就是一台貨車、二位演師,然後放錄音帶,不用開口。」他喜歡操偶,但因不會口白而稍有遺憾,「很多人都說布袋戲是夕陽產業,不會比現在更好了。」

因此,2015年當他看到陳錫煌大師招收藝生,立刻手刀報名。按照文資局規定,藝生一年學一齣戲,每年二次考試,共計四年。陳韋佑計畫除了學習口白之外,還要學習戲偶帽子的製作。

 

從日治時代開始經營,「彰藝園」曾是彰化唯一的布袋戲劇團。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從日治時代開始經營,「彰藝園」曾是彰化唯一的布袋戲劇團2。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從日治時代開始經營,「彰藝園」曾是彰化唯一的布袋戲劇團。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南北派別不同 挫折多多

陳峰煙與陳錫煌相識,他特別為金孫打了個電話,希望金孫的藝生之路收穫滿滿;但第一個月,陳韋佑就受到不小的挫折,「我反覆聽錄影帶的四句聯,五十遍應該有,我還是聽不懂師父(陳錫煌)在講什麼。」

陳韋佑在彰化長大,母語就是台語,後來他才知道師父唸的是泉州腔,今日台灣除了北部布袋戲劇團,能聽到泉州腔的就是鹿港了,與一般台灣人講的台語不太相同。

他苦練泉州腔,心想搭配上自己的操偶技術,應該很快就能晉級過關。但考試時,評審一句:「你的前場跟後場搭不起來。」讓他一頭霧水。

經過詢問,他才知道,原來後場的鑼鼓師傅並不是來幫自己「配音」的,前場操偶師傅要聽鑼鼓點下在哪裡,跟著節奏發揮,類似京劇,所以才有「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說法;以前靠錄音帶「一演到底不斷片」的功夫,全然派不上用場。

四年後他通過文資局傳習藝生結業考後,陳韋佑覺得自己學得還不到家,2020年又報名傳藝中心「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成為駐團藝生,同樣由陳錫煌老師指導。陳韋佑的離家拜師學藝之路,到今年已堂堂邁入第九年。

 

陳韋佑祖父陳峰煙是彰化知名的布袋戲藝師。岳翔雲攝影

▲陳韋佑祖父陳峰煙是彰化知名的布袋戲藝師。岳翔雲攝影

 

跨界演出?這個嘛……

彰化市中正路上,每年中秋節大排長龍的「不二坊」生意依舊興隆,同在一條路上的「彰藝園」,外台戲依舊應接不暇。親朋好友知道陳韋佑回來,紛紛好奇要他露二手看看。彰化是金光布袋戲的天下,使用戲偶尺寸較大,而傳統布袋戲的尺寸較小,動作細緻,在他眼裡,可說各有優點。

但近幾年,許多廟方希望以傳統布袋戲形式演出,倒是讓陳韋佑頗感驚訝,「傳統布袋戲的戲偶情緒,是靠動作去演出來的。」因此師父老叮囑他基本功的重要性。

不過,除非坐在最前面,否則多數人都以「聽戲」為樂;民眾透過藝師的口白體會小生、小旦的談情說愛,丑角的逗趣,武將在戰場征伐的氣勢,因此,口白也左右了一齣戲的好與壞。陳韋佑因為個性內向,丑角是他認為最困難的角色,征戰戲、古冊戲則較為拿手。

現在劇團一半業務來自公部門,一半來自外台戲,看來前景不錯。未來能否靠演出自立自強?他的觀察是,有劇團能自立自強,但更多劇團都以第二個工作來支撐劇團營運,如「彰藝園」除了他,還有父親、二個弟弟共同經營;父親主業是經營工廠,弟弟也有自己的正職工作,演出時會來幫忙,「因為斜槓經營,我才有錢、有空到台北上課。」

 

陳韋佑(最後排右)至校園推動布袋戲文化,不遺餘力。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陳韋佑(最後排右)至校園推動布袋戲文化,不遺餘力。彰藝園掌中劇團提供

 

藝文界現在流行跨界創新,陳韋佑直言,他沒有想太遠,「彰藝園」短期目標為培養觀眾,效仿阿祖、阿公以簡單、有趣的角色,搭配有趣的劇情演出,讓布袋戲的美重新走入民眾的心中。

 

 

 

相關文章:

傳統布袋戲 後生可期

傳統結合創意 陳建霖「雷音劇坊」響徹雲霄

頂著超級光環 「亦宛然」第四代李奕賢突破自我

天生藝師陳冠霖勤學不怠 傳承精湛掌藝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8888 vs.美國自我出發
在2008年的最後一夜,世界上有各種辭舊迎新活動,大概無數人都焦急地期待08年快點過去,因為這是災難的一年,全球的股市大跌,…
別鬧了!霸王
「胖哥清源『著童』囉!」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辦公室來報馬仔。雖然隔著一棟樓,但我已隱約聽見教室裡騷動的聲音。 乩童出現在校園 整整儀容,…
縱橫華爾街10年 彭博生財最多
2000到2009年可說是繁榮與衰退錯綜複雜的10年,2009年更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大多數人免不了受到經濟損失,但是依然有少數人成功獲利…
一夜好眠 正確睡姿保健康
過年了,俗諺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辛苦了一整年,沒能好好休息,許多人可能在新年期間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值得注意的是:…
大媒體小故事
8.一差二錯   「一個換兩個、一個換兩個......」 人資組組長王一麟從會議室走出來之後彷彿念咒一樣,一直喃喃自語地念著這個神祕的口訣…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
透視「庶民經濟指標」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