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阿嘎遭前員工詐騙,業界「AB合約」真相,不一定能避稅!

財報雲繪製
財報雲

百萬YouTuber蔡阿嘎,上個月發聲明開除元老級員工蘿拉,引發外界譁然,更指控蘿拉利用接洽窗口角色做了「 AB 合約」,涉及不法金額高達8位數。

9日蔡阿嘎才翻唱動力火車的歌曲〈我很好騙〉自嘲,今(10)日又宣布緊急P圖YouTube頻道的封面照,緊急P圖後,將蘿拉P成一罐「AB優酪乳」,嘲諷她「 AB 合約」一事。

然而事件爆發,也讓許多人疑惑:「與蔡阿嘎接洽的廠商,不會覺得AB合約很奇怪?」

什麼是AB合約?

AB合約指檯面上、檯面下有2種合約,過去使用的目的通常是逃漏稅。

蘿拉案件中的AB合約是將同一個業配案合約拆成2份,要求客戶簽署2份合約,將合作款項匯入2個帳號,但卻對老闆隱匿B合約的存在,讓款項進入自己的口袋。

財會和資訊系統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的「財報雲」揭真實情況:「其實AB合約常是業界避稅的方式之一,」為了讓該公司符合「擴大書審」規定,使得全年營業額不超過3,000萬元,「負責人名下可能會有多間公司,需要區分 AB 合約來開多張發票。當營業額超過之後,就必須更改申報的方式,因此不少公司會使用此模式來處理,在實務面很正常。」

然而,AB 合約就是不合法的行為,若按此方式進行,反而增加麻煩:

一、增加管理成本

當有 AB合約的產生,代表兩次金流會流入到不同公司,此時營業人若是放權給員工執行,且沒有養成記帳、對帳的習慣,長久下來,容易有舞弊的行為發生。就算營業人只負責出資,不負責營運執行,也必須學習接觸這些事情,才不會讓有心人介入。

二、書審想繳比較少稅,其實未必

AB 合約看似可以節稅,實則不然。營所稅申報方式有「擴大書審、查核申報」這兩種,

全年營利淨收額合計3,000萬以下,適用「擴大書審」,因此不少企業剛好介於 3,000萬上下,就是因為不想「查核申報」,將營業額維持在3,000萬以下。「查核申報」帳務處理難度較高,憑證、金流必須禁得起檢驗,公司還要有相當的記帳水平,營業人認為處理麻煩,甚至認為「要繳的稅比較多」。

但是財報雲提醒,財政部在112年《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規定,營業人需依規定設置帳簿記載並取得、給與及保存憑證,以往使用「擴大書審」原因「收集憑證」很麻煩,現在「查核申報」也需要先準備相關資訊。因為擴大書審被抽到查帳時,公司需提供帳簿憑據,以查核報稅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如果被抽查到帳簿記錄不實、不完整或是憑證不足,則需要補繳稅款,此時的金額,反而會比依法結算的金額高出許多。

如果使用「擴大書審」方式申報,不管公司是否有盈餘,都需要繳稅!只要有營收或營業外收入,即使年度結算為虧損,也需要繳稅。使用「查核申報」卻不用,如果公司該年度是虧損的狀態,則不需要繳稅,因此,使用書審申報不見得會繳比較少稅,還需要細算。

兩者計算方式差異如下:

  • 擴大書審計算方式=(營業收入淨額+非營業收益)× 擴大書審純益率 × 營所稅率。
  • 查核申報計算方式=課稅所得額=(營業收入淨額-營業成本-營業費用+非營業收益-非營業損失)× 營所稅率。

強烈建議,不論營業人是否實際參與公司營運,都應了解公司業務狀況,掌握每一筆交易、專案的實際情形。記帳、保存憑證,不僅能讓營業人更準確知曉公司財務,也能幫助公司在報稅時減輕整理憑證的困擾。

 

原文轉載自 財報雲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8888 vs.美國自我出發
在2008年的最後一夜,世界上有各種辭舊迎新活動,大概無數人都焦急地期待08年快點過去,因為這是災難的一年,全球的股市大跌,…
別鬧了!霸王
「胖哥清源『著童』囉!」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辦公室來報馬仔。雖然隔著一棟樓,但我已隱約聽見教室裡騷動的聲音。 乩童出現在校園 整整儀容,…
縱橫華爾街10年 彭博生財最多
2000到2009年可說是繁榮與衰退錯綜複雜的10年,2009年更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大多數人免不了受到經濟損失,但是依然有少數人成功獲利…
一夜好眠 正確睡姿保健康
過年了,俗諺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辛苦了一整年,沒能好好休息,許多人可能在新年期間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值得注意的是:…
大媒體小故事
8.一差二錯   「一個換兩個、一個換兩個......」 人資組組長王一麟從會議室走出來之後彷彿念咒一樣,一直喃喃自語地念著這個神祕的口訣…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
透視「庶民經濟指標」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