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良食」推行青銀共農 成為企業ESG最佳夥伴

▲劉震鋐與吳詩涵打造「幸福良食」致力解決農村人口斷層的問題。幸福良食提供
第246期
楊戎真
隨著歐美國家對企業永續發展的關注,ESG也成為台灣上市櫃企業必須執行的項目,支持在地農業成為不少企業推行ESG的方式之一。以解決農村人力斷層問題為主的社會企業「幸福良食」,為此提供了「採購」、「志工日」與「認養田」等不同型態的合作方案。

成立於2015年的社會企業「幸福良食」,透過青農與老農共同生產的「青銀共農」方式,整合了台南地區約300公頃的農地,並培育約10位青農,所創的「幸福千千歲」也成為在地農業的聯名品牌,為地方農業創生,也為在地農產創造了更多價值。

 

幸福良食所創的「幸福千千歲」,是在地農業的聯名品牌。葉俊宏攝影

▲幸福良食所創的「幸福千千歲」,是在地農業的聯名品牌。葉俊宏攝影

 

幸福初衷》解決農村人力斷層問題

「幸福良食」創辦人劉震鋐原本與幾個朋友合夥開補習班,由於父親身體狀況不佳,於是在2008年回台南學甲老家接手家裡的農田,後結識目前擔任幸福良食執行長的妻子吳詩涵,兩人攜手打造屬於在地的幸福。

剛開始劉震鋐就像學徒,一切從頭學起,包括如何操作大型機具、種植與耕作。七、八年後,他想要做一些跟老一輩不一樣的事情,於是成立了「幸福良食」,恰好搭上政府推動社會企業的熱潮,明確朝向社會企業的方向走。吳詩涵表示,當時除了希望公司本身可以營運,也希望能解決農村人口老化、人力斷層的嚴重問題。

 

台灣多數是小農,耕地面積小、規模小,沒有經濟效益。使用大型機具開一下就到對面,要180度迴轉。幸福良食提供

▲台灣多數是小農,耕地面積小、規模小,沒有經濟效益。使用大型機具開一下就到對面,要180度迴轉。幸福良食提供

 

1.農業利潤微薄

吳詩涵表示,台灣多數是小農,耕地面積小、規模小,沒有經濟效益,「我們看到很多青年來種,活不下去就離開。」她以種植雜糧為例,儘管政府鼓勵且提供補助,但在台灣種雜糧費工耗時且收益少,難以為繼。

反觀國外,農業大都是大規模、大型機器耕種,機具啟動後,一趟開到田的另一端就是好幾個小時。相形之下,台灣農地很零碎,一塊田就一、二分地,使用大型機具開一下就到對面,要180度迴轉;而且一塊地很快就耕完,要將大型機具開上柏油路,再到下一個田區,其間損耗很多人力、能源與時間。

此外,台灣土地取得成本比國外高很多,種出來的雜糧並沒有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吳詩涵說,台灣在地雜糧價格約是國外進口產品的二倍,即便價格較高,農民還是生存困難。她舉出詳細數字說明:一分地約300坪,大概可生產200公斤的黑豆,如果風調雨順、順利採收,從種下去到收成約100天,一年一收。以台灣價格一公斤100元計算,一分地總共就收入2萬元,一甲(10分)也就20萬元。這還是沒有扣除前面的種子、資材等費用,單純只賣一級生產的產品,利潤非常低,低到沒辦法養起公司或養員工。

 

吳詩涵表示,台灣土地取得成本比國外高很多,種出來的雜糧並沒有成本上的競爭優勢。一甲地可能才年收20萬元。幸福良食提供

▲吳詩涵表示,台灣土地取得成本比國外高很多,種出來的雜糧並沒有成本上的競爭優勢。一甲地可能才年收20萬元。幸福良食提供

 

2.農業門檻高

除了利潤低,阻擋了年輕人從農的意願,吳詩涵指出,農業入門的門檻其實很高,要先取得土地才能取得農民身分。但土地成本高,兩件事互為因果。再來要有技術、要知道怎麼種,好不容易種出來之後,還要能賣得掉。

有些自耕農儘管做得不錯,每個月營收多的時候可以到二、三十萬,但因為不敷成本,也沒存到什麼錢。也有大規模種植的農民,原本通路商要收購產品,後來不收,結果賠得很慘,只能放棄自耕農身分,出來就業。

吳詩涵感嘆:「對一般青年而言,自己當農民,投入的時間跟成本,遠比其他創業來得多。要在農業有回收,至少要三年吧,需要摸索,不可能馬上種、馬上就可以驗證、馬上就賣得掉,所以時間很長,這就是為什麼說門檻很高。」

 

結合在地老農共創青銀共農的耕種模式。幸福良食提供

▲結合在地老農共創青銀共農的耕種模式。幸福良食提供

 

青銀共農》整合300公頃農地,培養10名青農

幸福良食採用「青銀共農」的模式,也就是跟在地老農民或地主租土地,或透過契作的模式推展,雙方簽訂合約,由幸福良食出錢、出力,包括購買種子、資材,以及承擔後續的耕種,且「保證收購」;老農則只要偶爾去巡田,看到問題及時反饋即可。

 

在地培力,讓有志農耕的年輕人更容易投入農業。幸福良食提供

▲在地培力,讓有志農耕的年輕人更容易投入農業。幸福良食提供

 

雖然販售的風險、成本全部由幸福良食承擔,但初期推展並不順利,不少老農或地主還有當年「三七五減租」的陰影,唯恐耕地租給別人後就變成別人的土地了。而且「保證收購」畢竟是採收後秤重才給錢,所以一開始不一定會相信。直到一些合作的老農或地主陸續拿到錢,幸福良食方才有了口碑。

口耳相傳後,幸福良食在台南學甲、鹽水、西港、佳里、新營、下營,一路到包含麻豆、善化、安定等地,整合了約300公頃的農田。這些田區由幸福良食所培育的10名青農進行友善耕作,主要種植黑豆、玉米、玉米筍等雜糧作物,讓原本廢耕的土地再創地力,同時推動產銷履歷與認證,可溯源確保農產品安全無虞。

青農培養模式有點像「大手帶小手」,直接在幸福良食的系統裡運作,「一來是我們有經驗,二來是我們現在也有品牌、有銷售,可以一條龍地做,種出來的產品基本上我們都可以收。」幸福良食也合作了約30幾名合作社社員,供應他們幸福良食所栽種的農產品。

 

搭設棲架成為猛禽的棲息處,為友善農耕助力。圖中老鷹爪下已捕捉到田中的老鼠。幸福良食提供

▲搭設棲架成為猛禽的棲息處,為友善農耕助力。圖中老鷹爪下已捕捉到田中的老鼠。幸福良食提供

 

社會責任》與企業合作共同推行ESG

為在地農產創生,幸福良食也成為不少企業合作推行企業永續指標ESG(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夥伴,模式大概有採購、員工志工日以及認養田等形式。

1.企業採購

幸福良食所生產的黑豆,最大的ESG合作客戶是王品集團的「石二鍋」,從2017年開始,便是石二鍋指定的隨餐飲料供應商。吳詩涵表示,這樣的企業採購與一般採購不同,因為這是支持社會企業、支持台灣在地農產品,可以放到公司ESG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裡面。

另一種形式則是逢年過節的禮盒採購。吳詩涵說明,每年中小企業處會評選80家社會企業做為社創選品,集結成目錄提供給各大上市公司做企業採購的參考。幸福良食已經連續三年都在名單上,「去年中秋節,我們將台南在地不同小農的農產品,像鹽水的小番茄、西港的芝麻等,集結成一盒中秋禮盒,賣了好幾百盒。」

此外,也透過專案的方式提供產品給公司做「企業茶水間」。吳詩涵說明,嘉新集團便導入這樣的模式,「一些企業都會提供給客戶或員工咖啡、茶等飲品,我們就提案有沒有可能在一般的茶葉、咖啡以外,多一個支持在地、無咖啡因的飲品──黑豆茶,同時我們也做一個小小的立牌,讓大家知道他的採購是在支持台灣在地農業。」

2.企業志工日

2021年,幸福良食與中華開發金控合作「企業志工日」ESG專案,讓員工利用志工假期從事體驗活動。該集團所有公司的員工都會參與在地農業的運作,可說是ESG裡「員工照顧」的一環。

「農村可以做的農務很多,就看我們那時候需要什麼。」由於從事友善耕作,不使用除草劑、落葉劑以保留農田的生態,搭「老鷹的棲架」便成了一種讓員工參與ESG的方式。將高7到9公尺的長竹竿立在幸福良食的田區裡面,老鷹就會更多地來此「休息站」停留,也就會趁便抓更多老鼠。

吳詩涵表示,這些活動都有不錯的反饋,很多人會體會到原來農業這麼辛苦,做了這麼久才賣這麼一點點錢。以後這些人買菜的時候就不會殺價,或者未來就會更加支持台灣在地的農民。

3.認養田

幸福良食也透過與企業共同認養田的方式,支持在地農業,「企業認同我們為土地做的事情,付一筆錢讓我們照顧這個田區,並購買所產出的產品。」例如嘉新集團與東生華製藥公司,都與幸福良食以此方式合作。

而不同企業可能有不同的配合方式,除了購買幸福良食的原物料、產品作為企業生產或業務所需,也可以捐給在地的慈善組織,或安排企業的家庭日、員工日、志工日,與農村的採收工作做結合。吳詩涵表示,希望企業除了花錢支持公益,還可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幸福良食執行長吳詩涵稱自己是「幸福農夫娘」。葉俊宏攝影

▲幸福良食執行長吳詩涵稱自己是「幸福農夫娘」。葉俊宏攝影 

 

如何成為企業發展ESG的夥伴?

對於如何成為企業發展ESG的夥伴,吳詩涵強調,要能說清楚價值或社會影響力,為什麼企業來跟你合作?你做了什麼事會讓這個社會更好?要能夠很清楚地論述,甚至要有一些數據佐證。

以「搭棲架」為例,幸福良食會架設攝影機,請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做分析報告,甚至直接去做對照組,看到底做這件事情對環境友善多少。吳詩涵認為,一些企業願意扶持在地農業,不是單純的買賣,所以不是單純的比價錢,企業更看重的是價值,尤其是這個價值能否在ESG或企業形象上加分。

多半的企業做ESG,都會考量與自身的領域做結合。以中華開發金控為例,中華開發很希望運用本身金融的專業,所以和幸福良食合辦青農培訓,就派了一位財務、一位行銷老師前來;東生華製藥與幸福良食的合作,則是因為藥廠本身就在研發心臟血管慢性疾病的藥品,而黑豆對心血管有好處,正好貼合他們的形象。

此外,能否解決企業的問題,也是ESG考量的因素之一。吳詩涵形容,就像投資人要投資一家公司,企業挑選ESG合作夥伴,也會看創辦人或主事者能不能取信於它,提案能力如何,以及是否有與企業做互動、溝通的窗口,是否能解決企業的問題等。

儘管企業做ESG時想要支持在地團隊,但也會很擔心會不會無以為繼,因此會去評估合作夥伴的經營狀況,「不一定要賺很多錢,但至少是穩紮穩打,有一定的規模,未來可能長期合作。」吳詩涵強調:「做好準備,了解到他們有什麼需求,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就比較有機會被挑中。」

 

 

 

相關文章:

不可不做的課題 中小企業也要拼ESG

因應全球供應鏈 「優樂地永續」助攻企業推行ESG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給偉大媽媽的獻禮:一生健康的祕方
在這春暉燦爛的日子,記起人們說:「上帝無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創造了母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每個人在最脆弱痛苦無助的時候,…
突破IG迷思 電商也該用的圈粉術
社群化的時代,每個人幾乎都穿梭在臉書、Instagram(IG)、LINE等社群當中。生活中遇到有趣或特別的事情,…
南台灣哈密瓜城堡 被訂單敲醒的泰鶴農場
「泰鶴」台語諧音就是「太好了」。好親切動人的名字!這座位於南台灣屏東縣大武山下「泰山村」的農場,為什麼會叫泰鶴?…
大象也能起飛?——比較印度和中國
比較印度和中國,是個太大的題目,根本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這裡只是談一個大概。因為這兩個國家實在有很多相像之處,值得一比。 首先,中、…
治療咳嗽食療方
咳嗽很難纏,病因很多。中醫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不只是肺部支氣管的問題,鼻涕倒流、食道逆流、抽菸、虛火引起喉頭乾癢,也會引發咳嗽。…
足涉滄溟千萬里 船長黃玉輝躍升引水人的生涯
大海從來不缺冒險的故事,不是腦中的想像,而是憑著肉身、意志與風浪搏鬥。這些驚險的情節卻鮮為人知,因為這對航海人的生活來說,再稀鬆平常不過。…
景氣低迷中 美國6個最夯職業
自2008年金融海嘯襲擊,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在景氣一片低迷之際,以下6個職業卻逆勢成長,前景看好: 1. 護理人員:…
論鄒至莊院士的中國第一強說
台灣中研院院士鄒至莊先生近日有篇文章說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經濟日報》,2019年4月22日,〈試論中國的未來〉),這種言論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