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環繞的聖山 南台灣最高峰北大武山(下)

▲登上南台灣最高峰,北大武山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聖山,標高3,092公尺。
第244期
文、攝影⊙方世宇
作者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於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接續243期)

上山的時候遇到一批批住在檜谷山莊、半夜出發攻頂後下山的山友,還有一些半夜出發單攻的山友。

 

進入4月,有些杜鵑開花了。

▲進入4月,有些杜鵑開花了。

 

10點58分,抵達約在7.5公里處的高砂義勇軍紀念碑遺址,海拔高度3,014公尺。這座紀念碑是日本人為了紀念二戰時,徵召原住民前往南洋戰場作戰所設立,基座還在,但碑身已經倒塌。紀念碑後方的大武山神社遺址,是全台灣少數位在高海拔地區的神社遺址,海拔高度超過3,000公尺。神社遺址是進入稜線前最後一片平坦的區域,許多人登頂前或下山後會在這裡用餐休息。

 

雖然還沒走上稜線,但視野慢慢遼闊了。

▲雖然還沒走上稜線,但視野慢慢遼闊了。

 

最後的一公里路走在稜線上,高度都在3,000公尺左右。也許是視野開闊的關係,這一公里感覺走得相當久。走過兩、三座山頭後,11點42分終於抵達了北大武山三角點。

 

上大武山神社遺址前,有一段比較陡的地形,幾乎只能單向通行。

▲上大武山神社遺址前,有一段比較陡的地形,幾乎只能單向通行。

 

一望無際的北大武山稜線。

▲一望無際的北大武山稜線。

 

北大武山著名的原始鐵杉林景觀。

▲北大武山著名的原始鐵杉林景觀。

 

北大武山是排灣族和魯凱族的聖山,標高3,092公尺,和我手機GPS實測只差了1公尺。和稜線上比起來,三角點的展望不算是最好的,三面都被樹擋住,只有三角點後方的西面比較開闊。其實天氣不錯,雲量也不算多,但就是看不到更遠的海。同時在三角點上有先前擦身而過的48年次大叔,還有兩位比我早到拍照拍得不亦樂乎的姊姊,不說年齡還以為只有二、三十歲,果然愛山之人不會老。

 

紀念碑只剩下基座,碑身已經倒榻。

▲紀念碑只剩下基座,碑身已經倒榻。

 

終於登頂北大武山了,從新登山口開始總共費時6小時31分鐘,剛好滿12公里。

▲終於登頂北大武山了,從新登山口開始總共費時6小時31分鐘,剛好滿12公里。

 

拍了幾張照片,吃了一顆飯糰,不知不覺也在山頂待了20幾分鐘。本來是孤單地上山,下山的時候多了兩位同伴,讓無聊的下山路多了幾分樂趣。在濕滑的步道下山,不會比上山快到哪裡去,下午3點12分,我們回到檜谷山莊的岔路口,剛好可以去山莊吃點東西稍作休息。

 

檜谷山莊。

▲檜谷山莊。

 

檜谷山莊在森林裡面,有幾個用木板鋪設好地面的露營地和一座山屋,今天上山的山友聚集在此。為了趕在天黑前下山,我們只休息不到20分鐘便啟程下山。

 

越接近傍晚雲霧越濃,景象和早上已經完全不同。

▲越接近傍晚雲霧越濃,景象和早上已經完全不同。

 

下山經過了3.8公里的喜多麗斷崖,據說是最適合欣賞雲海的地點,不過早上沒什麼雲,我甚至沒發現已經行經斷崖。下午開始起霧後,什麼也看不見。有人聊天打發時間,下山就沒那麼無聊。

 

回程回到檜谷山莊,山莊前面有一片營地,和國家公園的營地一樣,睡起來應該很舒服。

▲回程回到檜谷山莊,山莊前面有一片營地,和國家公園的營地一樣,睡起來應該很舒服。

 

傍晚6點13分,我回到新登山口,包含所有休息拍照和繞進檜谷山莊的時間,總共花了13個小時,時間不算快,比較遺憾是沒有看到厲害的雲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8888 vs.美國自我出發
在2008年的最後一夜,世界上有各種辭舊迎新活動,大概無數人都焦急地期待08年快點過去,因為這是災難的一年,全球的股市大跌,…
別鬧了!霸王
「胖哥清源『著童』囉!」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辦公室來報馬仔。雖然隔著一棟樓,但我已隱約聽見教室裡騷動的聲音。 乩童出現在校園 整整儀容,…
縱橫華爾街10年 彭博生財最多
2000到2009年可說是繁榮與衰退錯綜複雜的10年,2009年更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大多數人免不了受到經濟損失,但是依然有少數人成功獲利…
一夜好眠 正確睡姿保健康
過年了,俗諺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辛苦了一整年,沒能好好休息,許多人可能在新年期間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值得注意的是:…
大媒體小故事
8.一差二錯   「一個換兩個、一個換兩個......」 人資組組長王一麟從會議室走出來之後彷彿念咒一樣,一直喃喃自語地念著這個神祕的口訣…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
透視「庶民經濟指標」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