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晨曦 馬駝鹿山環線Day4(上)

▲清晨躲在睡袋裡,架起腳架拍攝美麗的晨曦。
第234期
文、攝影⊙方世宇
作者來自府城台南,台北醫學大學畢業。大學開始熱衷旅行,從俄羅斯冰箱到埃及烤箱,從伊斯蘭世界到古馬雅文明。不是很在意享受一頓美食、住上豪華旅館,卻執著於多走一步路、多看一眼風景。2016至2017年間,完成為期319天的拉丁美洲、18國旅行;2018年完成為期82天的登山徒步旅程,登上南美洲、非洲及歐洲最高峰,曾造訪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以及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基地營。

(接續232期)

馬駝鹿山環線第四天,行程會是這樣:從別德馬湖畔的蜂巢灣營地出發,沿著別德馬湖邊向東行一段路,到地道河下游,接著需要再次架繩索渡河。渡河後沿著一段3公里的輕鬆路段,走到馬駝鹿山環線的終點,也就是地道灣,再回到查爾騰。

 

馬駝鹿山環線Day4路線圖。

▲馬駝鹿山環線Day4路線圖。

 

好在營地整晚沒有起風,帳篷又成功撐過一晚。

▲好在營地整晚沒有起風,帳篷又成功撐過一晚。

 

今天原本打算早起,因為要搭晚上8點的車離開查爾騰,然而昨晚實在太冷,湖邊溼氣很重,內外溫差大,導致睡袋都溼了,冷到要早起實在非常困難。好在一整晚營地都沒有起風,我的My First Tent又成功撐過一晚。

 

馬駝鹿山南面有著和北面截然不同的景緻。

▲馬駝鹿山南面有著和北面截然不同的景緻。

 

別德馬冰河壯觀的冰舌。

▲別德馬冰河壯觀的冰舌。

 

昨天刻意把帳篷的門開在東向,早上躲在睡袋裡,打開帳門就能看到別德馬湖面上美麗的晨曦。

太陽逐漸升起後,溫暖的陽光照射在白雪覆蓋的馬駝鹿山上,搭配著燕麥片早餐欣賞,感謝老天又給我完美的天氣。

雖然很想早點出發,但一直念念不忘昨天抵達營地前驚鴻一瞥的別德馬冰河(Glaciar Viedma)的冰舌。紮營的積雪半島(Península Ventisquero)西緣,是陸地上最接近能看到冰河的地點,加上早上東方的日光正好照射在冰河上,是一個絕佳欣賞的好時機。於是我問了旁邊紮營的阿根廷人其方向和時間,確定距離不遠後,我便朝著冰河的方向前進。

 

山脈後面巨大的浮冰漂浮在湖面。

▲山脈後面巨大的浮冰漂浮在湖面。

 

才爬上第一座小山丘,馬上可以看見一排藍色的冰柱。有別於之前看過的莫雷諾冰河(Glaciar Perito Moreno)和格雷冰河(Glaciar Grey),別德馬冰河的冰舌透射出更多所謂的「世界級藍」,相當特別。湖面上漂浮著許多冰河崩解下來的浮冰,從遠處看是小小一塊,等靠近一看,才發現每一塊都很巨大!

 

小湖泊上可以看到雪山的倒影。

▲小湖泊上可以看到雪山的倒影。

 

欣賞完後回到營地,拿起背包,約10點半,我們啟程出發。今天的路線比起前幾日「相對」簡單,先沿著別德馬湖湖畔走一段,然後開始翻山越嶺。我們爬上一座又一座的山丘,回頭看,別德馬冰河越來越小,直到最後終於看不見。

別德馬湖真的很大,最遠的距離將近100公里,我們沿著西北緣走了超過10公里,而地圖上看起來卻只是僅僅一角。好不容易翻過最高的山坡,終於看見終點──地道灣碼頭。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獨居有感
長假回鄉。茶餘飯後,我隨口講出的購屋想法成了閒聊的主題。 「房子不要買在海邊,」媽媽搖搖頭,「冬天那麼冷。現在年輕不覺得怎樣,…
中國大學生 搶當掏糞工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年年說年年難。近日一條「大學生掏糞工上崗」的新聞,又將這個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3月3日,…
用行動關注台灣農業 - 「炸彈客」炸開「台北綠色市集」
楊儒門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就是六年多前轟動一時、在台北放置17次爆裂物來表達農業問題而入獄的「白米炸彈客」。…
鳥窩窩私房菜 創意與現代的美味感動
「鳥窩窩」,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好奇的名字。它是由劉美伶董事長創立,因為她在海內外辛苦耕耘,深知遊子之苦,希望讓這些鳥兒都能有個家,…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陰陽臉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宣布「中國實際上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GDP總量超過日本。這一官方當作是貼金的「經濟成就」,…
香港回憶錄之「末代港督」
(續前期)參與香港前途問題談判的港督是尤德(Sir Edward Youde),他是英國資深外交官員,熟知中國事務,曾任英國駐華大使。…
木工蓋新房
畫面中以手作方式整理木材的人是誰?沒錯,正是阿丹本人。 在今年5月5日出版的第200期《看》雜誌中,曾介紹阿丹以大型機具切割原木材,…
黑幼龍:找到「三個圓圈重疊」的工作
說起「改變」,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大半生的經歷,可說是最好的註解。黑幼龍從一個連高中都考不上、只好去從軍的小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