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鼻煙壺 展露良工巧匠技藝之美

▲「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盒中每件鼻煙壺從題材、配色到裝飾紋樣無一相同。
第215期
文⊙謝平平 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朝萬曆年間,西方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年)帶入了星象學、三稜鏡、西方信仰之外,還有後來流行於宮廷的鼻煙壺。傳至清朝後,鼻煙壺的材質也從剛開始的玉、瓷、銅胎、琥珀、玻璃等,再加上外畫、內繪、琺瑯、套玻璃等,幾乎清朝宮廷的最高工藝,在鼻煙壺上幾乎都可以看到。鼻煙壺的使用在清初達到極致。

 

清雍正「白色料鼻煙壺」與「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清雍正「白色料鼻煙壺」與「帶銅胎畫琺瑯黑地夔龍紋套匣」。

 

「鼻煙壺」原稱「士拿乎」

不過,「鼻煙壺」是較為後期的稱呼,利瑪竇帶入中國時,以「士拿乎」稱呼,取自「snuff」的直譯名。snuff是鼻煙,歐洲人從美洲的印地安人處得知,將發酵的菸葉磨成細粉,加入調香,平日放在盒裝中,使用時取出少部分,盛於盤中,輕嗅可治鼻病。

傳入中國後,除了菸葉,再加入多味中藥或者麝香,成為提神醒腦、通竅的養生用品。原本裝盛鼻煙的盒子,也改成密封瓶子,並加上許多精美的工藝技術,所以才稱為「鼻煙壺」。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於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

▲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包括三件鼻煙壺及兩個鼻煙碟,存放於小巧有座槽的木盒中。

 

故宮特展「清宮鼻煙壺」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共展出368件的鼻煙壺,是故宮特展中的盛事。

現場最小鼻煙壺高度僅三公分,小口、廣腹,連同器蓋與小匙,皆十分精巧。並有精緻木盒、木屜,可將鼻煙壺分門別類裝好,皇帝、皇室出外旅遊時,只要攜帶木盒即可,除了藥用功能,還有觀賞把玩之樂,亦可見當時良工巧匠之多。

 

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典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底部靈芝框內有楷書「雍正年製」落款。

▲「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典藏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底部靈芝框內有楷書「雍正年製」落款。

 

其中,清雍正「玻璃胎畫琺瑯彩竹節式鼻煙壺」是故宮唯一一件雍正款玻璃胎畫琺瑯器,器底書「雍正年製」,為乳白色玻璃仿斑竹樣貌,點點褐斑上有小蟲二隻,精緻可愛。

此外,清乾隆「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四十三件貯於蒔繪漆盒」可安置多只鼻煙壺,每只鼻煙壺高約四、五公分,從題材到紋樣,無一相同,不只蒔繪漆盒本身,每件鼻煙壺都堪稱乾隆時期的玻璃胎畫琺瑯珍品。

 

清乾隆「金屬胎掐絲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清乾隆「金屬胎掐絲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

 

此外,現場還有仿西方「聖母子圖」的鼻煙壺,也有造型為玉蜀黍、玉荔枝、玉茄、玉瓜等鼻煙壺,把玩在手,溫潤可愛,也是當時文人案桌上的小玩意。

 

清乾隆「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清乾隆「藍色透明玻璃刻花鼻煙壺」。

 

值得一提的是,鼻煙壺的內繪功夫堪稱一絕,使用特製的筆,伸入僅有三至五公分的窄小壺內,細細勾勒出松枝細葉、人物顰眉、建築,甚至還能在上面題字,與肉形石、翠玉白菜一般巧奪天工。

鼻煙壺與書畫、器物等相比,分量或許無法相提並論,但其工藝卻展現了清宮內苑深藏不露的生活意趣,1990年前後,大陸興起一股收藏熱,鼻煙壺身價因此扶搖直上,至今仍是熱門話題,有興趣的民眾,趕緊帶上口罩,安排時間去觀賞一回吧。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

展期:2020年7月31日起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區303室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入侵喬治亞 俄羅斯陷空前孤立
俄羅斯和喬治亞於8月7日北京奧運開幕前爆發衝突,原因是喬治亞派兵試圖重新收回境內自1990年代就企圖獨立的南奧塞提亞和阿布哈茲地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周星馳在人群中「西遊降魔」
華人導演中,周星馳是我的最愛。他的作品中,我覺得《西遊降魔篇》調性獨特,內涵深刻。這部嚴肅的電影,探討的只有兩個字──修煉。 …
全球掃房潮再破紀錄 中國買家最愛紐約
中國富豪的購房熱情正在推動全世界的資產價值。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2015年中國買家在西方大城市的房屋購買量再次打破紀錄,…
走出虛擬人生
年節與家人拜訪親戚。一進門,叔叔嬸嬸立刻起身至門口迎接。大家寒暄時,我看到客廳裡坐著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著iPhone,…
香港人反送中之文化思索
香港609、616大遊行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歷經回歸之後的22年,這個東方之珠已經滿目瘡痍。一個城市之興起,有其內在的生命力,…
神奇的候風地動儀
東漢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在古機械復原研究中,一直都是熱門的研究主題。特別在於它的機械原理和震源的感應方式,至今仍是難解之謎。根據《…
黃毓民的那些年
香港97後的第三次區議會選舉已經揭曉,泛民(泛民主派)是大敗還是小敗雖然有爭議,但是認為大敗的看法占優勢。認為小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