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修復讓經典電影活在現代

傳影互動提供
第183期
整理☉曾允盈

楊德昌的台北故事──《一一》(A one and a Two)(新片)


導演:楊德昌
演員:吳念真、金燕玲、張洋洋、唐如韞、戴立忍
修復上映日期:2017年7月28日

已故導演楊德昌2000年推出《一一》時,因不滿台灣電影發行被少數人把持,不想作品草草上映被犧牲,乾脆不上院線,僅在影展播放。睽違17年之後,終於第一次在台播映。楊德昌因本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2016年《一一》獲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第8名。

影片結束在一個簡樸的葬禮,呼應了一開始複雜的婚禮。楊德昌用貼近大眾的濾鏡,透過一個平凡家庭的冷暖,探討每個人不同階段會遭遇的困境,兼具寬厚溫柔和尖銳犀利的風格。片中小學生洋洋喜歡把人們的後腦勺拍照下來,「我們看到的是不是都只是事情的一半?」這個問題,貫穿了整部電影。 

 


找到謊言中的真相──《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舊片)


▲網路擷圖

 

導演:黑澤明
演員:三船敏郎、森雅之、京町子
修復上映日期:2015年1月9日

日本導演黑澤明創造許多經典電影,近年透過數位修復技術,讓許多斑駁模糊的老片得以重生。改編自芥川龍之介小說的《羅生門》是一部黑白電影,描述當時社會人與人的互不信任,表現出嚴肅又淒涼的氛圍。芥川龍之介被派往中國工作的四個月,工作繁重且受到各種病痛折磨,回到日本後就創作了《竹林中》,也就是《羅生門》的故事腳本。

《羅生門》在1951年獲得許多國際獎項,當時是二次大戰結束後幾年,日本還在戰敗國的陰霾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犯罪變得合理。獲獎給日本人民帶來鼓舞,黑澤明也有意無意把日本國情套入影片中,用較隱晦的方式,在結尾時朝陽升起,展現出人性「善」的一面。

 

侯孝賢的台北故事──《尼羅河女兒》(Daughter of the Nile)(舊片)


▲網路擷圖

 

導演:侯孝賢
演員:楊林、陽帆、高捷、李天祿
修復上映日期:2016年9月23日

侯孝賢經典之作《尼羅河女兒》,2015年由國家電影中心以4K規格數位修復完成,29年後再次登上大銀幕。新版海報與公眾印象的「藝術電影」差不多,但是29年前在台灣上映時,卻是標榜「今夏最新鮮、夠勁的電影」,落差很大。

影片延續侯孝賢前期的寫實風格,透過台北的邊緣青少女林曉陽的生活,呈現1980年代中期台灣的城市樣貌。攝影師陳懷恩透露,侯孝賢特別愛選太陽要下山轉天黑的「魔幻時刻」,捕捉主角在台北街頭流竄的場景。自言很少拍「當代」的侯孝賢,《尼羅河女兒》成了極少數的當代台北故事。其中吳念真飾演的夜校教師因不明原因被迫去職,點出侯孝賢在《悲情城市》等作品中,深入談到的台灣政治問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讓你《看見台灣》
台灣影史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由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何國杰(《賽德克‧巴萊》配樂)配樂、齊柏林執導與拍攝,歷時五年、花費近億,…
九項看似平常卻暗藏危險的食物
食安、茶安問題此起彼落之際,讓人憂心的是,除了農藥或不當化學成分消費者難以辨識之外,一些看起來安全或者你認為乾淨的食物,往往也暗藏危險,…
美國「肥咖法案」上路 中國貪官剉咧等
中美兩國最近就落實俗稱「肥咖法案」的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魄力從哪裡來?
一個人做事果斷明快,會稱讚他很有魄力;一個人性格豪邁,做事大格局,會說他很有氣魄;一個人體型魁梧,會形容他體魄強健。當一個人老不成材、…
大陸觀光客來台 最想看甚麼?
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國國家旅遊局提出陸客赴台四大原則,並且把這四大原則正式通知幾家大型旅行社。這四大要求是:一、誠信,…
執行有溫度的對話 「聊天機器人」創造高效互動
▲學習型臉書社群「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早在2016年開始研究並運用聊天機器人。吳長益攝影   你對「聊天機器人」(Chatbot)…
日劇《彼得的葬列》 探討良知問題
有沒有一種東西叫作「良心」?他長得甚麼樣?甚麼顏色的?誰曾經看過他?如果你是藝術家,你如何捕捉良心?你如何呈現他?你如何以良心為主題,…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來去台灣玻璃館看伍佰燒玻璃!!」「伍佰燒玻璃?」有沒有搞錯?怎麼不是演唱會呢? 位於彰化彰濱工業區的台灣玻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