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兆元基礎建設 川普扭轉美媒唱衰

美國總統川普於2017年12月在白宮簽署任內最重大的稅務改革法案。Getty Image
第187期
靈素

就在通過《減稅法案》後不久,白宮官員表示,川普2018年的工作重點將集中在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並會晤共和黨的國會領袖,討論2018年的整體立法議程。對於川普的整體執政成效,媒體也給予正面評價。

美國《減稅法案》於2017年12月20日正式在美國國會通過,這是川普政府在2017年度的重要立法貢獻,川普特意趕在聖誕節前將法案簽署生效,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並得以順利展開後續的重大基礎建設。

 

川普:不容許基建崩潰

川普早在競選期間就提出一項投資需1兆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要讓美國的基礎設施「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強」。在2017年12月18日華盛頓州火車出軌事故後,川普立即在推特中強調,「我們下一步將要提出的基礎設施計畫必須要迅速通過。我們在中東地區花費了7兆美元,但我們自己的公路、橋樑、隧道、鐵路卻殘破不堪!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在稅改方案獲批後,白宮已經開始著手推動一項基礎設施重建計畫,預估經費1兆美元,主要用以美國的道路、橋樑等公用工程的建設,乾淨水、先進又可靠的電網、電信、安全基礎設施等建設也囊括其中。

為加速修復美國年久失修的基礎設施,降低交通風險,川普早在2017年8月15日就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聯邦機構加速審批公路、橋樑及其他有關重要建築工程的申請案。

川普當時就強調:「不會再容許我們宏偉的國家基礎設施繼續崩潰腐爛。在考慮到環境保護的同時,我們需要建設嶄新的道路、橋樑、鐵路、水路、隧道和高速公路,過程中我們會僱用美國勞工,購買美國製造的鐵、鋁、鋼鐵來完成我們國家的重建。」因此,聯邦政府官員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撤銷歐巴馬政府制定的標準,加快當前基礎設施項目申請案的審批過程。

川普曾經表示,未來美國需要花十年時間來改進基礎設施,只有讓美國各方面都很強大,才能有雄厚的基礎來重塑國際格局,才足以影響世界。

 

美媒承認:川普執政首年並不失敗

川普的稅改方案與對國家基建的重視,以及在清剿中東IS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豐碩戰果,讓過去鮮少報導他政績的主流媒體與甚至採取敵視的一些媒體開始有所轉變。

《福克斯新聞》(FOX News)分析人士霍華德.庫爾茲(Howard Kurtz)發文說,主流媒體一貫唱衰川普,對他的報導無非是沒有做甚麼事、陷入困難無法擺脫、不了解政府,以及他總是選擇一些「小打小鬧」,而非真正「贏一場大仗」。然而,美國國會12月20日正式通過一項30多年來最重大的稅法改革,結束了媒體批評川普不懂國會山莊工作的論調。

川普之前沒有因股市創記錄獲得多少讚揚,但現在一些人已認識到,道瓊指數衝破將近25,000點不能說完全與他的政策無關。在川普削減法規和任命法官方面,也開始聽到更多讚賞。

美國新創媒體業公司Axios也承認,川普的這些勝利對數百萬人和未來多年都產生巨大影響。川普不僅贏得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的認可,還贏得了十多位巡迴法庭法官的認可。

 

川普任內IS控制區失去98%

在外交方面,有「反川普急先鋒」之稱的《紐約時報》破天荒刊登專欄文章,誇讚川普政府擊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所取得的勝利,引起輿論界關注。大選期間支持希拉蕊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杜薩特(Ross Douthat),在《川普的一場勝仗》(A War Trump Won)的文章中說,川普上任不到一年就贏得了對抗ISIS的戰爭,令他驚奇不已。

文中肯定川普政府在打擊ISIS的戰爭中取得的勝利——沒有投入大規模的地面部隊,避免了與俄羅斯發生意外衝突,也沒有在西方激起大規模恐怖襲擊的浪潮。

《福克斯新聞》12月27日報導指出,川普上任後不足一年,ISIS已經失去了98%的控制區域,這是在廢除歐巴馬政府多年的「繁瑣」低效規則之後取得的。批評者指出,歐巴馬政府對打擊ISIS的任何軍事行動均需要得到當局的批准才能進行,還放棄了可以早日結束戰爭的戰略——空襲和轟炸。前空軍情報高官指出,歐巴馬的「微觀管理」導致一些決策時間拖延了數個星期,造成更多的平民傷亡。

但面對川普政府打擊恐怖組織取得的輝煌戰績,美國一些主流媒體卻選擇了「無視」。杜薩特分析認為,原因之一是這並不符合美國媒體一貫投入唱衰川普的論調。他直接表示,「這是新聞界的一場敗仗!」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器官等待病人」 美國會揭開中共恐怖黑幕
在中國,移植患者並沒有等待器官,相反的是器官在等待著病人,這一現象揭開中共不可告人的黑幕。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
官員犯罪展覽 中國貪官「怕老鼠」
重慶在5月16日至25日舉行為期10天的「官員犯罪展覽」,並公開貪官在法庭上的懺悔。據《重慶晚報》報導,重慶市規劃局原副局長梁曉琦,…
一個黑奴的自傳 奧斯卡最佳影片《自由之心》
天賦人權幾乎是現代文明國家的基本原則。它主張人有自然的權力,非他人所能剝奪。 《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
出售港中資產 李嘉誠惹揣測
9月17日,原本是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邀約媒體午宴,午宴近結束時,李嘉誠突然現身,滿臉笑容向各人握手打招呼,並且表示「無事不可問、…
「愛」是答案 《富都青年》無國籍邊緣人綿延的悲歌
《富都青年》,2023年末台灣電影大黑馬。由馬來西亞籍、電影監製出身的王禮霖首次導演、編劇,李心潔監製,吳慷仁、陳澤耀領銜主演。…
王岐山「故交」建言 「反共不反國」建兩岸共和
近期,北美獨立學者劍申鵠致中國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公開信在網路上流傳,信中就蔡英文台灣總統大選獲勝後的兩岸問題向北京建言。…
爸媽,這不公平!!
經濟學家常關心的議題之一是「跨世代的流動性」。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一個年輕人的教育和所得,很大程度是被父母的背景所決定的,…
北韓頻送秋波 美國南韓再啟援助
最近北韓對南韓與美國頻頻示好。北韓於8月29日釋放於7月30日因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故障而迷航進入北方水域遭扣押的南韓漁船「沿岸號」與4名船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