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人生故事

Thinkstock
第159期
曾允盈

家庭食譜《蔣公獅子頭》記錄了蔣中正好友奚炎的私房料理,作者嚴裘麗是奚炎的媳婦。當年,蔣中正時常去奚炎家吃他拿手的江浙菜,嚴裘麗將私房菜整理成食譜出版,書中的每一道江浙菜都有典故,也記錄了如何吃出樂趣和生活。

奚炎的廚房,某種程度上是蔣中正的鄉愁,也是逝去歷史的某一個片段。

知名人士和他們最愛的巷弄私房料理往往相得益彰,其中不僅展現吃的品味,也能吃出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故事;這些餐廳甚至可以見證某個時代的意義。

台灣菜系多元豐富

料理是文化意義的展現,飲食是環境和人文交織的產物。不同地方的人對食物的認知與烹調方式不盡相同,甚至有很大的落差。以魚來說,日本人喜歡生吃,台灣人喜歡清蒸,浙江人則是拿來紅燒。

飲食通常伴隨著記憶。1949年後,廣東菜在台灣大行其道,四川菜、陝西泡饃、雲南大薄片、湖北珍珠丸子等中國傳統飲食,在台灣集南北口味之大成為一爐。對不少外省人而言,外省菜有的是載不動的鄉愁;而作家焦桐筆下的台灣菜,是一場巧遇,是集結傳統中國、西方、日本料理,再融合地方特色的「綜合體」。

在台灣,可以吃到各種外省菜餚,也有發源於台灣在地的平民小吃和辦桌菜,更有地道的異國料理,以及客家、原住民美食等,多元特色在台灣美食上發揚。

名人的私房料理

本期《看》雜誌帶大家造訪四家餐廳,包括台菜海鮮餐廳興蓬萊、俄國料理明星咖啡館、上海菜隆記菜館和台灣古早味無菜單料理蔦松客棧。這些餐廳共同的特色是歷久不衰,除了在菜色上各有特色,經營上各有方針,更對料理的品質有所堅持,尤其每一家都是名人的口袋餐廳。

66年口味不變的台北文化地標──明星咖啡館,開業第一天蔣經國和蔣方良就來了,周夢蝶、黃春明、陳映真等作家更視明星咖啡館為寫作的窩;位於天母的台菜海鮮餐廳興蓬萊是前總統李登輝的最愛,幾乎一週就要吃一次,有經典台菜的好滋味;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菜隆記菜館,許多政商名流、歌星藝人在此川流不息,蔣經國更多次派人來買;施崇棠、李焜耀等科技界大老闆都喜歡的無菜單料理蔦松客棧,用台灣農村古早味喚起許多人的回憶。

透過私房料理與名人碰撞出的火花,不僅能夠一窺名人的喜好,也能了解料理的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意義。這些餐桌上的人生故事,蘊含著努力、動人之處,甚至啟迪人心。一起來看看。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愛子不教猶為不愛 教不以善猶為不教 - 古人教育以德為重
韓愈〈師說〉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須傳道、受(授)業,而傳道在前、授業在後,可見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確的道德觀…
又見不講理的加薪政策
馬政府執政後,我國平均實質薪資倒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成為人民指控執政無能的簡明證據,因此馬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想提高薪資,…
「上海灘」掀風暴 四任總理聯手「倒江」
中國一波波反腐聲浪方興未艾,近期似乎「直搗虎穴」。11月10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艾寶俊「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這是中共十八大後…
澳洲「史上最富」總理候選人坦博
最近澳洲政壇可以說是「好戲連連」,風波不斷。繼澳洲最大的州——新南威爾斯州州政府大換血後,最大的反對黨自由黨黨首又在一次「自殺式」…
「十一」消費熱,中國消費力道跟著熱?
日前中共官方媒體大肆宣揚「十一」黃金週假期期間,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創下5,700億元人民幣(約合83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名模接班人
國中第二次基測的考場休息區裡,我陪著學生們作考前的最後衝刺。馬尾巴上繫著緋紅鬆緊布髮圈的佩蓮,走過來放輕聲音卻難掩興奮地告訴我,…
清水岩國家步道 登山鐵騎隨你玩
70度的陡坡、超過150個階梯,往上看就像直上雲霄,當地人稱之為「擎天岡」。清水岩登山步道前的小販充滿人情味,…
中國股災兩週年7大變化 全民炒股或成歷史
中國大陸股市發生股災剛剛過去兩週年,股指長達兩年的下行之路顯示,A股這個脆弱而又敏感的市場發生了七大變化。在股市仍未有多大起色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