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人生故事

Thinkstock
第159期
曾允盈

家庭食譜《蔣公獅子頭》記錄了蔣中正好友奚炎的私房料理,作者嚴裘麗是奚炎的媳婦。當年,蔣中正時常去奚炎家吃他拿手的江浙菜,嚴裘麗將私房菜整理成食譜出版,書中的每一道江浙菜都有典故,也記錄了如何吃出樂趣和生活。

奚炎的廚房,某種程度上是蔣中正的鄉愁,也是逝去歷史的某一個片段。

知名人士和他們最愛的巷弄私房料理往往相得益彰,其中不僅展現吃的品味,也能吃出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故事;這些餐廳甚至可以見證某個時代的意義。

台灣菜系多元豐富

料理是文化意義的展現,飲食是環境和人文交織的產物。不同地方的人對食物的認知與烹調方式不盡相同,甚至有很大的落差。以魚來說,日本人喜歡生吃,台灣人喜歡清蒸,浙江人則是拿來紅燒。

飲食通常伴隨著記憶。1949年後,廣東菜在台灣大行其道,四川菜、陝西泡饃、雲南大薄片、湖北珍珠丸子等中國傳統飲食,在台灣集南北口味之大成為一爐。對不少外省人而言,外省菜有的是載不動的鄉愁;而作家焦桐筆下的台灣菜,是一場巧遇,是集結傳統中國、西方、日本料理,再融合地方特色的「綜合體」。

在台灣,可以吃到各種外省菜餚,也有發源於台灣在地的平民小吃和辦桌菜,更有地道的異國料理,以及客家、原住民美食等,多元特色在台灣美食上發揚。

名人的私房料理

本期《看》雜誌帶大家造訪四家餐廳,包括台菜海鮮餐廳興蓬萊、俄國料理明星咖啡館、上海菜隆記菜館和台灣古早味無菜單料理蔦松客棧。這些餐廳共同的特色是歷久不衰,除了在菜色上各有特色,經營上各有方針,更對料理的品質有所堅持,尤其每一家都是名人的口袋餐廳。

66年口味不變的台北文化地標──明星咖啡館,開業第一天蔣經國和蔣方良就來了,周夢蝶、黃春明、陳映真等作家更視明星咖啡館為寫作的窩;位於天母的台菜海鮮餐廳興蓬萊是前總統李登輝的最愛,幾乎一週就要吃一次,有經典台菜的好滋味;成立於1953年的上海菜隆記菜館,許多政商名流、歌星藝人在此川流不息,蔣經國更多次派人來買;施崇棠、李焜耀等科技界大老闆都喜歡的無菜單料理蔦松客棧,用台灣農村古早味喚起許多人的回憶。

透過私房料理與名人碰撞出的火花,不僅能夠一窺名人的喜好,也能了解料理的特色和獨特的文化意義。這些餐桌上的人生故事,蘊含著努力、動人之處,甚至啟迪人心。一起來看看。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1國際十大新聞 - 1. 日本311強震 複合災難驚全球
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外海發生規模9.0大地震,並且引發最高40.5公尺的海嘯。這是日本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及海嘯…
麵線羹 南北大不同
麵線羹(也叫做麵線糊)跟大腸麵線、蚵仔麵線都是用紅麵線、放紅蔥頭,看起來也挺像,吃起來也相似,那這幾種食物應該沒有什麼太大差別。不過,…
SARS歷史重演?大陸手足口病疫情嚴峻
手足口病(腸病毒)疫情在中國大陸持續蔓延,不僅傳至港澳,並擴散到東北遼寧,甚至最南邊的海南省。截至5月10日官方公布,…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天前,幾家報紙的頭版出現由某位過去極重要的官員具名之全版廣告,說要向民進黨的黑金複合體宣戰;…
中醫學與物理學的碰撞
中醫學與物理學,一個是古老的、研究治病的學說,一個是現代的、研究物質世界的學科,表面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南轅北轍的兩種理論,…
探訪富里金針花的夏日風情
每年的7到10月,台東太麻里和花蓮玉里赤科山、富里六十石山,金針花盛開,滿山遍野一片金黃,被攝影迷們稱為必遊景點。早聽說過金針花季的美名,…
瑞典傳統市集 體驗北歐聖誕風情
每年11月中開始,歐洲各地便蓄勢待發,百貨公司、學校、教堂紛紛布置得溫馨華麗,準備為一整年的最大節日——聖誕節做準備。尤其各地風格特異,…
百日反送中,重點在哪裡?
香港自6月9日百萬人大遊行至9月16日是整整一百天。清朝末年的百日維新以失敗告終,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首,其他人亡命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