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文化大革命讓中學與大學教育停擺,剝奪了菁英階層後代的人力資本。圖為文革時期拿著毛語錄走上街頭的中國學生「紅衛兵」們。Getty Images
第221期
樊家忠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專長為應用個體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公共政策效果評估。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兩次運動整肅的對象都是原本中國社會中的菁英階層,主要是原來的地主、鄉紳、富農與知識分子。

土改運動將菁英階層的土地收歸國有,剝奪了他們的有形資產(Physical Capital)。文化大革命則讓中學與大學教育停擺,剝奪了菁英階層後代的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失去了這兩項資產,菁英階層確實被打倒了,淪落到中國社會的底層。然而,在文革已經結束超過半個世紀的今天,這些「舊社會」的菁英階層真的消失了嗎?換句話說,當初中共為了建立共產主義理想社會想要打倒的邪惡分子們,真的被打倒了嗎?

經濟學家研究土改與文革

在最近公開的一篇NBER論文中,哈佛大學著名的經濟史學家Alberto Alesina與其他幾位共同作者追蹤了這些菁英階層的後代,並且觀察他們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

他們想要了解的問題是,共產革命透過這麼殘暴凌厲的手段消滅菁英階層,無非是想要實現社會公平,但這些手段真的達到「平等」的目標了嗎?地主與富農真的被打到「永世不得翻身」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團隊花了大量的人力蒐集了中國各地的《縣志》,並結合大量的個體資料來認定中共建政前那些社會菁英的後代,包括第二代(1940年到1965年出生的人,年少時經歷過土地充公與文革浩劫的一代),以及第三代(1965年以後出生的人,並未親身經歷文革的一代)。

 

圖一:中國各縣土改前後的土地分配吉尼係數。

▲圖一:中國各縣土改前後的土地分配吉尼係數。

 

他們首先發現,土改之前,地主與富農擁有的土地是其他人的6倍,但土改將土地所有權完全剝奪,吉尼係數從0.5降到0.1。圖一A顯示土改前中國各縣的吉尼係數,顏色愈深則係數愈高,代表土地分配愈不平均。圖一B顯示土改後土地分配,分配不均度幾乎完全被抹平。

 

圖二:菁英階層相對非菁英階層受中學以上教育的比例。

▲圖二:菁英階層相對非菁英階層受中學以上教育的比例。

 

文革的效果則可以從圖二看出來,圖中顯示的是菁英家庭各年出生的人受中學以上教育者的比例,減掉同年出生的非菁英家庭者的比例。1955~1960年出生的菁英家庭後代比其他人的教育程度更低,應該是因為他們剛好在上中學的年齡階段遇到文革。

共產革命白忙一場

確實,中共透過這兩個運動徹底地消滅菁英階層第二代的優勢,用暴力的手段快速達到社會均等(貧)的目標。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篇論文的第二部分發現儘管第二代優勢盡失,菁英們的第三代卻「強勢回歸」。2010年的資料顯示菁英第三代比其他人的所得平均高出16%,教育年限多出11%,並且更高比例的人取得好工作。

最離譜的是,菁英第三代中有14.5%的人排在同齡人所得分配的前10%。若拿台灣來比較,那些所得在前10%的人的下一代還能留在前10%的比例只有10.1%,這代表台灣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比同時代的中國還高。同樣的數字在加拿大是11.1%,俄羅斯為13.0%,甚至被中共還有全世界左派罵了一個世紀的邪惡資本主義代表的美國,這個比例只有14.1%。

那既然菁英第二代已經被徹底打倒,第三代是如何取回優勢的呢?作者們認為一個可能的管道是家庭(家族)教育。雖然菁英的下一代無法繼承家產,也沒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但菁英階層仍然能夠透過家庭(家族)教育將好的價值觀、人生態度與做人做事的道理傳遞給下一代,而這些都對後代的生涯發展有正面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看完這篇論文,再聽到中共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在覺得充滿了多重的諷刺。我們原本以為共產主義的失敗是「走了地主、來了流氓」,也就是將原來的菁英階層打倒了,換上了一個專制暴虐的中共政權。

但中共的失敗不只如此,因為當初的富農與地主也沒有真的被打倒,他們只是暫時缺席。他們的第一代被迫害至極,使得第二代一無所有,但第三代便大幅取回了優勢。

另外,同情共產主義的人常常主張,中共最少創造出了三十年高度的經濟成長。但中共創造出的經濟體制是一個以黨國為核心的裙帶資本主義體制,紅二代等特權階級占盡了成長的好處。

肉被拿走了,那中國人民最少也能分一點湯喝吧?但現在這篇論文告訴我們,連湯都是舊社會的菁英後代喝得多,原來的廣大底層民眾現在仍然在底層。

所以,即使退了這一萬步也無法找到中共政權的半點合理性。套句中國用語,中共就是「瞎折騰」了大半世紀,繞了一大圈回到比原點還不如的地方。

 

參考資料:Alberto F. Alesina,Marlon Seror, David Y. Yang, Yang You, and Weihong Zeng. 2020. Persistence through Revolu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w27053.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設計師承認 央視大褲衩是色情玩笑
當年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新大樓在種種議論聲中動工時,擅於調侃的北京市民用一種平易近人的民間詞彙「大褲衩」,…
全美經濟低迷 中餐業一枝獨秀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性的經濟陰霾並未給美國中餐館業帶來寒冬。調查顯示,2007年初,全美有43,000多家中餐館,比15年前增加了近1倍,…
勇闖印度 教你5大絕招!
頂尖人才的搖籃──印度,擁有13億人口、複雜的宗教信仰、行銷全球的寶萊塢電影,近年來吸引越來越多的旅行家和投資者一窺究竟。…
亞洲政壇的三支「奶油冰淇淋」
聽到日本首相鳩山辭職的新聞,腦海中閃出前日相中曾根康弘評斷(預測)鳩山命運的名言:鳩山的理念像「奶油冰淇淋」,味道甜美但很快就會消融不見。…
2020全球脫貧 經濟持續強勁
2020給人感覺是帶來吉祥的數字,因人生很難遇到1010、2020這樣年份,它不僅順口,如今更代表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市場經濟風靡全球,…
紓困各彈各調 歐銀拒擴大振興方案
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中,該用甚麼方法挽救經濟?各國政府意見不一。美國財政部3月公布了幫助解決美國銀行業危機的1兆美元銀行不良資產的公私合購計畫…
解析周永康案要點——習近平反腐透視
2014年,令北京最感驕傲的政治成就是反腐,其中的標竿性成就是「正國級領導人」、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與48位省部級官員落馬。…
Gochui創辦人何慧凌 讓孕媽咪展現自信「做自己」
何慧凌小檔案 • 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 • 服裝設計師 • Gochui古錐時尚孕婦裝品牌總監 服裝設計系科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