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暖化談人類的「冷眼旁觀」

全球暖化問題導致近年來南極冰山加速崩解。
Getty Images
第143期
葉弘婕

近年來,全球不斷遭受極端氣候的侵襲。今年冬天,美國東岸暴雪不停,西部則陷入乾旱,人們再次切身感受了天災之苦。但蓋洛普3月份的調查發現,超過四成的美國民眾認為,全球暖化的嚴重性被誇大,暖化不是導致極端氣候的原因,也不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

美國人「冷眼旁觀」全球暖化

當極端氣候已成常態,人們似乎愈來愈麻木。科學家與其他相關機構一直將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視為人類重大威脅,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卻來自於民眾對此議題的冷漠。

雖然許多人士為此積極奔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巡迴全球演講千場、出版書籍及拍攝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聯合國也定期發表報告,警告人為因素導致全球暖化的可能性增加,試圖提升政府與民眾的警覺性。然而,據蓋洛普全國性調查顯示,這些努力並未大幅改變美國人的想法。

蓋洛普於1989年首度進行「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民調(2009年前稱「溫室效應」(Green House Effect)),憂慮比例在2000年達到40%的高點,並於2007年攀上41%;低點則出現在1997年(24%)、2004年(26%)和2011年(25%)。2014年的數據為34%,又回到了1989年的水準。

雖然有六成美國人相信,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但其急迫性遠遠比不上經濟、赤字、失業率,治安、健康保險等議題。這似乎是人類的天性,與切身無關或長久之後才會出現的問題,人們往往選擇「眼不見為淨」。

誠如英國BBC資深節目製作人瑪格麗特‧賀弗南(Margaret Heffernan)在《大難時代》(Willful Blindness: Why We Ignore the Obvious at Our Peril)書中所問:「人們為何選擇無視風險?為何在遭遇重大挫敗或災難後,才發現早已有人預見危險也提出警告,只是無人理會?」

人類「鴕鳥心態」是常態

瑪格麗特認為,人類的「鴕鳥心態」成因相當複雜。其一是大腦不喜歡衝突,會想方設法避免衝突,與其面對,不如視而不見。人們習慣與想法一致者共處,卻因此出現了團體思考的盲點。

她在TED(TED分別代表科技technology、娛樂entertainment與設計design,是一個國際性的跨界智庫與對話平台)的演講中,分享了1950年代英國流行病學家愛麗絲‧史都華(Alice Stewart)的故事。當時大部分疾病都跟貧窮有關,但愛麗絲發現,多數兒童癌症患者卻來自富裕家庭。她在十分艱困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令人驚訝的是,統計數據顯示,死亡的兒童中,母親在懷孕期間做過X光檢查的人數是沒做過的2倍,這個發現挑戰了傳統看法。傳統看法認為,任何事情都是有安全門檻的,尤其X光機器在當時是酷炫的新科技,相當熱門。

愛麗絲在1956年《刺胳針》(The Lancet,或譯柳葉刀)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初步結果,繼續進行研究。經過整整25年,英美醫療機構終於禁止懷孕婦女照射X光。瑪格麗特說,所有資料都是公開的,數據隨手可得,但沒人想知道;每週都有孩子垂死,但甚麼都沒發生。25年來,愛麗絲一直在奮鬥,她又怎麼知道自己是對的?

關鍵在於愛麗絲與統計學家喬治‧尼爾(George Kneale)的合作模式,後者以不同方式分析,想盡辦法證明愛麗絲是錯的。旁人看來是激烈交鋒、衝突或矛盾,愛麗絲卻認為這就是「思考」。

不再當個冷漠的旁觀者

瑪格麗特又以在醫療設備公司工作的喬(Joe)為例,喬發現目前的醫療儀器太過複雜,可能產生錯誤傷害病人,但公司其他人似乎都不擔心。然而,喬不敢道出內心想法,他懼怕衝突,怕到覺得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辭去熱愛的工作。

在瑪格麗特的鼓勵下,喬勇敢提出質疑,結果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問題與擔憂。現在他們可以一起思考,雖然辯論與爭執從未停過,卻使得大家更具創造力,設法解決問題,改進儀器。

瑪格麗特表示,人類面對過的難題及經歷過的災難,如個人婚姻危機、公司組織崩壞或是撼動全球的金融風暴,很多都是從資訊公開後才得以解決的,只不過我們常蓄意忽略,因為我們不想去處理可能挑起的衝突。

當我們敢打破沉默、勇於看見並製造衝突,才能與周圍的人進行有效思考。僅管今日資訊較過去更為發達,資訊本身無法帶來改變,只有認清深藏內心的盲點,正視事實與恐懼,發揮勇氣去利用資訊,不再當個冷漠的旁觀者,才能獲得足以改變的力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新經濟2.0:再談經濟租
這兩個星期,我應朋友之邀,去為大學生講些投資的東西。自然地,內容包括壟斷、競爭、經濟租等概念。雖說這些東西不是甚麼新觀念,…
拿下華碩專案 「功典資訊」大步躍進
全球前五大PC品牌之一的華碩(ASUS)電腦,去年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尋找全球營運的「客戶關係管理」CRM(Customer…
復仇不是關鍵 轉念看日劇《半澤直樹》
日劇《半澤直樹》是日本二十年來收視最高的日劇,劇中台詞引發熱潮,彷彿講出上班族的心聲。主角幼時,父親的螺絲工廠經營困難,遭銀行強行撤資,…
歐盟多國終止黃金簽證 泰國成新標的
在歐盟敦促警示與國內房價飆漲及經濟不景氣下,多個歐盟成員國考慮終止深受中國人青睞的外國人投資房地產以獲取居留權的「黃金簽證」(Golden…
前迪士尼動畫師劉大偉 以人生故事激勵他人
馬不停蹄從美國飛奔到中國、台灣、新加坡等地,劉大偉除了找尋中華文化的精華,更隨時隨地不斷地以自己波折的人生故事激勵各地華人。…
涉竊聽醜聞 英八卦報快速關門
擁有168年歷史的英國小報、全球傳媒大亨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
女生怎麼吃能補血
造血機能,中醫認為和脾、心、肝、腎四臟器有關;所謂脾統血,心主血脈,肝臟血,腎主骨髓。為促進腸子消化功能,增強造血功能,…
諸葛亮和他的《馬前課》
只要是華人,大概都知道「諸葛亮」。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代蜀漢劉備的軍師,劉備稱帝後成為蜀國的宰相。諸葛亮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