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在地獄裡看見天堂的──偷書賊

小女孩莉賽爾在納粹德國治下,透過簡單的語言與文字,撫慰了所有思想被禁錮的人們。圖為《偷書賊》電影劇照。
福斯提供
曾云

「沒有人會想摧毀一個名為天堂的街,那一定是有什麼錯誤。」故事從死亡開始,死神以全知視野旁白,告訴觀眾這是一場世紀的悲劇。

改編自澳洲作家馬格斯‧朱薩克全球暢銷小說《偷書賊》,同名電影2月底在台灣上映。二次大戰1939年的德國,年輕女孩莉賽爾被送往寄養家庭,弟弟死於途中後,她沒有家、沒有希望,直到躲在防空洞裡仍然彈著手風琴的養父教她識字,從第一本書──遺落在雪地上的《掘墓人手冊》開始。

小女孩莉賽爾的神情,永遠只能壓抑而無感,和電影中的時代氛圍如出一轍,就像一本老舊泛黃、沒有滋味的書。每個人只能生存,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卻被迫服從自己從未認同的價值。每一場敘事都有正反的角色,《偷書賊》中德國納粹的籠罩,就是當時每個人難以逃遁的試煉。女孩和男孩因為見不到母親,在無人的河邊大罵希特勒。他們不能選擇自己,沒有相對的自由。

直到她開始閱讀。

莉賽爾的家庭收留了猶太難民麥克斯,他暗無天日地被藏在陰冷的地下室,看不見陽光。莉賽爾偷偷保留還沒被焚燒殆盡的書,對她和麥克斯來說,在那個讓人窒息的年代,只有通過文字和想像,才能暫時逃離現實。你當然不能因此溫飽,卻可以知道世界之大,不該絕望;你當然不能結束戰亂,卻可以知道甚麼是真理,明白專制政權與種族主義,是燃燒過了頭的一團灰燼,終將灰飛煙滅。你可以,像個人。

麥克斯問她每一天天氣好嗎,鼓勵她多感受一點,多說一點:「如果你的眼睛會說話,它們會說什麼?」於是莉賽爾開始想像,開始書寫,她的生活明顯不同。她對為了她在冰河中撈書的好友魯迪說:「有時該把被搶走的東西奪回來。」奪回來的縱使不能是自由之身,卻能是自由之心。空襲轟炸的恐怖日子,她在防空洞裡說故事,嘗試撫慰那些受難的心。

極權政體用文字對人民洗腦,用教育禁錮思想,而小女孩卻用簡單的語言撫慰了所有人。

以德國納粹這段歷史為背景的電影不少,《辛德勒的名單》、《戰地琴人》、《為愛朗讀》、《美麗人生》,反思的角度各不相同。《偷書賊》沒有選擇刻劃殘酷血腥的歷史事件,而是細膩地道出大歷史中小人物的生活與關係。他們如何用閱讀(文字)、用音樂,用人性的良善與信任,抵抗被緊緊箝制的大時代。故事從頭到尾傳遞著的,是文字世界的沒有邊界,是幽微卻溫暖的人性。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商業用途嚴禁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時》前副總編輯何榮幸的感性告白
2012年台灣媒體界最轟動的大事,當屬「901反媒體壟斷大遊行」。該遊行肇因於「旺旺中時併購中嘉案」(旺中案)以及後續所引發的「走路工」…
最強飲品「溫開水」 擁有6大神奇好處
老一輩時常交代,不要喝太多冰飲,溫度適中的溫熱飲,對人體有百利。日本醫學博士蓮村誠在新書《神奇的溫開水救命奇蹟》中強調,溫熱飲,…
英國媒體曝中國十大「黑領」人物
職場人士一般概括分為勞心的白領與勞力的藍領階層。英國《每日郵報》1月29日刊出文章,援引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走在時間刻痕上的「龔灘」
碧綠的烏江在腳下流淌,古老的石板路在腳下蔓延,質樸的老房子一座接一座,看著古鎮連接成片的黑瓦屋頂,讓我不禁想起是否也曾有武林高手,…
大媒體小故事
20. 後會可期   東科媒體集團5個月前開始的「全民記者」計畫,到今天為止,吸引了5,000名兼職記者加入。記者們每天上傳新聞,拿廣告費…
父親節隨筆
不似母親節有典故可循,父親節據稱是近年創造出來的。暫且不問製造的背景,這個被發明的傳統,讓世上所有的子女,有一個認真念起、…
古人對音樂的全方位運用
報載一則新聞:「吵死塔利班,美軍用重金屬當武器。」說是美軍為了將塔利班分子逐出阿富汗南部一個荒涼厭戰的農村,用重金屬音樂當武器,…
退一步海闊天空
您曾經受到責備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一如您偶爾也會與別人意見不合一樣。重點是,受到委屈,您用甚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甚且去「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