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0十大華人事件: 10. 變》台灣「產官學民」開發案角力戰

2010十大華人事件: 10.  變》台灣「產官學民」開發案角力戰
作家張曉風(中)為202兵工廠濕地請命。內政部長江宜樺(右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左二)邀她會勘202兵工廠,盼化解她與民眾對於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疑慮。
宋碧龍
第79期
整理⊙李唐峰、張晁帷、李佳鴻
悲、亂、變的2010華人世局

10.  變》台灣「產官學民」開發案角力戰

 

2010年,從台北南港202兵工廠開發案開始,中科三、四期開發案,苗栗大埔徵地案、六輕、南亞大火、國光石化(八輕)開發案,到內湖保護區都更案,一連串的事件,讓台灣人只要一談起「開發」,心中不免疑慮是不是又得面對環境破壞?生活品質下降?或是哪些農民又得搬離世代久住的家園?在過去一年裡的連串爭議中,企業、政府、學界、民間,展開了一場多元意見的角力戰。

作家張曉風 力抗國家機器

鄰近南港、占地185公頃的202兵工廠,是大安森林公園的7倍大,過去因為安全與機密,僅有少數人員進駐,人煙稀少的結果是其中的生態得以保存,號稱「台北市最後一塊大型綠地」。但由於國防部計畫搬遷兵工廠,所以2007年行政院核定作為中研院的生技園區預定地,但此舉將可能破壞管制區內大片未開發的濕地。

5月4日,作家張曉風為了捍衛202兵工廠沼澤綠地,以標題〈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投書媒體、寫信給馬總統,甚至跪求請命,許多環保團體也呼籲將202兵工廠釋出設置市民森林公園。

9月,行政院長吳敦義指出,有關民間對破壞環境生態的高度疑慮,將請中研院提修正案送經建會審議,並將由環保署依法進行環評,在此之前,暫緩202兵工廠搬遷事宜,開發範圍由9.6公頃減為4公頃。只是,張曉風仍然認為完全不應該開發這塊最後濕地。

公民力量 力抗苗栗縣府

場景轉換到苗栗。苗栗縣政府計畫擴大竹科的竹南基地,引發竹南鎮大埔地區陳文彬等24戶地主強烈抗議。6月9日凌晨,苗栗縣政府動用警力、怪手,封路毀田,居民抗議無效。

主流媒體對此事的報導,在9日至11日都有見報,不過僅刊登在地方版版面,但PeoPo公民記者在6月9日、13日連發了兩篇文章,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加上facebook上大量的分享影片連結,引發各界聲援,甚至還登上美國CNN的iReport國際新聞網站。

網路的熱議,沒有立即停止縣府的強硬態度,7月7日仍動用警力圍封農地,警方強勢驅離大埔自救會民眾。但民間力量不斷串連,7月17日苗栗竹南大埔自救會、苗栗後龍灣寶自救會、彰化二林相思寮自救會、竹東二重埔自救會、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發起「台灣人民挺農村717凱道守夜行動」,夜宿凱達格蘭大道,訴求「還我土地正義」、「停止圈地惡法」。

7月20日,終於讓行政院介入此事,召開協調會。7月22日行政院長吳敦義宣布將「劃地還農」,但是大埔農民堅持「原地原屋」,反對換地。再經過一個多月,9月2日21戶大埔農民及內政部營建署達成共識,地主同意分配農地位置圖,延宕多時的爭議暫告落幕。監察院更在12月對「大埔徵地」一事,提出糾正案,批評苗栗縣府太過「鴨霸」。但截至11月12日,仍有4戶散戶的居住問題尚待解決。

受到大埔農地徵收爭議的影響,營建署放棄徵收台北貢寮田寮洋的農地。而中科四期在彰化二林相思寮的購地爭議,也在農民北上陳情後,聚落獲保留,耕地以地易地,圓滿落幕。

國光石化 爭議不斷

但彰化縣的國光石化一案,到目前為止還在高度爭議中。國光石化計畫在彰化大城海埔地工業區施工,是近20年來石化工業規模最大的工程,中油持股43%,其餘為民股,總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4,005億元。

國光石化盼望提升彰化的經濟,也承諾不使用燃煤,也保證主動挑起保育濕地的重任。但它選擇與國家重要濕地濁水溪口為鄰、希望彰化外海數量稀少的白海豚轉彎,仍然引發環保團體、眾多學者與民間的反彈。六輕、南亞的三場大火,更把人民對石化業的信心燒沒了。規模是六輕1.5倍的國光石化,幾乎面對的是一面倒的反彈聲浪。

12月8月,環保署長沈世宏建議國光石化公司修改原方案,提出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譬如考慮場址外移、縮小面積。國光董事長陳寶郎回應,願意就縮小規模加以研究與評估。然而12月14日的聽證會上支持與反對兩陣營還是爆發激烈衝突。只在專家會議階段,還未送到環評大會審查的國光石化,未來爭議勢將持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藥王」當歸 可補一切虛勞
 當歸小傳三國時期,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進攻蜀國,蜀國君主劉禪竟嚇得開城投降,使苦苦堅守在劍閣的姜維,欲降不願,欲戰不能。…
關稅戰爭開打 長期投資人該如何面對?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以對等待遇為由,對世界各國祭出關稅戰,連傳統盟友加拿大和歐盟也不例外。接著,各國紛紛宣稱若川普執意提高關稅,…
「動態清零」 香港爆史上最大規模國際人才撤離
香港爆發COVID-19變種Omicron疫情,香港政府執行中共「動態清零」政策,嚴格的防疫措施引起外資恐慌,大量國際企業高層和員工出走。…
中國高房價與官員的房產
儘管對中國大陸過去數十年持續高漲的GDP究竟有多少的水分,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也是難明就裡,…
林毅夫是台灣孩子還是算命師?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是個爭議不少的人物。一個長久存在的爭議是他算不算台灣人,…
活絡地方經濟 小校也有春天
搬離至他鄉的家長會長余俊穎表示,他認為雙春國小才是孩子快樂成長、快樂學習的地方,因此老遠從鎮內將孩子送來這裡唸書。…
音樂頑童的歌唱人生
我從小功課就不是頂好,國中唸得挺辛苦。思量與人擠大學窄門,勝算不大,不如學得一技之長,於是,選擇高職機械工程科就讀,…
無私的心 勇往直前
在和興村土生土長的張至沅是個聰明、自信,具有敏銳觀察力的年輕人。因家境清寒而就讀軍校,軍職期間一直擔任輔導長的職務,對人性自有一番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