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為何韓國拍出《大長今》中國卻是《甄嬛傳》?

《後宮甄嬛傳》男主角陳建斌與女主角孫儷2012年5月4日來台宣傳。
黃宗茂
第137期
端木珊

《人民日報》9月19日發表署名陶東風的文章,狠批《甄嬛傳》宣傳「比壞」價值觀,並大讚韓劇《大長今》堅持道德立場與做人原則。為此,有中國時事評論家認為,兩部宮廷戲生長的背景不同,反映出中、韓兩國社會現實和價值觀取向不同。《甄嬛傳》是生長在中國土地上,它的基礎就是中共教導中國人要鬥爭,以惡制惡。另有媒體人士指出,凡是同政治或權力鬥爭相聯繫的事情,當局很敏感,這恰恰說明它的權力得來是骯髒的、執政是非法的。

甄嬛以惡抗惡

《人民日報》這篇〈比壞心理腐蝕社會道德〉的文章稱,近年來流行的官場小說、宮廷劇都以權謀為共同主題:好人鬥不過壞人,好人只有變壞、變得比壞人更壞才能戰勝壞人。文章痛批《甄嬛傳》引導觀眾「以甄嬛為榜樣,選擇了以惡抗惡」,是時代的悲劇。

而對於同樣以宮廷鬥爭為主題的韓劇《大長今》,則大加讚賞,文章稱:「大長今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同樣受到惡勢力的迫害,但她沒有通過比壞的方式戰勝後者,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立場和做人原則。這樣,作品的主題就是:『只有堅持正義才能最終戰勝邪惡。』」

《甄嬛傳》自去年開播以來,紅遍兩岸三地,甚至被翻成英文,傳至海外,與紅透亞洲的《大長今》熱度相當。

《甄嬛傳》以宮廷鬥爭為主線,使甄嬛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單純少女成長為一個善於謀權的深宮婦人。劇集播出後,一度被解讀為官場、職場、情場通用的社會生存啟示錄。

薄熙來案審判期間,薄熙來不僅承認自己有外遇,還自曝王立軍與谷開來有私情,真實上演官場版《甄嬛傳》。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引起強烈回響,同為宮廷戲,為甚麼中國拍出《甄嬛傳》,韓國卻拍出了《大長今》,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

大長今繼承中國儒家傳統

對於《甄嬛傳》與《大長今》所反映價值觀的巨大反差,獨立時事評論員邢天行認為這與兩部宮廷戲生長的背景有所聯繫,同時也反映出中、韓兩國社會現實和價值觀取向。邢天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甄嬛傳》是在中國這個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它的基礎就是中共教導中國人要鬥爭,以惡制惡,所以中國民眾在針對中共暴政、無處講理的情況下,你想讓他像大長今那樣去忍耐,就等於去忍耐中共貪腐,還有這些淫官、惡賊這些人的欺壓一樣。」

而《大長今》卻展現了南韓社會一直以來繼承的中國儒家傳統。邢天行說:「《大長今》在中國它產生不了,因為中國這個土壤整個都是惡化了,就是中共把傳統文化給摧毀之後,整個我們的文化土壤變成沙漠。你在沙漠上不可能不長出帶刺的仙人掌來。」

知名作家李承鵬發微博表示:「整個國家實際上一直只被兩部電視劇點燃著希望。在民間,它叫《康熙微服私訪記》;在官場,它叫《甄嬛傳》。」

《人民日報》刊文痛批《甄嬛傳》的舉動,則被媒體人士解讀為「此地無銀三百兩」。

曾經任職香港《聯合報》文藝編輯的張成覺認為,中共領導人不希望外界通過影視作品,聯想或看清他們內部勾心鬥角的真實面目。張成覺說:「凡是同政治或者權力鬥爭相聯繫的事情,他們都很敏感,這叫『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心態。這恰恰說明它的本質,它的權力得來是很骯髒的。而且它的執政合法性沒有了,所以它在這方面很緊張。」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四川地震帶來的挑戰
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震驚了全世界,也引來澳洲媒體的持久關注。最大量的報導當然集中在災情和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傷害、特別是精神傷害上。…
「國寶」施福珍-傳承鄉土文化的駐校藝術家
施福珍去年8月應聘擔任亞洲大學幼教系的「駐校藝術家」,他所創作的〈秀才騎馬弄弄來〉這首兒歌,聽在幼教系系主任陳秀才耳裡感到特別親切。…
張郭毅鼓動房仲業的快意樂章
「您好!我是全國最大家,好厝攏底佳(台語,即「好房子都在這裡」)的永慶不動產仲介郭毅,我們公司主要經營的是店面、豪宅及土地的不動產買賣仲介…
職涯規劃六步驟(之六):用O*NET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
我們在前幾期花了一些篇幅,介紹如何進行自我評估,以找出自己的職涯性向。不過,光只是知道自己的職涯性向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
夫妻攜手 締造充實人生
對於社會關懷駕輕就熟,李麗容經營咖啡屋卻始終處於虧損狀態。先生陳如琢和她開玩笑說:「你好厲害喔,經營了8年還沒倒!」李麗容則有另一番解讀…
經濟「失望指數」試擬
代表經濟好壞的指標很多,各指標的變化也不盡相同,因此一般人並不容易由這些指標來比較各國和不同時間經濟的好壞。…
故宮南院首檔書畫展 賞析文人生活之「翰墨空間」
故宮南院在6月初開展的首檔書畫展「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大概是台灣近期最大的藝文話題了!國立故宮博物院過去對於文物出館的態度向來謹慎,…
健康退休族的10大旅遊國度
退休族的消費力,近年來廣受休閒產業的重視。據統計,銀髮族退休後,只要有錢有閒,平均每年會出國三次,藉由休閒旅遊享受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