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

亞馬遜創辦人收購華郵 老歌新唱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結束了格雷厄姆家族對該報紙80年的掌控。
Getty Images
第136期
劉林

最近全球媒體界的大事當屬亞馬遜(Amazon.com)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將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這次出人意料的交易將結束格雷厄姆(Graham)家族四代人對該報紙的掌控,並將這份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物之一交到科技巨頭手中。

貝佐斯將以個人資本收購該報,這項交易涵蓋《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除了《Slate》雜誌、The Root.com和《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之外的出版業務。

獨一無二的合適新東家

《華盛頓郵報》以報導重大突發新聞著稱於世,其中包括尼克森時代的水門事件醜聞,它的報導迫使這位總統下台,激勵了一代記者。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終結了格雷厄姆家族長達80年的掌控。其間,在資深出版商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的管理下,該報漸漸聲名遠揚,不只是因為報導了水門事件,還因為它在1976年學院獎(Academy Award)獲獎影片《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當中出鏡。《總統班底》是一部講述水門事件的影片。

《華盛頓郵報》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多納德.格雷厄姆(Donald E. Graham)解釋出售報紙的原因是「由於報紙業務繼續帶給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凱瑟琳和我開始捫心自問,我們這家小規模上市公司是不是還適合這份報紙的生存?我們的營收已經連續7年下降。」他在給員工的信中說:「貝佐斯出色的技術和商業天分、長遠的眼光以及正派的為人,讓他成為《華盛頓郵報》獨一無二的合適新東家。」

收購初衷 發展公共資產

《華盛頓郵報》公司最賺錢的是教育及出版行業,但是,貝佐斯此次收購的是連年虧損的報紙,而不是《華盛頓郵報》公司為巴菲特(Warren Buffett)帶來幾十倍回報的其他業務。如果是出於投資媒體的目的,倒不如投資《華盛頓郵報》公司而不是旗下的報紙業務。該行業人士說,新聞行業太需要貝佐斯這樣的人了,他一手托住了正在沉入海底的《華盛頓郵報》。

貝佐斯為甚麼要投資報紙?投資內容為何?許多人認為,這是出於慈善目的。「我猜想他這次的投資主要不是出於財務目的,而是想作為一項重要公共資產的所有者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亞特蘭大投資公司Equity Investment總裁巴克斯德爾(James Barksdale)表示。貝佐斯曾以500萬美元投資美國科技網路媒體Business Insider,因為他相信新聞有助於社會進步。

貝佐斯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發表的信說,該報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貝佐斯被很多人譽為引領網路零售業革命的夢想家。他將此次收購稱為一次個人嘗試,並向《華盛頓郵報》的員工和讀者保證,在追求創新的同時會保持該報的新聞傳統。「我理解《華盛頓郵報》在華盛頓特區和美國扮演的重要角色,郵報的價值觀將不會改變。」

紙媒走向 增加創新元素

這次收購是全球近期一系列媒體併購交易之一,進一步顯示報業因為廣告收入和讀者量下滑而面臨的空前挑戰,收購消息一出,《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即在盤後攀升逾5%至599.85美元,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

現在有許多報紙難以生存。根據美國報業協會(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廣告客戶和讀者轉向網路,2007~2012年間紙質報紙的廣告收入下滑了55%,一些報紙被迫削減成本,有些甚至申請破產。此前,紐約時報公司剛剛以7,000萬美元將旗下的《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出售,紐約時報公司在1993年收購該報時花了11億美元。

《華盛頓郵報》作為一個媒體品牌、一個新聞價值觀的捍衛者以及優質新聞內容的提供者,淪落至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報紙的商業模式已經走向末路,但這並非新聞走向末路,新聞仍然有其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貝佐斯這樣的網路領軍人物接手新聞行業,他將把該報帶向何方──無論是顛覆原有模式,向新型數位出版及服務業務發展,還是恪守這家報紙的經典性,都令人拭目以待。

正如貝佐斯在致《華盛頓郵報》員工的信中說:「網路正在改變新聞業務的每一個元素。沒有現成的道路擺在面前,要走出一條新路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創新,必須大膽嘗試。」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8888 vs.美國自我出發
在2008年的最後一夜,世界上有各種辭舊迎新活動,大概無數人都焦急地期待08年快點過去,因為這是災難的一年,全球的股市大跌,…
別鬧了!霸王
「胖哥清源『著童』囉!」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辦公室來報馬仔。雖然隔著一棟樓,但我已隱約聽見教室裡騷動的聲音。 乩童出現在校園 整整儀容,…
縱橫華爾街10年 彭博生財最多
2000到2009年可說是繁榮與衰退錯綜複雜的10年,2009年更經歷了全球金融風暴,大多數人免不了受到經濟損失,但是依然有少數人成功獲利…
一夜好眠 正確睡姿保健康
過年了,俗諺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辛苦了一整年,沒能好好休息,許多人可能在新年期間每天都睡到自然醒。 值得注意的是:…
大媒體小故事
8.一差二錯   「一個換兩個、一個換兩個......」 人資組組長王一麟從會議室走出來之後彷彿念咒一樣,一直喃喃自語地念著這個神祕的口訣…
斜槓家族「彰藝園」 陳韋佑九年鋪就布袋戲接班路
「做布袋戲,沒用啦!」陳韋佑的祖父陳峰煙中氣十足地說著六、七十年前的趣事,卻也不忘轉頭給金孫一句肺腑之言。…
透視「庶民經濟指標」
吳敦義院長上任第一天接受媒體專訪,即提出「庶民經濟指標」的主張。吳內閣似認為,現有的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等統計指標,無法貼近民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