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研究發現:帳戶少有利控制開銷

研究發現,帳戶越少越有利於控制開銷。Getty Images
研究發現,帳戶越少越有利於控制開銷。Getty Images
第133期
劉正

如果你真的想要控制你的消費,就應該取消額外的支票和儲蓄帳戶,把它們合併到一起。

傳統的想法是,有多個活期儲蓄和支票帳戶有利於存錢,可以用不同類型的金融工具來獲利。但是,事實上,根據堪薩斯大學營銷專業助理教授普羅米修斯.查特基(Promothesh Chatterjee)的研究,財務狀況越簡單,節省得越多。當我們的支出都來自同一個帳戶時,更難說服自己去花費更多的錢。他的研究包括4個相互獨立的項目,其結果可用兩個行為理論來解釋——「動機推理」和「模糊痕跡」理論。

「動機推理」理論背後是一個簡單的真理:人們發現花錢要比儲蓄更有趣,他們會尋找理由來支持自己的支出花費行為。

「模糊痕跡」理論更複雜,認為大腦裡有兩個平行的記憶:逐字記憶和要點記憶。一般來說,逐字記憶比要點記憶更具體,並且需要更多的腦力。研究發現,這些行為的因素影響到我們的儲蓄和消費,「從多個帳戶得到的是要點記憶,往往很模糊,因為訊息來自多個源頭。」而模糊的訊息具有可塑性,容易使人們在決策時做出妥協。

查特基說:「這不是說人們不能算出所有帳戶的錢,只是人們喜歡為花錢尋找某種理由,多個帳戶的含糊度給他們提供了理由。」換句話說,我們正在尋找方法來欺騙自己。

當然,如果我們必須向別人解釋支出原因,我們會花費少一點,不管我們有多少帳戶。許多人都有向父母隱藏新買的東西的經歷,只是因為不希望承認已經花了錢。

但是,這個理論不適用於特殊的儲蓄帳戶,例如:為孩子教育或新家進行儲蓄的帳戶,仍然應該保持這些帳戶並定期向裡面存錢。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亂評古人
中國大陸颳起一陣所謂「國學熱」。相反的,台灣卻在「去中國化」。兩相比較下,台灣似乎落居下風。不過,國學熱到底熱在哪裡?是否熱昏頭了?…
那一天,我們玩肌肉測試!
2009年,某個初春早晨,高雄市東光國小的禮堂裡頭,擠滿了五年級的老師、學生,在中山大學企管系楊碩英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帶領之下,…
德國十年一次 《耶穌受難劇》開演
每十年一次的一台大戲又要開場了,德國巴伐利亞歐伯阿梅高(Oberammergau)村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準備演好《耶穌受難劇》。…
記憶力超強的奧祕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超強的記憶力,可以事半功倍。世上是否真有這樣的人? 美國加州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麥高,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二十個美國人,…
美多家大企業 堅持不裁員
全球經濟趨緩,企業獲利下降,紛紛裁員節流,大多數上班族人心惶惶。美國11月就減少了53.3萬個非農就業機會,創下34年來最大降幅,…
小娃出生34天 會說「騙人、討厭」
曾經在衛視中文台主持兩個靈異節目《今夜鬼未眠》、《驚夜嚇嚇叫》的台灣老牌作家司馬中原,據說自己也是個傳奇人物。聽說他出生沒多久就會說話,…
動物園無心插柳 成就「圓仔」小確幸
動物園的小貓熊「圓仔」出生後備受關注,媒體熱烈報導、周邊商品大賣!即使不看電視、不去動物園,也很難不注意到貓熊引起的風潮與話題。…
經濟的荷爾蒙:炫耀
我有個頗特殊的休閒活動:植物組織培養。簡單說,就是從一盆漂亮的花草,摘取新芽或幼葉,經過消毒無菌處理,再放進培養瓶裡。一段時日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