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重傳統、講道德 黃崇盛打造「客家米食中心」

創辦「客家米食中心」的黃崇盛認為,作為食品業者,一定要以人類健康為立足點,道德觀要擺在考量的第一順位。李唐峰攝影
創辦「客家米食中心」的黃崇盛認為,作為食品業者,一定要以人類健康為立足點,道德觀要擺在考量的第一順位。李唐峰攝影
第130期
郭惠潔

踏進「客家米食中心」,出來迎接的是中心負責人黃崇盛先生,小小的個頭,洪亮的嗓音,熱情地吆喝領著訪客上二樓。

「政府機關要辦客家文化展覽時,都是來我們這裡借文物。我們辦活動絕不泛商業化,總是以『文化』點來切入。」配合著黃崇盛陳述時的誠懇口吻,放眼望去,滿是客家傳統農村文物的展設,大地色的碗甕、竹編的儲物櫃、米臼、犁田農具甚至牛車等,可以想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承傳,在他的心中意義非凡。

非凡的傳統價值,同樣彰顯在黃崇盛打造的「客家米食」中。小小一粒米,在客家硬頸精神的打拚下,變得包羅萬象。

承襲家業》 創辦米食中心 憑好手藝打天下

黃崇盛承襲家業,祖上自清朝開始做米食,出生起便耳濡目染,從小練就出一身手工磨米的專業功夫,卻因為寧可縮短食品的生命週期,也不願摻雜防腐劑或添加物,因而錯失了許多營利機會。

黃崇盛表示,客家特色的水粄、九層炊(糕)、艾草菜包、發粿、客家粽等,在市面上也許常見,卻不見得天然、傳統、健康,也吃不出那股令人感動的文化味道。但他卻堅持,非天然的東西,絕對不能讓顧客吃下肚!傳承客家米食的文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黃崇盛早年曾在新竹縣竹東鎮經營過餐飲業,也當過大霸尖山的果農。民國80年,因緣際會下,省政府農林廳的官員在大霸尖山上吃到他做的米食,樸實純厚的風味,讓官員們連聲稱讚,進而希望推廣客家米食,因此由農委會出資,延攬他創立「客家米食中心」。

此後,黃崇盛自己種稻米,在當時投入米食推廣的多家農會中,扮演著櫥窗的角色。有了省政府的輔導與資助,全省十幾家農會都由黃崇盛負責培訓,米食製作手藝精良的他因而桃李滿天下,「包括量販店的課長級員工、軍方的伙房兵,都來我這兒受訓。」

如今的黃崇盛,除了學生遍布全台,有些學生甚至已是頗負盛名的點心業者。此外,政府機關、私人企業也常向他下訂單,一次就是上千、甚至上萬個禮盒。「宏碁電腦的主管一試吃我的年糕就說:『這是卡早我阿嬤的味!』馬上下了訂單,送全體員工當年節禮品。」

黃崇盛手中的客家米食市場,就是這樣一步一腳印,四處請商家試吃打出來的。「我們憑的是真功夫,不送紅包。店家你覺得好吃,再讓我上架。」

「開始做的時候,客家米食幾乎絕跡,只有年紀大的客家阿婆在市場上賣。量少,頂多幾十個。」黃崇盛表示,起初客家米食銷售管道很少,打出市場後,他利用輔導金,購入外國的機器零件,在工研院員工的協助下組裝上線。自動化機器對於客家米食量產行銷,有不小的貢獻。黃崇盛說,只要不破壞食物組織,用機器攪拌後製成的米食,風味與純手工米食並不相上下。

真心為人》 堅持天然理念 抗大環境變遷

創業過程並非一路坦途,黃崇盛也因堅持理念而遭遇挫敗。除了米食中心成立之初,產銷班的老農無法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外,也曾因堅持理念而與合作商家不歡而散。

很多客家人都喜歡吃傳統的艾草菜包,黃崇盛早年曾經利用獨家研發的艾草粉所製出的客家菜包,風味純而香。「會做得出艾草粉,是因為我有製茶的專業基礎。外面很多的艾草口味食品摻了色素,我們的艾草包則堅持用比較好的食品級大艾草。」

一家連鎖食品企業嗅到商機,上門要求合作,引進客家艾草菜包至其門市販售後,造成熱賣。「我們賣的客家艾草菜包,因為好吃,不用打便宜牌就賣得很快。」伴隨著機器量產,生意好到一天可以賣兩萬多個菜包。

市場一打開,該企業進而想壓低進價,堅持要以比黃崇盛所花成本還低的金額購入菜包。十分重視食品原料的黃崇盛,無法再壓低成本,不願意繼續這門賠本交易。「我用料很挑剔,成本壓不下。那不賣總可以吧?」其後,該企業改與一家能低價供應的廠商合作,結果一天賣不到五十個。「一個A級品質的產品降成C級,當然市場就垮掉了。消費者不笨,吃了不對,下回就不會再買。」

除了承襲傳統口味,黃崇盛對用料極度重視,絕不用不好、不天然的東西。「可是大環境已經病態了,許多商人心態已經變質,以不端正的品格、心態去營利,是很缺德的。」他表示,古早時代的觀念才是真正的良心觀念,真的為人們好,既然客家米食商品已經做開,必須珍惜、好好傳承。

循循善誘 授徒首重道德觀 憂心米食亂象

傳統、道德、天然,是黃崇盛堅持的理念,即使過去身為農夫,把地出借讓人種水果時,黃崇盛都一再交代,這地是要留給後代子孫的,無論如何不能用會硬化土質的殺草劑。「活性菌死了,土壤也會死掉。」

「食物能久放不壞,絕對有問題。正確的米食,不摻防腐劑。」黃崇盛的妻子謝宜臻說,曾經有廠商毛遂自薦,將自家年糕寄賣。「那年糕放著我們也就忘了,過了整整一年,廠商又來找我們,才想起來放在辦公桌上,跑去一看,都沒有腐壞,摸起來還軟軟的。」站在健康的利基點,黃崇盛絕對不認同防腐劑。他認為,大自然的定律,不能以化學物質強迫改變、推翻。

黃崇盛教授製作米食時,對每一代、每一位學徒總是不厭其煩地諄諄教誨:「道德觀要放在第一順位。」有的已闖出名號的學生,為了延長產品壽命,還是多少摻了防腐劑,雖無違法疑慮,但探望黃崇盛時,每每會受到他的訓斥。

有一個黃崇盛的得意高徒,真的完全不放添加物。但後來他告訴黃崇盛:「老師,我做不下去了,我要收一收轉行了。」天然健康的商品,因保存問題,成本居高不下,在大環境下難以生存,這也是黃崇盛的兒子不願意承接衣缽的原因。即使政府明定食品添加防腐劑的合法範圍,但黃崇盛始終是十足的「死硬派」,但其風骨也因此表露無遺。

米食市場的亂象,不只這些。黃崇盛指出,市面上許多米粉,並沒有含米的成分。「正統米粉中,應該有九成米,一成地瓜粉。」黃崇盛說,真正沒摻防腐劑的米粉,顏色偏黃。「你看那些過白的米粉,都是漂白過的。越精緻、美觀的食品,越不天然。」

另外,米穀粉也是一種有爭議的食品原料。黃崇盛表示,「米」在生物鏈中,是一個生命體,是一個種子,扮演著傳宗接代的角色。「乾磨後,組織架構破碎了,時間一過,沒有生命架構,再來做食物的話就容易有瑕疵。」乾磨後的米穀粉即使過期也不易發現,當中若被放入添加物,比如樹薯粉、修飾澱粉甚至過期米穀粉等,更不易查覺,成為投機取巧商人易鑽的漏洞。

「再比如芋圓,九份有的阿婆做的很純、很傳統,她們還不懂得放這些東西。」黃崇盛感嘆道:「無怪乎有種說法,別吃老祖母看不懂的東西。」

在食品愈趨精緻並走向商品化的今日,黃崇盛以米食為出發點提醒著人們,現代飲食亟待回歸天然與簡樸。

文化是根》 推廣客家家鄉味 珍惜會流淚的味道

黃崇盛也認為,將一個族群的文化以美好的方式呈現,是每個族群自有的使命、責任。在他推廣客家米食期間,也有一些令人感觸良多的事情發生。

二十多年前,客家運動尚未時興,民眾對客家文化與食品普遍感到陌生。一天他載著米食送到超市,一個老太太在路中央把他攔住,讓黃崇盛嚇了一跳。原來,這位老太太對於貨車上的「客家米食中心」字樣相當觸動。當時,她在異地連客家話也不敢講,所以感到十分親切。

老太太想為客家食品盡點心力,想跟黃崇盛買東西。「當時是食品的推廣期,我就請她吃,她拿著這些食品時,我看到她眼睛閃出淚光……」

另一回,黃崇盛應世界客族總會之邀,到美國舊金山製作客家米食。「那些華僑吃得鼻酸淚流。我問了一個華僑,為甚麼含著眼淚在吃,他說,體內的DNA遺傳就是米食族群。移民到異地,才真正感受到固有文化的可貴。」

對於米,黃崇盛有的是超越半輩子的依賴,他笑著說:「兒子請我去吃甚麼燒烤,我回來還是要補吃兩碗飯。親戚結婚,在大飯店辦喜宴,噢,吃完回來會餓死。我們做田的,就是要吃飯。」

面對大環境的衝擊,即使盡心盡力推廣台灣米食文化、問心無愧,黃崇盛仍有些許感懷:「老一輩的文化那麼好,為甚麼偏偏在我們這一個世代手中流失?我真的是覺得很難過……」

黃崇盛的客家米食,帶出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但在人們短視近利下,美好的古早味似乎還是在逐漸消逝中,值得所有人警惕與深思。

小知識

如何判斷食品是否有不正常添加物?

黃崇盛表示,觀察食品的包裝與儲存方式,就可以判斷食品是否有不正常的添加物。一般科學的天然保存方式,包括:(1)處理過程中的用水水質都保持乾淨,將含菌數降低。(2)使用過程中的材料都經過殺菌處理。(3)食品包裝中充氮(對人體無害),可以使細菌惰性化,減緩細菌繁殖速度。透過以上三點的處理,真空充氮包裝的食品可以保存半個月。

真空充氮包裝食品,並保存於攝氏0度以下(冷凍)──如果保存期限能超過90天,表示不正常!

真空充氮包裝食品,並保存於攝氏5度以下(冷藏)──如果保存期限能超過45天,表示不正常!

儲存在攝氏5度以下(冷藏)環境的傳統食品──如果保存期限能超過10天,表示不正常!

儲存在攝氏18度以上環境的傳統食品──如果保存期限能超過3天,表示不正常!

客家文化米食飄香

你今天可能沒吃白飯,但並不代表你今天沒吃到米食製品。一粒小小的白米,在客家人的手中變化萬千。

客家米食,有保留米粒的食品,像是粽子、糯飯(米糕)、八寶飯等,也有經過研磨再製的食品,像是甜粄、紅豆粄、肉粄、米齊粑、湯圓、菜包(豬籠粄)、米苔目、菜頭粄(蘿蔔糕)、九層粄、發粄等。

米食產品的種類一攤開,不僅令人目不暇給,它的文化更是淵源流長。

黃崇盛舉例說明,好比客家菜包,客家人以餃子為雛型,用米做形狀類似的菜包。水餃和菜包形狀相似,上面都有拉一條長長的線,這就是山形。代表龍脈,吉祥平安。九層糕則是客家古早的蛋糕,祝壽用,也稱重陽糕。碗粿則是嬰兒斷奶與進食當中過渡時期的食品替代品。發糕象徵發財;紅龜粿是由麵粉做的壽桃發想,作為祝壽之用。黃崇盛感歎:「這全是老祖先的智慧呢!」

此外,客家人結婚搬家都會拿一盤麻糬,也有它的典故。客家人早期在搬遷移民的時候,天災乾旱,收成不好,就用僅有的糯米祭天求雨。之後那些大家好不容易積起來的米,就拿來槌打製作麻糬給整個村莊分享,以求平安。所以客家人吃麻糬是一種感恩的心,不要忘記當初的苦難。

有句話叫「米食飄香」,黃崇盛認為,就是指可以吃到食材的味道。「像我們吃芋頭、紅豆可以吃到原味一樣。米食基本上只要不破壞米的鏈狀組織,即使用機器攪打原料,都可以達到米食飄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麥當勞撤出俄羅斯 一個時代結束了
全球速食業巨頭之一的麥當勞(McDonald's)5月16日證實,它正在俄羅斯出售其850家門市。不過,…
文青之旅 走訪東京神田舊書街
▲「一誠堂書店」1903年創立於新瀉,以販售文學、歷史、民俗等各方面的舊書為主。   對喜愛閱讀的朋友來說,…
紅線下的憤怒與覺醒
四川大地震中暴露出諸多「人禍」問題,在中共的封鎖下,大陸媒體已經全面噤聲。英國《衛報》指出,中國記者獲指示集中報導救災的好人好事,…
方法vs.意志──成功的關鍵
Peter是A公司生產部的經理,在公司已經待了將近十年之久,算是公司的元老之一。這幾年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
中國商人為躲關稅移除「中國製」
美中關稅大戰日漸升溫。有外媒報導,中國商人找到了躲避美國關稅的「避稅方法」,包括將生產轉移到越南、塞爾維亞和墨西哥等國家,取消「中國製造…
《海邊走走》影評之二 尋獲垂憐之道
(續前期)電影《海邊走走》(Hope Gap)講述一位成年的兒子面對自己父母的離異經歷,內容取材自編導威廉.尼克森(William…
歷史經驗給美國聯準會開了玩笑
美國通貨膨脹節節攀高,拜登政府、美國聯準會(Fed)6月都公開承認過去對通膨誤判了。政客公開承認錯誤,本身就說明問題很嚴重了,…
「團圓堅果」切入市場缺口 掌握顧客輪廓 創造高回購率
  年方24歲的劉家昇,剛退伍不久,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畢業,雙主修企業管理系,在校整整四年八個學期都是班上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