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觀察

澳洲「卡車門」到底傷了誰?

澳洲反對黨領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因攻擊總理陸克文那封電子郵件是個「贗品」而導致「卡車門」政治風暴。
澳洲反對黨領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因攻擊總理陸克文那封電子郵件是個「贗品」而導致「卡車門」政治風暴。
Getty Images
第41期
曾錚

進入6月以來,澳洲政壇上爆發了一場被稱為「卡車門」的政治風暴。這場風暴最早爆發是在6月4日。當時反對黨領袖坦博(Malcolm Turnbull)指責財長斯萬(Wayne Swan)利用職權給予汽車經銷商格蘭特(John Grant)特殊照顧,而格蘭特是澳洲總理陸克文的鄰居,曾向陸克文提供過一輛卡車作競選宣傳車,所以此事件就被稱為「卡車門」(Utegate)。  

政府紓困金「粥少僧多」引發爭議

剛開始坦博只把矛頭對準斯萬,在議會中咄咄逼人地質問他為甚麼給予格蘭特特殊照顧。確有證據顯示,斯萬一直在密切關注格蘭特申請政府紓困金的進展,有多封傳真甚至直接傳到斯萬家中。

這項被稱為「澳洲汽車」(Ozcar)的專項政府紓困金,是澳洲政府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為幫助資金周轉有困難的汽車經銷商而建立的。由於「粥少僧多」,給誰不給誰,先給誰、後給誰的權力在具體掌管此項目的財政部官員格里奇(Godwin Grech)手中。

在此情況下,如果財長真的利用職權要求給予誰特殊照顧,那麼當然就是「腐敗」了。所以坦博在議會中「理直氣壯」的要斯萬和總理陸克文辭職。

第一顆「炸彈」扔出後不久,反對黨又扔出一個更重磅的,說陸克文的總理辦公室曾發出一封電子郵件,要求關照汽車經銷商格蘭特;而掌管此項目的格里奇更在議會中作證說,雖然他當時手中沒有拿著這封郵件,記憶也可能有誤,但他確實記得有過這麼一封郵件。

由於此炸彈來自財政部內部官員,當然一下在議會中炸開了鍋。坦博立即高喊讓陸克文和斯萬下台。

但幾小時之後,事情開始起了變化。陸克文不再只簡單的否認這樣一封電子郵件的存在,而是要求聯邦警察介入,對此展開調查。

關鍵證據是「贗品」,形勢逆轉

6月22日早,警察搜查了格里奇的住所,結果發現被當作關鍵證據來攻擊陸克文的那封電子郵件是個「贗品」,是由不知是財政部的甚麼人炮製出來,再發給格里奇的。

此結果一公布,對反對黨來說,當然是「迎頭一棒」,形勢立刻「急轉直下」,這回不再是坦博咄咄逼人的讓陸克文辭職了,而是陸克文反過來說,像坦博這麼缺乏判斷力的人根本就不具備成為未來總理的資格。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對坦博來說,真的就已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他的民意支持率馬上出現了此項調查開展以來的25年歷史中的最大跌幅。

在此情況下,人們開始猜想,坦博還能不能保住反對黨領袖的地位。雖然自由黨高官都出來強調說,他們會繼續支持坦博,但很多人都說,這不過是因為自由黨內部目前一時還找不到取代之人罷了。

評論人士認為,坦博之所以把這件事弄得這麼糟,跟他的性格和之前在資本市場做風險投資的經歷有關。他聰明、膽大,做投資時敢於冒大風險去搏高收益,也確曾取得很大成功,使他獲得「史上最富總理候選人」的稱號。但在這次「卡車門」事件上,他顯然是把險冒大了。如果他只把目標集中到財長斯萬身上,如果他能確認一下,到底那封電子郵件有多可靠,可能事情就不會演變到後來那麼糟糕。

當然這件事目前還尚未完全結束,有許多問題還是「迷思」,比如,是誰、為甚麼炮製了那封讓坦博大栽跟頭的假電子郵件?作為政府官員的格里奇,為甚麼要在議會中幫助坦博、「反咬」陸克文?坦博與格里奇之間,到底有沒有甚麼暗中聯繫?

媒體和公眾輿論力量大

有人說,政治是骯髒的,從澳洲公眾對「卡車門」事件的反應看,再次證明此話有理。有許多讀者在網站上留言,直言不諱的表達對事件雙方都不滿,認為在議會中為這樣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吵了整整一、兩個星期,耽誤了多少應該討論的大事。

不過,在此事過程中,我們再次看到媒體報導和「公開性」的威力。澳洲議會開會是全程直播,不管哪個政客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公眾面前展現得一清二楚。再加之媒體從各個角度的跟蹤、報導和對相關人物的面對面採訪、記者的「刁鑽」提問等等,政客的任何不當行為或言論,都會變得很有「殺傷力」,一個舉措不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很難挽回的損失。

也就是說,雖然政治是骯髒的,但因為有了媒體和公眾輿論的監督和壓力,政客們還不太容易走得太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輔導「真假仙」
我準備瞭解一下事情的始末,才詢問家瑋老師班上的小女生第一句話,卻馬上被她嚴肅地堵了回來。她指出我用詞不當,我試著解釋,但是,…
遲來一百多年的道歉
就「被偷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向澳洲原住民道歉。什麼叫「被偷盜的一代」?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為此道歉?…
回顧世界三年抗疫背後的政治考量
2019年12月,新冠疫情COVID-19在中國武漢爆發,中國從此使用封城方式抗疫,後正式名之為「清零」。2022年12月,…
康維光以璀璨玻璃打造新人生
這堂課,康維光教你──「就算沒頭路,永保信念就能找對路。」 走進位於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內的台灣玻璃館,館內玻璃工藝作品琳瑯滿目,…
中國人海外消費正悄然轉型
近年來,中國人在海外瘋狂購物,「暴買」、「狂掃」等諸多報導不時見諸報端、網路,刺激著國外商家以及民眾的神經。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連續下滑、…
貝珠工藝的古與今 尤瑪‧達陸談連結國際的貝珠文化
你知道生活在高山的台灣泰雅族人竟有與索羅門群島互通的「語言」嗎?不是真的語言,而是「貝珠文化」。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之「遙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