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奧巴馬挑戰雷根

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
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
Getty Images
第31期
曹長青

在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全球衰退之際,新任總統奧巴馬,提出了被稱為「地球上最龐大的救市方案」,金額高達近萬億美元。在人類兩千年的歷史中,還從沒有過這麼多的資金被政府用來救銀行和企業。奧巴馬競選時喊過「創造歷史」的口號,這次他真的做了,但不是創造出財富,而是創造最大筆花錢的歷史,而且是花納稅人的錢(未來幾代美國人的錢),來擴大政府開支,並注入私人企業。

奧巴馬花納稅人錢的大手筆,從他用近8,000萬美元舉行歷史以來最昂貴的就職典禮就開始了(布希的就職典禮只花了1,700萬)。他在就職演說時說,「我們要問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大政府還是小政府,而是有沒有成效:是不是幫人們找到薪水不錯的工作,付得起醫療保險,然後體面地退休。」奧巴馬政府的發言人解釋說,「我們做事情是根據成效,而不是任何意識形態和特殊利益。」

如果奧巴馬真的注重「成效」,那麼美國近代歷史上,到底哪個總統做得有成效?哪屆政府更應該借鑑?

美國人眼中的「最偉大總統」

說來也巧,在奧巴馬全力推銷他的社會主義式的龐大救市方案之際,美國知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和《今日美國報》聯手做的「誰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的調查,結果共和黨籍的雷根總統榮獲這個稱號(候選總統還有華盛頓、林肯、甘迺迪,以及二戰時的羅斯福)。在美國233年歷史、44個總統中,雷根能夠獲得美國兩黨民眾的一致推崇,成為「最偉大的總統」,除了他的個人魅力之外,主要是因為他堅定反共(打贏冷戰)、推行市場經濟政策,重塑了美國人的樂觀精神。

曾在雷根政府政策發展辦公室任職、現為「政策改革研究所」(IPI)預算政策主任的彼得.費拉拉(Peter Ferrara)2月11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雷根經濟學vs.奧巴馬經濟學」的文章說,僅僅是在經濟政策方面,雷根政府的「成效」就體現在四個方面:

雷根上台的八十年代初,正趕上經濟衰退。雷根在競選總統時,就提出使經濟復甦的四個具體措施,第一個就是減稅。雷根的前任、民主黨籍的卡特當總統時,美國的稅收最高等級是70%,有評論家說,美國政府簡直像「強盜」,把富人的三分之二以上收入強行收繳,高稅收政策已近乎搶劫。而雷根上任後,把最高稅收等級從70%一下子減到28%,砍去了42個百分點!從而成為美國200多年歷史中最大幅度的減稅。

政府是官僚主義的同義詞

減稅刺激了經濟復甦和增長。因為減稅,使人民手裡有錢,自然增加了消費;大眾消費占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二以上。另外,企業獲得減稅,就會有更多的資金擴大投資,由此自然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啟動經濟。同時降低稅收,也迫使政府「瘦身」,縮小政府規模。古往今來,政府幾乎都是官僚主義的同義詞;而政府規模越大,當然官僚主義越盛行。所以,減稅、還錢與民,等於是減「大政府」,樹「大個人」,更重視「個人自由」的價值。

第二個則是取消限制企業和經濟發展的規章制度(deregulation),使企業更加自由發展,同時也限制政府壟斷經濟的企圖。所謂市場經濟,就是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調節,而不是由疊床架屋的層層政府機構和官僚們來控制。彼得.費拉拉在他的文章中說,對於今天的美國來說,就是取消在沿海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限制,重視核子發電工業,建造更多的發電廠。雷根時代美國經濟迅速復甦和增長,就和大幅削減限制企業的規章有關,等於給企業「鬆綁」,使市場更加自由地發展。

政府「瘦身」,人民才富有

第三個是削減開支,控制政府規模。雷根總統上任後,在向國會提出歷史性的減稅方案同時,也提出減少政府預算的方案,把聯邦政府開支削去近5%,相當於今天削減了1,500億美元。在雷根任內,從1981到1982年,非國防部分的政府開支降低了14.4%,之後兩年,降低了16.8%。在雷根執政的兩屆8年中,非國防部分的政府開支,從沒有再回到1981年的程度,直到1988年雷根總統任滿時,政府開支(非國防部分)仍比他上任時降低14.4%。

雖然雷根時代,為打贏冷戰,美國軍事開支大幅增加,但整個政府開支(國防和民用都算上),1989年在國民生產總值(GDP)中占的比例(21.3%)仍比1983年(23.5%)下降近兩個百分點。綜合算起來,美國政府開支在雷根時代瘦身了10%,這自然非常有利於經濟復甦和增長。

第四個是成功地實行了嚴格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1982年,雷根上任的頭兩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就從1980年的13.2%被砍去一半,降至6.2%;1983年時,再次被砍去一半,降至3.2%。

美國目前走在錯誤的方向

雷根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取得巨大成功,不是因為他當任時美國經濟沒有甚麼危機,事實是當時的美國經濟比今天還要糟糕,雷根的前任、民主黨籍的左派總統卡特執政4年,把美國經濟弄得一塌糊塗,通貨膨脹率是兩位數(現在是3.85%),失業率是兩位數(現為7.6%),收入降低,貧困人口增加。事實上,今天美國的經濟危機,並不是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而應該說是七十年代卡特時代以來最大的。

但是口口聲聲說衡量政府的標準是「成效」的奧巴馬,提出的鉅額振興經濟方案,卻沒有包括雷根政府的上述四個具體方案的任何一個,恰恰相反,反而是鉅額擴大政府開支、預算飆升;猛印鈔票(一定會導致通貨膨脹);增稅;以地球過熱為名,制定更多限制企業的規章,來滿足極端環保分子的意識形態。

奧巴馬的上台和鉅額擴大的政府開支,都和美國目前嚴重被左翼意識形態主導有直接關係。左派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就是靠政府。他們不相信每個個人有能力管理好自己,不相信自由市場的經濟規律的自然調節,要依賴官僚機構來拯救人類。凱因斯主義曾經帶來的經濟災難對奧巴馬政府來說,好像從沒發生過一樣。從不接受教訓,大概是人類最大的悲哀。

(曹長青網站:http://www.caochangqing.com/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有感於說話
  仔細想來,人在一生中說的話很多,但真正有價值的話卻很少。多數的話都是在重複,重複著過去的經歷、重複著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
朝核危機「第一季」謝幕
4月15日是北韓的「太陽節」(即金正恩祖父金日成的生日)。先前幾週,北韓一直宣稱要在當天核爆,…
魔鬼訓練營中的中國奧運童工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總數世界第一,中共黨媒無不自吹這是「舉國體制」的勝利。中國奧委會副主席崔大林也曾表示,「…
中國科技創新泡沫面臨破裂
中國本屆政府上台伊始,即動用各種手段大力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並以此為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方向,希望能夠誕生出中國的「蘋果」,「…
引火歸原的肉桂
肉桂小傳很久以前,廣西有個小村莊,土地貧瘠,糧作少。村莊南邊住著一對父女,女兒名叫枝花,人長得漂亮又聰慧勤快,示愛的年輕人如群鶯亂飛。…
喝牛奶比喝水便宜 歐洲酪農慘賠
最近在歐洲,喝牛奶比喝水還便宜。 由於歐盟取消牛奶生產的限制,偏偏俄羅斯又抵制歐盟,禁止進口任何歐盟出產的產品;加上中國景氣不佳,…
谷歌不作惡?員工辭職明志
美國新聞網站「攔截」(The Intercept)9月報導,一名谷歌(Google)的高級科學家以辭職的形式,…
蔦松舞蹈、音樂、美術班 成就古典藝術的搖籃
驅車從著名的媽祖朝聖寶地北港鎮轉進水林鄉,再向前轉至蔦松國中,幾乎是一條寬廣筆直的大道,放眼望去盡是農田。這一段心無旁騖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