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今

香腸阿嬤
埔里酒廠絡繹不絕地吐納著遠方來的遊客,週休假日尤甚,讓街邊的交通有些混亂擁擠。途經吃個午餐,只得在一輛輛遊覽車間來回鑽行。 酒廠外不遠處的香腸攤,是一位阿嬤在看顧。我初次見到她的時候,…
惠風文集 - 沐芳歲月
最近彈琴時不住地想起小學時我的音樂啟蒙老師張千秋老師。至今還未見過一名女子似她這般溫柔,說出的話總將聽者的五臟六腑熨貼得舒舒服服。 第一次見到她是小一開學日。新生還沒有塑膠名牌,…
古人也愛吃燒餅油條與豆漿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儲備一天體力的泉源。隨著現代化生活的腳步,已很少人在家自製早餐;走出家門,中西式早餐店林立,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令人食指大動。而傳統早餐店依然最受青睞,一杯香濃豆漿、…
逍遙仲夏
那一年我13歲,剛考上省立女中。 這可是巷子裡的大事,然而印象中,長輩們似乎沒有特別高興。那個年代的小漁村不作興讓女孩兒讀太多書,外公說女孩子家識字就可以了。倒是妹妹及表妹們可興奮了,…
看《小淘氣尼古拉》童齡的純真
在難以決定日子能有任何重大突破的這個時候,我嘗試著在生活裡堆積些趣味。 近日看的一部法語片是《小淘氣尼古拉》。電影改編自法國插畫大師尚‧賈克‧桑貝(Jean-Jacques Sempé)的繪本《…
女性創業 古有明證
現在女權主義抬頭,女性在職場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機會,有不少人在商場上嶄露頭角,開啟一片天;早期台灣經濟甚至有一段時間是由家庭代工所支撐。女性的工作能力可見一斑。 女性創業致富,甚至成為企業家,…
「火籠」裡的故事
對年輕人來說,「火籠」是個陌生的名詞。而四年級生或更年長的人,想必見過它,抑或曾經使用過。 火籠是一種陶製圓形的罌,外殼套上竹篾編製的籠子。冬天時,人們在火籠裡盛上木炭,上面鋪上一層已燒燃的火炭,…
惠風文集-浮華世界
我的陶笛老師是一位盲人音樂家,他指導我時,彷彿是用X光透視追蹤著我的舌頭、橫膈膜與手指的移動,就像武俠小說中行走江湖的盲劍客,出招精準神奇;他的「打狗棒」一點地示意我暫停後,吹奏祕笈旋即源源道出。…
一世紀的回憶- 我那嫁給「特嫌」的姥姥
姥爺因為華裔身分而被定為「特務嫌疑分子」。所謂的特務嫌疑分子就只是因為懷疑你是特務就可以把你定為「特務嫌疑分子」,開大會批鬥你,關牛棚審查你。姥姥從此做了30年的「特嫌」妻子………
別具魅力的庶民文化- 夜市文化綿延古今千餘載
北宋時期,夜市蓬勃發展,即使是嚴寒的冬季,依然有夜市;可見宋朝人有多麼享受這種繁華的夜生活。夜市文化跨越千年,至今依然是一種別具魅力的庶民文化,它不只是一種廉價的休閒享受,更是平民經濟變化的象徵…
小鎮遇狗
牠在車水馬龍的街口踱步徘徊,原該是蓬鬆潔淨而意氣風發的淺褐色長毛顯得有些沉淪;只有降得深的黑夜,牠才會離開照護牠的地方向外探索。我直視或接近牠的時候,牠並未停下離開的腳步,有所戒心而仍然澄澈的眼神,…
放電視一馬
有一陣子很迷古文,現在想想是因為少看電視,才有了學習文言文的機會。有些人沒有電視好像很難過日子,將自己的精神交付電視託管,這的確是老少咸宜、打發時間的「良方」。 根據今年3月時代兒童網站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