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手札

「火籠」裡的故事

「火籠」裡的故事
曾漢東
第74期
余立琴

對年輕人來說,「火籠」是個陌生的名詞。而四年級生或更年長的人,想必見過它,抑或曾經使用過。

火籠是一種陶製圓形的罌,外殼套上竹篾編製的籠子。冬天時,人們在火籠裡盛上木炭,上面鋪上一層已燒燃的火炭,再以火炭灰燼覆蓋其上,藉由散發出的熱氣來取暖。六、七十年代物資缺乏,禦寒衣物有限,生活簡樸的人們,總是以火籠來迎接寒冬的到來。

那一天,得空逛逛夜市,途經一個沒有招牌、堆滿傳統生活用品的小小店家,幾個火籠在雜物中毫不顯眼,卻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外婆提著火籠,說著故事,話到開心處,輕聲唱起山歌的情景,歷歷在目──外婆的火籠有我許多美好的回憶。

外婆年輕時住在北方澳的「內灣仔」,家中許多生活用品,都是取材於這個美麗海灣及大自然。記憶中,外婆的火籠直徑長約20公分,外層的竹篾是外公親手編製而成,堅固耐用。有的用上好幾年,外觀老舊,她仍不捨丟棄,將其擺在牆角,用來烘烤衣物。

外婆的火籠裡,蘊藏著我倆濃厚的感情。猶記年幼時,每一個冬日夜晚,寫完功課後,外婆總會說:「乖孫女,到外婆這兒來烘烘手,暖和暖和。」「要聽外婆說故事嗎?還是妳要說些學校有趣的事情給外婆聽。」我的小手疊放在外婆暖烘烘的手背上,她那銀鈴般的笑聲、慈祥的面容、關懷的話語,也深深烙印在我心扉。睡覺前,外婆會貼心地先把火籠放在被窩裡暖被。躺在熱呼呼的棉被裡,我的心就像冬季和煦的陽光,充滿著無限的溫暖。

外公曾經一度事業失敗,顛沛流離,生活陷入絕境。為了生計,外婆必須外出工作。寒冷的冬夜,外婆凍得紅咚咚的雙手,不停地辛勤工作著,開朗的她依然甘之如飴,毫無怨言。偶爾休息的日子,外婆會從大灶裡夾起一塊塊點燃的火炭,放進她寶貝的火籠裡,輕輕擺上雙手,開心地唱起歌來:「這邊看過那邊溪,看到阿娘頭低低,一件白衣託妳洗,問妳工錢需幾許……」

隨著時代變遷,家裡的大灶已然卸下重責,電暖器也取代了火籠,成為家家戶戶冬季必備的用品。外婆的火籠卻仍然維持著它無可撼動的地位;寒冬時,外婆依然不忘從小小的烘爐裡,夾起那燒紅的火炭,放進火籠裡……

如今,外婆已逝,而那火籠裡的故事和那淡淡的炭香,依然停留在我心靈的一隅,成為偶爾的懷念。

「乖孫,來烘烘手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195 國大團結 巴黎氣候協定抗暖化
2015年12月12日,在一片掌聲中,全球氣候峰會終於通過了由195個參與國共同協商完成的氣候協議草案。…
中國樓市「金九銀十」今何在?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的十餘年裡,每年的9月至10月都會迎來一波銷售高峰,被業內人士稱為「金九銀十」。然而2017年中國各地在限購、限貸…
解讀人類十大常見夢境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現實中做不到、沒勇氣做的事情,在睡夢中卻有出乎意料的表現和結果;在夢中發生驚恐、遺憾的事,醒來後慶幸那只是一場夢境。…
令人神馳的花蓮海岸之旅
有句話說:「花蓮的土會黏人。」是壯濶的大山大海孕育出寬宏的特性來廣納異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在此定居。 得天獨厚的海岸線,…
他們,為何選擇扶輪?
談起扶輪社,一般人膚淺的印象是──這是一群「有錢人」參加的社團,是老闆們交際聯誼,行有餘力捐錢做公益的組織。事實並非如此。在其中,…
菫色的大稻埕碼頭
菫色的橋、菫色的微光、菫色的招牌,連空氣也充滿了菫色的紫羅蘭花語,這是大稻埕碼頭給我的夜晚印象。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真切卻又感傷,…
排灣族迎親隊伍
這是阿丹記錄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原住民婚禮的完結篇。婚禮當天,排灣族新郎會率領載著禮物的轎子隊伍,浩浩蕩蕩地親自到新娘家迎親。畫面中…
香港關注溫州鐵路災難
由於香港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每發生甚麼大事件,香港市民都有「患難與共」的心情,覺得不知道甚麼時候,類似的事件也可能在香港發生。於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