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經濟》製造業未必要回台,但一定要走出中國

在建築工地的農民工。
枫彩 (CC BY 2.5 c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趙曉慧(資深財經記者)

製造業出走二十多年,特別是西進中國,造成台灣嚴重的產業空洞化、人才外流,是台灣薪資結構倒退、國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一直有評論提出,只要解決製造業所需的人力,讓外勞的薪資與本勞脫鉤,就能讓外銷型的製造業回流,改善台灣經濟、提升薪資水準。

這個論點,基本上我是認同的,但多少是「見樹不見林」,這並非萬靈丹,也不是唯一的解藥;同時,台灣製造業的出走,恐怕會變成常態。

(1)製造業未必要回流台灣

首先,台灣外銷型的製造業,多半屬於勞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靠著壓低成本,勉強維持市場競爭力。這一類的製造業,若不進行產業升級、再造,無論是否回台灣,早晚都是要被淘汰。

況且,外銷型的製造業還面臨國際上的關稅競爭,台灣目前取得的零關稅優惠甚少,這一些勞力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即使回台灣,產品價格在國際上能有多少競爭力,很難說。

對於大型的外銷型製造業,特別是上市櫃公司,基本上是「市場在哪裏,原料在哪裡,零關稅優惠在哪裡,就到哪裏設廠」。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發展頁岩氣技術有成,有助於節省能源成本,美國的製造業回流美國,台商也跟著增加在美國設廠的投資,石化業的台塑集團為箇中代表。

此外,近年來東協市場崛起,台商也是增加當地的投資,在當地設廠、銷售,還可以節省運輸費用等。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趨勢是,美國與中國之間近年來掀起貿易大戰,美國認定中國多項外銷美國的產品有傾銷,陸續課予懲罰性的重稅,台灣廠商也受到波及。為了規避重稅,台灣大廠只好轉戰擁有美國零關稅優惠的第三地設廠,或是併購當地的廠家,太陽能產業即是一例。

(2)本勞、外勞與機器人

至於本勞與外勞的供給,這又是另一個變數很多的問題。

先說外勞。台灣的外勞多半來自東南亞,由於東協市場崛起、勞力需求大增,以印尼為例,近年來一直傳出有意終止輸出外勞,這個苗頭,對台灣來說是一個警訊。

至於本勞,這幾年的「適用性」一直被企業主抱怨,主要是台灣政府近年來廣設大學,摧毀了對台灣製造業所需人才最重要的技職教育。若是要提升本勞的素質,政府必須重新扶正技職教育。

另外一個警訊是,無論本勞或外勞,都要正視全球自動化的趨勢。這幾年,搶走台灣勞工飯碗的,並不是大陸勞工,而是機器人,以及高科技。以台中的精密機械聚落為例,機器人的研發,從大型工業的類型逐漸延伸至民生服務型。

大陸的工資成本一直上漲,很多有競爭力的大型工廠早已是先打預防針,提早將生產線自動化,減少對人力的依賴,等於是免疫了。

(3)製造業未必要回台,但一定要走出中國

台灣的製造業,基於貿易的本質,一開始都是走向全世界,但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卻演變成一種獨特的「鎖國」局面,就是「鎖進中國」,放棄全世界。

我們來比較一下韓國三星,韓國三星打的是「世界杯」,成功躍為世界級一流企業,不像台商鎖在中國,只打「大中華杯」。

但隨著中國的投資環境不再吃香,台商也警覺到對中國市場依存度過高的風險,以及東協等新興市場的崛起,又走回全世界。

(4)結語:台灣經濟怎麼辦?

若是去問問製造業台商,回流台灣最大的阻礙是什麼?通常不脫離三種答案,分別是:政府效能低落、藍綠惡鬥嚴重、缺乏國家產業政策。

前面二點,相信大家都深受其害,但對於什麼是國家的產業政策,在台灣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尤為重要。

若是製造業出走台灣,將變成常態,那麼扶植內需型的產業就變成必要,例如近年來觀光、零售業已見成長。當然,要刺激消費力,就請政府多放一點「小確幸」的連假,搭配補上班的配套,皆大歡喜。

(本文僅代表作者之意見與立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啟動減支 專家:增稅傷害更甚
就在美國兩黨縮減財政赤字的爭議不斷下,3月1日的「自動減支措施」終於啟動,但是民主、共和兩黨仍忙著指責對方毫無退讓之意。…
腦海中那憨厚的笑容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毎個人的小學作文都曾這樣寫過。只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又如何能理解光陰似箭? 日前同窗好友的一通電話,…
什麼是魂魄?什麼是精神?
  人們經常會用這樣的詞彙,如「神魂飛揚」、「魂不附體」、「體魄」,這個人的「精神」很好,那人的「意志」堅強。常用這些字和詞,…
全球金融危機 誰是罪魁禍首
不論是天災或人禍,災難發生後,總少不了究責之聲。這波全球金融大震盪,讓歐美等各國央行忙於救災,而且損失慘重。但央行「損失」的資產,…
地主與富農的逆襲!
中共建政後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先後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其中最涉及財富重分配的當屬「土改」與「文革」,…
俄羅斯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尷尬?
俄羅斯Ridus新聞網7月初發布消息稱,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俄羅斯每人年平均GDP達1.27萬美元,被認為已經步入「人均高所得國家」行列。…
紐約攬勝 石溪海灘觀雲隨想
以前因為工作的緣故,去過兩次位於紐約長島的石溪大學,但是由於行程匆忙,沒有時間欣賞周邊的大海與藍天。2012年初夏,…
日劇《東京家族》 誠摯說一個兩代互動的故事
《東京家族》這部電影改編自小津安二郎所執導的《東京物語》。導演山田洋次向逝世滿50週年的小津導演致敬,於是翻拍了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