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中國政府正面臨空前的國際壓力,除了與美國隔空交火之外,來自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及其他國家的壓力也日益升級。3月30日,G20的五大成員國(美、英、法、加拿大、…

最近幾個月,中國珠三角地區的一些廠商接到了訂單,但卻陷入了另一種尷尬:用與以往同等水準的工資卻招不到人。人手短缺、工人跳槽頻繁、工資越要越高,......中國廉價勞動力隨處可覓的時代似乎一去不返。…

檢索著各種有關中國政府聘用「線人」的資料,手指就不自覺地在鍵盤上敲出了這個標題:「今天,你被『線人』盯上了嗎?」
這確實是每一個對公共事務表示關心、以及愛好上網發言的中國人無可逃避的問題。
一、…

2010年伊始,中美關係風波迭起,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對台軍售、Google事件與國務卿希拉蕊1月21日關於支持全球互聯網自由的演講等等,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關係陷入低迷。《華盛頓郵報》…
袁紅冰先生撰寫的《台灣大劫難》一書的警示作用,如同李敏勇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之標題,「一位中國流亡者為台灣升起的烽火」。「烽火」一詞雖然非常貼切,但我不能掠人之美,…

最近中國當局一系列強硬舉措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正在「崛起」:首先當然是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會議上的張狂與說「不」之舉震驚了全球;其次是聖誕前後罔顧國際輿論,對好幾位異議人士判以重刑;…

自從2008年底以來,中國經濟要充當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這一說法不絕於耳,中國領導人所到之處也擺出一付經濟救世主的姿態。但一年多時間過去,再來檢視中國經濟,就會發現這一年中國經濟唯一的「亮點」…

從今年1、2月間開始,關於中國「大外宣」的新聞不絕於縷。這條消息的最早報導者是1月13日香港的《南華早報》。該消息稱,「中國中央政府準備耗資450億元人民幣,推動它的主要媒體機構向國際擴張,…

中國外交今年的主題是「訂單外交」:自2月開始,中國政府的採購團帶著不少大訂單周遊歐洲列國,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中國政府收穫了「訂單外交」帶來的大國滿足感與成就感,儼然以「拯救歐洲」的救星自居。…

20世紀前20年(中共官史稱之為「五四時期」),中國的改良主義學者認為中國的弊端在民品劣、民智卑。胡適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了「五鬼鬧中華」之說,認為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這「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