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系列

中國的「訂單外交」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圖為北京的一家輪胎行。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圖為北京的一家輪胎行。
Getty Images
第48期
何清漣

中國外交今年的主題是「訂單外交」:自2月開始,中國政府的採購團帶著不少大訂單周遊歐洲列國,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歡迎。中國政府收穫了「訂單外交」帶來的大國滿足感與成就感,儼然以「拯救歐洲」的救星自居。大陸許多「專家」撰文,建議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平衡訂單外交對象」,並將訂單外交作為一種「主動的、進攻性的經濟外交工具」,爭取更多的盟友──宛然一副「訂單在手,天下景從」的「天朝大國」派頭。

這種「訂單外交」帶來的成就感,直到9月份才算是被潑了一盆冷水。一篇〈百億美元訂單換美國制裁,訂單外交實在是國人之恥〉,充分表達了中國憤青對美國的「忘恩負義」之舉的憤怒。

以下的故事還得採取倒敘方式。

中國「憤青」的憤怒:百億美元訂單換美國制裁

2009年9月8日,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訪美時,揮手送給美國124億美元的經貿合同,並稱此行「成果令人滿意」。當時中國輿論對此預測,有這個大禮包做人情,中美關係即使不進入「蜜月」,至少也應該維持一段「和諧」。不料兩天之後,美國竟然不顧中國的吳邦國委員長在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上誠心表達的願望:「要堅持自由貿易原則,防止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竟然陸續對中國的鋼管與輪胎加徵關稅。而且還徵得特別重。以輪胎加徵的關稅為例,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第1年為35%,第2年為30%,第3年為25%。

此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對中國產輪胎徵收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幅度分別為55%、45%和35%。這一結局不僅讓中國政府臉上無光,還讓中國的憤青深感鬱悶,憤憤然地寫了文章,痛罵美國「這是怎樣的一種無恥。就是一種過河拆橋,拿中國的之後再反手給中國一刀」,建議「中國應取消同美國訂單,懲罰美國的背信棄義,並制裁美國大豆,保護中國大豆產業。」

中國憤青對美國在拿到鉅額訂單之後的經濟制裁如此憤怒反感,是因為這些年尤其是今年的訂單外交實在太受歡迎。

「訂單外交」讓歐洲雀躍歡呼

近年來對歐盟的外交,中國政府越來越倚重動輒上百億的「跨國大採購」。這種始自上世紀末的外交手段,無論是外國媒體還是中國本身,均將其稱之為「訂單外交」。這裡略述其產生淵源。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就以是否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態劃線,誰批評,誰就是「反華反共勢力」,其懲罰辦法除了讓媒體口誅筆伐之外,還讓愛國「憤青」上街遊行,並甩給這些「敵人」在華商家幾磚頭,以顯中華「神威」;而施惠於友的辦法則是送富國政府以採購大單,贈窮國政府以經濟援助。應該說,中國這方面的策略非常成功。在2007年以前,除了美國之外,各西方國家在人權問題上均採取了綏靖政策。經歷過20餘年的外交歷練,中國政府已經很善於利用經濟利益引導並塑造歐盟各國的對華政策,居於歐盟軸心的法、德兩國對華政策的不斷變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接替施奈德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女士,改變了施奈德政府的對華政策,堅持「價值觀外交」和「新亞洲戰略」,在2007年訪華時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態並提出了批評。她的這種做法雖然贏得了德國公眾及世界人權組織的讚譽之聲,但卻因此未能在這次訪問中獲得一宗訂單。相反的,法國總統薩科奇則對中國人權默不作聲;但法國政府此舉卻讓商界大有斬獲。為了「懲罰」德國,中國政府對德、法兩國採取了「一打一拉」政策:當梅克爾遭受冷遇之時,薩科奇正在中國沐浴著「冬日的暖陽」,拿到了世界民用核電史上最高額的訂單(100億歐元),還售出了160架「空中巴士」。今年正好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歐洲各國經濟復甦困難,中國的跨國大採購更是讓歐洲興奮不已。從2月24日到3月2日,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親任團長,200名企業家組成的採購團浩浩蕩蕩地先後造訪德國、瑞士、西班牙、英國,一天一個國家,急行軍般地在深受金融危機困擾的歐洲颳過一陣「中國旋風」,總共簽下約130億美元大單。中國的媒體對此大加報導,用的詞彙都誇張到如此程度:「德國企業得到被拯救的機會」、「英國企業抱團(指中國貿易團)取暖」,儼然以「老歐洲」或者「衰退歐洲」的救星自居。

「訂單外交」到底有多大效用?

各種各樣為訂單外交獻計獻策的策論也層出不窮。「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種「訂單外交」讓中國政府看到了「出路」。對訂單外交抱持樂觀主義態度者認為,中國赴歐採購顯示了「大國智慧」,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合作實現共贏。還能起到化解貿易保護主義,因為中國此時簽訂這麼大數額的訂單,釋放出的善意或許有助於各國放下貿易保護的壁壘。

但美國9月10日開始陸續對中國的鋼管與輪胎加徵關稅,讓中國的樂觀派們感到「訂單外交」並非萬能,於是開始反思「在商業化的今天,外交當然離不開訂單和大宗採購,但這只能視作互通有無的必要渠道,而不應擔負外交潤滑油的特殊使命。金錢買不來友誼,訂單同樣無法換取真正的外交情誼」。建議「中國外交應努力與政府大宗訂單保持一定間距,以免枉耗國帑,去追求注定難以完成的使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歷史上的「赤馬紅羊劫」
在中國歷史上,每遇「赤馬紅羊年」,大多會發生與國家有關的災禍,故有「丙午丁未之厄」的說法,也稱「赤馬紅羊劫」。根據萬年曆,下一個「…
事業無為而治 空間留給別人
生長於后里鄉下窮苦人家的黃慶賢,當兵前以打工維生。退伍後獨自來到台中,創立製造手工具的威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擅長研發,不斷改良手工具,…
《台灣大劫難》:一桶潑向溫水鍋中青蛙的冰水
袁紅冰先生撰寫的《台灣大劫難》一書的警示作用,如同李敏勇先生為該書所作序之標題,「一位中國流亡者為台灣升起的烽火」。「烽火」…
保養品牌userISM:找可信賴的外包商少走彎路
崛起於2016年,主打「分效美療」的新興保養品牌userISM,目前名列台灣前10大美妝電商品牌。看準越南逐漸起飛的消費力,…
撿回一命獻大愛: 陳威良捨網咖轉有機農場
接到醫院換肝手術通知,陳威良問醫師:「換肝以後會有甚麼副作用?」想不到醫師的回答是,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很可能「死在手術檯上」。…
看日劇《火天之城》 遙想阿房宮
這次介紹的是一個「眾志成城」的故事。這個城是織田信長所建的名城──安土城。安土城是一座五重七層的建築。日本以城為名,…
中國民工荒 台商心慌
今年2月,黃曆年剛過,中國出現「民工荒」的消息傳遍中外。據當時中國媒體報導,過年後隨著經濟回暖,中國大陸無論沿海或內陸地區,都出現缺工現象…
「吃到飽」的典範移轉
不知是否巧合,上期提到「吃到飽文化」,之後便陸續有幾位朋友和我談到這個話題。這是個有趣且發人深省的話題。 無所不在的吃到飽文化 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