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幾週的戰事進展,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烏軍不斷派出無人機深入俄境,並集中攻擊煉油廠、天然氣終端和輸油設施,而且一擊比一擊精準。
除了展現無人機作戰的靈活與高命中率,烏克蘭的真正目的,是發動一場組織性強、節奏清晰的「後方戰爭」:不只打擊補給,更要切斷俄羅斯戰爭機器的資金流與油路網。
這幾個被攻擊的關鍵設施,包括:
煉油設施
烏軍針對多座大型煉油廠發動攻擊,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薩馬拉州的 Syzran 煉油廠。這座年產能高達 850 萬噸的設施,是俄軍用油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伏爾加格勒、薩拉托夫、羅斯托夫等地的大型煉油廠也陸續中招。
天然氣終端
位於列寧格勒州的 Ust-Luga 港,是俄羅斯用來繞過西方制裁、靠「影子船隊」偷偷出口油氣的重要樞紐。烏軍一攻擊這裡,就等於直接斷了俄羅斯賺外匯的管道。
輸油管線
布良斯克州的「德魯斯巴」(Druzhba)輸油管也遭烏軍無人機攻擊。這條管線負責將俄油輸往歐洲,這次破壞不只讓石油供應中斷,還直接波及仍進口俄油的國家——匈牙利與斯洛伐克。
澤倫斯基對此毫不避諱。他說得很直接:「當敵人攻擊我們的能源設施,試圖讓我們斷電斷暖,他們的煉油廠就會燃燒。沒有人可以禁止我們進行這樣的打擊,因為這就是正義。」
看起來,這招確實見效了。根據俄媒自己報導,光是八月,俄羅斯的煉油產能就掉了超過 13%。多家油廠被迫停工,影響的不只是市場,連軍事運作也開始吃緊。
民生層面也受衝擊,好幾個地區開始出現汽油短缺,加油站大排長龍,有些地方還得限量供應,有些地區甚至得發「油品配給券」。
同時,金融層面也亮起紅燈。俄羅斯中央銀行已下令銀行可依特定標準「限制」 ATM 提款,並罕見承認俄國經濟「需要喘息」,克里姆林宮也正考慮透過增稅來填補軍費。
而這一切,還不只是俄羅斯單方面的難題。
那條被炸的「德魯斯巴」管線,不只讓俄國焦頭爛額,也讓匈牙利與斯洛伐克遭受波及。兩國自 8 月 18 日起暫停接收俄油,預估至少要數日才能恢復供應。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托(Péter Szijjártó)嚴詞譴責烏克蘭的行動,認為這「嚴重威脅」到匈牙利的能源安全,甚至將其視為對匈牙利主權的侵犯。他要求澤倫斯基「停止對匈牙利的威脅」,並表示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已聯手向歐盟提出申訴。
但這裡就得問一句了⋯⋯當歐美各國紛紛制裁俄羅斯、拒絕購買俄油時,匈牙利與斯洛伐克仍選擇維持進口,堅持與莫斯科保持能源聯繫。
在這樣的狀況下,是真的沒預料到,自己會有一天成為俄烏戰爭的「間接受害者」嗎?
選邊站,有時的確只是態度問題。但在戰爭裡,它更可能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