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給美國聯準會開了玩笑

▲美國聯準會持續寬鬆銀根,帶來通膨隱憂。Adobe Stock
第236期
東方

美國通貨膨脹節節攀高,拜登政府、美國聯準會(Fed)6月都公開承認過去對通膨誤判了。政客公開承認錯誤,本身就說明問題很嚴重了,否則不會在大選即將來臨前主動抹黑政績。拜登政府怎麼誤判的呢?

拜登就職後,美國還處在疫情當中,各地防疫做法不一,有的保持正常,有的封城禁足,但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減少了,群聚的室內活動取消了,餐廳、酒吧縮短營業時間或服務規模,拜登政府和聯準會都很擔心會出現像2008~2009年金融危機那樣的經濟蕭條──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提振不起來。

這怎麼辦?還是使用金融危機之後那套辦法:聯準會降低利率,大舉購買聯邦政府債券,寬鬆銀根,給市場注入通貨。說白了就是印鈔票,而且還保證不會輕易收緊銀根。與金融危機後不一樣的是,這次聯邦政府和各地州政府認為,只靠聯準會寬鬆銀根的力道還不夠,於是政府也動手,直接發錢、失業救濟,川普政府就這麼做了,拜登更是接著做,通過了幾乎2兆美元的救濟法案。過去兩年白宮和國會都掌握在民主黨手裡,左派們認為這是難得的機會,非常努力的推行大政府、大開銷,而不是共和黨提倡的以減稅方式刺激政策。

拜登和聯準會都用老方法

可是疫情中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後的經濟不一樣,金融危機傷到了商業投資、消費熱情,但沒有傷到生產力和供應鏈;而疫情對供應鏈造成沉重的打擊,原物料、晶片、物流貨櫃和勞動力都不足。這跟疫情封城不讓工廠開工有關,也跟政府發放太多失業救濟使人們不願上班有關。

在供不應求的環境下,物價當然要上漲,加上疫苗普及、疫情減弱,美國各地經濟相繼恢復正常,消費需求迅猛上升,供不應求更加緊張。面對與金融危機時完全不同的經濟現狀,拜登政府和聯準會還是繼續老一套做法,沒有解決供不應求的問題,卻一味的印鈔票、發救濟,通貨太多就造成通貨膨脹。

救經濟的戰略錯誤

用數據來看看疫情經濟和金融危機經濟有多麼不一樣。金融危機後,消費者支出、商業支出、政府支出都低迷了好幾年,沒有回到危機前的水準,而疫情後經濟正好相反,今年第一季這三種支出比疫情前多了5個百分點,多了1兆美元。完全不同的經濟狀況,但做法還是一樣,這是戰略錯誤。

客觀來說,責任也不能完全推到拜登政府和聯準會的頭上,因為沒有前車之鑑,私人機構、國會跨黨派的顧問機構,對通貨膨脹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都誤判。當然也有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倒楣因素,像是出現Omicron變異株、爆發俄烏戰爭、中國動態清零及封城等。通貨膨脹的情況也不是美國才有,發達國家幾乎都有,德國通膨率7.2%、英國8.8%、加拿大6.1%。現在各國啟動一系列抑制通膨的做法,但卻可能導致另一個不願見到的局面──經濟衰退。

 

疫情中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後的經濟不一樣,疫情對供應鏈造成沉重的打擊,原物料、晶片、物流貨櫃和勞動力都不足。Adobe Stock

▲疫情中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後的經濟不一樣,疫情對供應鏈造成沉重的打擊,原物料、晶片、物流貨櫃和勞動力都不足。Adobe Stock

 

誤判通膨趨勢

一年前,美國聯準會預測,通貨膨脹至今年底會降到2.1%,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說通膨是暫時現象。現在可能兩倍都不止,而且2025年之前不會回到2%的門檻。聯準會升息0.5%後,又一口氣升息0.75%,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實現經濟軟著陸,把物價壓下來又不至於使經濟衰退。聯準會也有點後悔沒有早點升息,葉倫6月初也公開承認一年前的判斷失誤。在華府政治圈裡,公開承認錯誤很罕見。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失業率攀升到10%,花了6年才回落到5%,而疫情發生後,失業率高達14.7%,可是一年不到,2020年12月就回落到6.7%。不過,政客們顯然視而不見,2020年5月通過了3兆美元的救濟法案,看到失業率下降得這麼快也沒有剎車。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說,應該發這個錢,拜登政府的官員大多數都是歐巴馬時期的官員,他們對當時金融危機海嘯期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印象深刻,加上美國幾乎10年沒有通貨膨脹,於是不約而同地採取那時的老辦法。

2020年12月,川普離任前就提倡給美國家庭發2,000美元的救濟。拜登就職前,他的內閣團隊就達成共識,要推動幾乎達2兆美元的救濟法案。當時就有部分經濟學家警告,會帶來通貨膨脹,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就是其一,歐巴馬政府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傑森‧佛曼(Jason Furmen)也是。根據經濟學家的推斷,每月只要有250~300億美元的救濟就能支撐正常、健康的經濟活動,而美國政府的救濟是每月2,000億美元,不發生通膨才怪。薩默斯和佛曼都是前任高官、民主黨人,他們的忠言拜登政府聽不進去。

持續寬鬆銀根 太晚收手

聯準會的思維與拜登政府差不多,不擔心通膨,更擔心的是通貨緊縮、停滯性通膨,所以2020年8月就定下降息並保持低息政策的基調,一直維持到所謂充分就業的地步。可是什麼叫充分就業?這在正常情況下都很難測量和評估,疫情緩解後就更難評估。去(2021)年6月美國物價開始上漲,聯準會相信這是暫時現象,因為失業率還維持在5.9%,沒有下降。川普執政時期失業率一度降到3.5%,還沒有通貨膨脹,聯準會覺得繼續寬鬆銀根沒有問題,失業率還有下降空間。寬鬆銀根的做法一直持續到去年11月,聯準會仍然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國債和抵押貸款債務,也就是放水注入通貨。

到這時,聯準會依然是用金融危機之後的思維模式。金融危機之後,量化寬鬆到了一定時候該收手了,2013年開始縮減購買國債的規模,結果投資市場反應劇烈,大舉拋售債券,造成國債長期利率迅速上升。這次為了避免發生同樣事情,去年初聯準會主席鮑爾就警告各地央行官員,不要公開討論收縮購買國債的話題,等到通膨浮現、需要收緊銀根時,動作顯得非常謹慎而緩慢,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回頭來看,聯準會應該從去年9月開始迅速縮減國債收購規模,而不是一直從去年11月延續到今年3月。用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的話來說,歷史彷彿給聯準會和聯邦政府開了玩笑,因為從金融危機中汲取了太多的教訓。看來,經驗不總是好東西。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日本天皇和明治維新之弊
日本天皇最近表示,他本人要退位,預示可能結束天皇制度。這標誌著日本完全憲政民主,即使虛位的皇室也要廢除。天皇權威的極大確立,…
活動櫥窗
解決客源問題B2B業務開發與管理 你的公司有考慮經營B2B業務嗎?不僅客戶規模大、單筆成交金額高、買賣雙方關係久,…
普印通做好「內容」,指標性客戶主動上門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向來被認為是2C(to Customer,對消費者)的一大利器,但2B(to…
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的人生!
海餅乾的故事 1936年‧美國又小又矮、其貌不揚的海餅乾窮困潦倒、身有殘疾的騎馬師家庭破碎、意志消沈的馬主人特立獨行、…
美少女天賦異秉 逐字母倒背如流
一個人對文章、歷史等事物非常熟悉的時候,我們往往形容這個人能夠「倒背如流」。不過看了美國俄克拉荷馬州14歲少女阿麗薩.克瑞莫(Alyssa…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二十):FB聊天機器人效果強大
AI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而網路行銷該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來創造更有效率的行銷效果?近年來開始有多家廠商開發了聊天機器人的功能,…
啄木鳥迎春
阿丹目前所在的北美紐約州,目前還是寒冷的冬天。 這天,罕見地出現和暖的陽光。一隻啄木鳥開心地出來晒太陽,在樹幹上雀躍地啄食,…
美國左派「顏色革命」造就的新世界
經歷過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2020年美國大選,華盛頓1月20日舉行拜登就職典禮。美國總統權力交接大典歷來充滿喜慶,各地都會有人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