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樟木為台灣具有高經濟價值的珍貴樹種,清朝時期的調查已相當全面,「大者數抱,四時不凋……其材細,其味辛烈。作器雕鏤必用之,熬其汁為樟腦,可入藥也。」康熙年間,樟腦可用來除濕、殺蟲,最大功用是修建戰船;清朝末年,台灣樟腦品質優異,成為無煙火藥、醫藥的戰略物資,行銷全球。
▲洪隆傑與媽媽陳樹蕾。
見證日治時代樟腦提煉盛況
根據統計,日治初期在苗栗南庄一帶從事樟腦的人數就有上千人,以客家人為主。「茗樟生物科技」老闆洪隆傑的母親陳樹蕾,也是當時從事樟腦行業的腦長,外交能力強,被業界封為民國時代唯一女腦長。當年她在台灣共有三處工廠,一個月木材消耗量約1,000噸,可提煉出10至20噸的精油、3至5噸的樟腦粗砂。當時東南亞也有樟腦,但以台灣品質最好,精油與樟腦的出口量位居全球之冠。
「當時24小時作業,是不停工的,工人都住在工廠。」中午休息時間,洪隆傑就要代打上陣,看守鍋爐。
長大後,樟腦產業早因化學工業興起、政府禁伐而沒落;1993年,家裡三個提煉廠全部收掉。主修化工的洪隆傑後來任職於化學工廠,擔任研究員。
▲冷卻塔槽體可急速冷凝降溫,也可升溫,因部分植物精油在急速冷卻過程中,結晶體會附著在冷卻塔管路中,必須升溫進行溶解。下方為集油槽,可分離精油與純露。
改造蒸餾動線 全台唯一可負壓蒸餾
2001年前後,姊夫何嘉祿成立「奇香妙草香草公司」,發現精油產業蓬勃發展,洪隆傑便與姊姊洪奇妙商量改造工廠。當時使用的鋸木台造成粉塵四散,環境凌亂,而廢料受到鋸木台與油鋸的潤滑油、基板機油的汙染,也不適合提煉精油。
洪隆傑根據自己的觀察,加上在化學工廠的經驗,重新設計工廠施工動線,包括使用天車吊掛入料槽、蒸汽槽桶、木料等,以油壓機進行木料裁切,無油無粉塵;三只入料槽可獨立作業,槽體有流量設計,管路皆可獨立清洗。
冷卻系統則採用冷凍密閉循環,可急速冷凝精油蒸汽,防止低沸點成分揮發,可收得攝氏40度至5度中的成分,是舊式設備難以觸及的溫度,純露濃度也較高;高沸點成分則是以抽真空來進行減壓、蒸餾以取得其中的成分精油。。
此處不但是台灣唯一可做負壓蒸餾、獲得精油全成分的蒸餾廠,更重要的是,當年設計時,洪隆傑已經考慮到人力短缺的問題,「即使只有我一個人,也可以操作。」
而洪奇妙則將工廠外觀設計為歐式建築,周遭鄰居還以為他們要改行開民宿,「樟樹產業已經不符合成本,我們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真正的精油怎麼提煉出來的。」
▲茗樟生計擁有台灣唯一負壓蒸餾系統,洪隆傑幫客戶進行蒸餾萃取時,樣品會分為一般蒸餾、負壓蒸餾。
小量產製 蒸餾廠難以為繼
雖然有完整流程,但洪隆傑表示,這並不是一個產業,「沒有足量的原料,就沒有產業。」
他設計的單個槽體將近900公升,以三分地薄荷為例,一個產季大約只能裝滿一桶,與台灣小農使用的小型蒸餾器相比,顯得特別孤單。
近年,有各式各樣的客戶請洪隆傑幫忙萃取精油,從紫蘇、土肉桂、艾草、柚子、香檬、乳香,再到現在的針五木(紅檜、台灣扁柏、台灣杉、香杉、台灣肖楠),他都抱著嘗試的心情蒸餾,觀察各種材料蒸餾出來的精油顏色與香氣。
▲古籍記載:「樟腦,狀如龍腦,白色,樟樹膏脂也。」
「樟腦丸」不是樟腦
精油產業推廣至今,許多學者、官員仍不知台灣在百年前,已因提煉樟腦而行銷全球,「我們有技術,也有設備,但很多人把樟腦視為低劣產品。」
這個印象恐怕來自半世紀前,以化學合成的殺蟲除臭產品,被取名為「樟腦丸」。但「樟腦丸」成分與天然樟腦完全不同,「樟腦丸」中的「萘」會引發蠶豆症患者溶血死亡,因此後來被更名為「萘丸」。
但至今人們對樟腦的印象,仍停留在「樟腦丸」,甚至懼怕到不敢走進茗樟生技,令洪隆傑氣得七竅生煙,「你自己去看,面速力達姆、綠油精、萬金油、酸痛藥布、防蚊液等的主要成分,是不是都有樟腦?我們天天都在接觸樟腦,這有什麼可怕的呢?」
▲肖楠多枝幹含油率偏低,多以葉子提煉精油。
針葉五木精油介紹
從上一代的樟腦提煉產業轉進精油產業,洪隆傑對於針(葉)五木精油再熟悉不過,五木的部位、產地、年齡,決定了出油率高低、品質優劣。例如:紅檜質地軟、含油率低,味道清香怡人;而扁柏雖然質地堅硬,味道辛辣,但含油率高;肖楠多枝幹含油率偏低,多以葉子提煉精油,但木心材部分香氣馥郁,號稱台灣檀香。
▲針葉木的「油路」可以看出含油量高低。
「提煉精油較多採用木心材,年代不夠久的針五木,木心材瘦瘦細細,出油量很低。」他說的「年代不夠久」是指現在推動二代林,即使三十年樹齡,木心材仍相當細瘦。
他曾蒸餾500公斤楠木,僅得出9公克的精油,洪隆傑認為,二代林在循環經濟領域中,較有利用價值,但有些品項較難進入量化精油產業。
大量蒸餾,對精油產業而言,相當重要。從戰後走到今日,洪隆傑對於蒸餾產業仍抱著實驗的精神投入,他等待有一天,台灣精油真能成為一個可以養活萬人的產業,讓他的蒸餾工廠也如父母那一代,24小時不停歇。